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注定是一次艰苦的自驾之旅,出发之前,收到的所有情报都是NO、NO、NO,顿时让人感到危机四伏。我们的目的地是坝上草原孤石军马场,那是我最青睐的一个草原秘境,当年我曾在那里拍摄中国版的万宝路牛仔,那里拥有多个坝头,是京、津、冀一带最经典的越野穿越线路。但11月以来连续几场大雪,已经在草原上形成白灾(即雪灾),孤石村的老哥们儿在电话里告诉我,道路完全封闭,积雪将近一米深,出去买东西都得骑马,什么越野车都进不去,而且当地的气温已经直逼零下30℃。
我知道这话绝非危言耸听,装上涉水喉做全车防水,有些越野车可以在一米甚至更深的水里跋涉,但一米深的雪是绝对没戏的,毕竟我们开的不是推土机和工程铲车。而我们此行的座驾是两辆柴油版双龙柯兰多,尽管扭矩输出惊人,但明确定位为城市SUV,于是,当冰雪之旅升级为纯硬派越野车都无法完成的雪灾之旅,就像被大雪覆盖的原野,一时四顾茫然。
但对越野者而言,穿越如箭在弦上,从来没有因困境而退缩,无法抵达孤石,那么深入草原与牛仔、与马共舞的计划是必须完成的,双龙柯兰多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
风雪天地任我行
通过四天超过800公里的综合路况驾驶,我认为柯兰多真正的杀手锏是它的动力和操控,我甚至称其为驾驶者之车。
得益于奔驰的动力技术,双龙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柴油柯兰多搭载的是经改进的D20DTP发动机,排量2.0L,带涡轮增压。129KW、360Nm的账面数据令我对这款自重1.7吨的车充满期待,对于我这样的SUV爱好者而言,真正的SUV玩的就是扭矩啊,柴油版柯兰多属于大马拉小车。
完全没辜负我的期待,从地库出来时我等了一下同伴驾驶的另一辆柯兰多,然后直接起步爬坡,推背感在上坡途中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爬坡如履平地。然后是五环、四环、三环、二环路,复杂路况超车并线如探囊取物,转速响应很快,扭矩峰值在2000至3000转之间全力迸发,可谓是眼到脚到车到,而且值得表扬的是方向盘操控灵活,转向精确,力道控制非常出色。
六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良好,响应迅速,换挡平顺,感受不到任何冲击。柯兰多的手动换挡有两种方式,除了方向盘上的加减挡按钮,在挡把侧面还有一个很小的拨杆,试车前我曾担心这个拨杆会难以操作,但实际使用时很快就适应了,因为右手搭在挡把上的时候,拇指很自然的就会触到这个拨杆,前后拨动即可完成加减挡,很是方便。
在城区试车期间过了数个减速带,感觉减震很有韧性,属于硬朗风格。怠速时,这款柴油机的声音调校得还算柔和悦耳,急加速时的声浪很有驾驭感,速度一旦提升起来,超过80公里后,基本感觉不到所驾驶的是一辆柴油车,只有听觉特别灵敏的人才能感受到极轻微的嗒嗒声。
出发时的路线是京藏高速,这辆车跑到130、140也很轻松,我对八达岭一代的爬坡弯道再熟悉不过了,动力不足的车遇见上坡堵车再超车时会很费力,但这辆车的动力依然是随叫随到,超车时的瞬间爆发力依然带来推背感。在一个车多路段,遇见一辆同向行驶的宝马X5超了过去,我曾经写过它的试驾报告,安全起见没有和X5飙弯道,不过有些感慨的是,尽管两辆车的级别完全不同,但柴油版柯兰多的驾驶操控风格还真有些X5的影子:动力充沛、路感清晰、操控出色。
为了适应公路行驶,柯兰多采用了承载式车身,底盘结构为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底盘调校非常扎实,硬朗的悬挂很适合攻弯,高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被抑制得很出色,再有侧向支撑良好的座椅配合,驾驶这辆车攻弯让人有很强的信心。坦率地说,如果仅看外观而没有实际驾驶,我完全想不到这辆车的操控会如此出色,大大超过我的预期。
出高速走S241省道,仍然是大段的山区弯道,过赤城县椴木梁隧道后,道路变成全冰雪状况,柯兰多的全时四驱和防侧滑系统开始发挥作用,行驶很稳定。进入沽源县境内,强烈的侧风挟裹着雪雾将道路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两辆柯兰多依然镇定自若地前进。最具难度的路面是沽源县城去往丰宁大滩镇,冰壳路上布满了冰溜子和冰包,去扎拉营的乡道上有大段的积雪区,柯兰多依靠出色的四驱能力顺利通过,但狭窄的积雪路经常有两驱车深陷雪中堵住道路,司机抡着大铁锹挖雪也很难脱困,于是我们一行四人施以援手,连续的长距离雪中推车把大家搞得疲惫不堪,但没办法,不把他们的车推开,我们就无法通过。
柯兰多的四驱形式为全时四驱,带有牵引力控制,在复杂路况时,可以手动控制中控台左下部的LOCK按钮,行车电脑会将前后轮扭矩控制在50:50的状态。实际上,这套全时四驱除了能应付冰、雪、雨路面,还能在沙石路、草原土路、甚至是不太复杂的沙漠路段行驶,具体能“野”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接近角、通过角、离去角来现场判断,还要依靠驾驶者的技巧和经验。柯兰多拥有22.8度和28.2度的接近角、离去角和180mm的离地间隙,这些先天条件可以让它适度地去烂路上撒撒野。客观的看,只要不是极限越野,柯兰多可以完成很多旅行任务。
对于那些想将柯兰多四驱越野能力完全压榨出来的朋友,我建议最好给它换一套AT轮胎,比原车的公路胎适应性更广泛。如果你经常在恶劣路面行驶,我建议把柯兰多的塑料底盘护板换成金属的,并在分动箱与油箱部位再加装一块金属护板。
极寒荒野的警示
真正给此次冰雪之旅带来麻烦的是低温。第一天抵达沽源县城时,当地天气预报最低温度为零下27℃,比北京冷了三倍。在北京时加满了-10号柴油,因为柴油车相对省油,到沽源时仅耗去一格半油,所以补充的—35号柴油不多,这令我们很担心,因为-10的柴油是无法抵挡-27℃低温的,再加上机油也不是耐低温的型号,我们决定当晚就住宿在沽源县城,如果第二天早晨车辆启动出现问题,就近找修理厂比较方便。
果然,第二天一早,一辆车无法启动,另一辆费了些时间后启动成功,无法启动的车被拖到修理厂处理后启动成功,之后全天行驶无问题。但第二天早晨,两辆车均无法启动,因为电瓶也出现了问题。在连续超低温下,不仅是我们的柴油车启动困难,当地很多汽油车也是无法启动,不断有车辆被人工推到修理厂进行维修。
我知道这话绝非危言耸听,装上涉水喉做全车防水,有些越野车可以在一米甚至更深的水里跋涉,但一米深的雪是绝对没戏的,毕竟我们开的不是推土机和工程铲车。而我们此行的座驾是两辆柴油版双龙柯兰多,尽管扭矩输出惊人,但明确定位为城市SUV,于是,当冰雪之旅升级为纯硬派越野车都无法完成的雪灾之旅,就像被大雪覆盖的原野,一时四顾茫然。
但对越野者而言,穿越如箭在弦上,从来没有因困境而退缩,无法抵达孤石,那么深入草原与牛仔、与马共舞的计划是必须完成的,双龙柯兰多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
风雪天地任我行
通过四天超过800公里的综合路况驾驶,我认为柯兰多真正的杀手锏是它的动力和操控,我甚至称其为驾驶者之车。
得益于奔驰的动力技术,双龙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柴油柯兰多搭载的是经改进的D20DTP发动机,排量2.0L,带涡轮增压。129KW、360Nm的账面数据令我对这款自重1.7吨的车充满期待,对于我这样的SUV爱好者而言,真正的SUV玩的就是扭矩啊,柴油版柯兰多属于大马拉小车。
完全没辜负我的期待,从地库出来时我等了一下同伴驾驶的另一辆柯兰多,然后直接起步爬坡,推背感在上坡途中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爬坡如履平地。然后是五环、四环、三环、二环路,复杂路况超车并线如探囊取物,转速响应很快,扭矩峰值在2000至3000转之间全力迸发,可谓是眼到脚到车到,而且值得表扬的是方向盘操控灵活,转向精确,力道控制非常出色。
六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良好,响应迅速,换挡平顺,感受不到任何冲击。柯兰多的手动换挡有两种方式,除了方向盘上的加减挡按钮,在挡把侧面还有一个很小的拨杆,试车前我曾担心这个拨杆会难以操作,但实际使用时很快就适应了,因为右手搭在挡把上的时候,拇指很自然的就会触到这个拨杆,前后拨动即可完成加减挡,很是方便。
在城区试车期间过了数个减速带,感觉减震很有韧性,属于硬朗风格。怠速时,这款柴油机的声音调校得还算柔和悦耳,急加速时的声浪很有驾驭感,速度一旦提升起来,超过80公里后,基本感觉不到所驾驶的是一辆柴油车,只有听觉特别灵敏的人才能感受到极轻微的嗒嗒声。
出发时的路线是京藏高速,这辆车跑到130、140也很轻松,我对八达岭一代的爬坡弯道再熟悉不过了,动力不足的车遇见上坡堵车再超车时会很费力,但这辆车的动力依然是随叫随到,超车时的瞬间爆发力依然带来推背感。在一个车多路段,遇见一辆同向行驶的宝马X5超了过去,我曾经写过它的试驾报告,安全起见没有和X5飙弯道,不过有些感慨的是,尽管两辆车的级别完全不同,但柴油版柯兰多的驾驶操控风格还真有些X5的影子:动力充沛、路感清晰、操控出色。
为了适应公路行驶,柯兰多采用了承载式车身,底盘结构为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底盘调校非常扎实,硬朗的悬挂很适合攻弯,高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被抑制得很出色,再有侧向支撑良好的座椅配合,驾驶这辆车攻弯让人有很强的信心。坦率地说,如果仅看外观而没有实际驾驶,我完全想不到这辆车的操控会如此出色,大大超过我的预期。
出高速走S241省道,仍然是大段的山区弯道,过赤城县椴木梁隧道后,道路变成全冰雪状况,柯兰多的全时四驱和防侧滑系统开始发挥作用,行驶很稳定。进入沽源县境内,强烈的侧风挟裹着雪雾将道路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两辆柯兰多依然镇定自若地前进。最具难度的路面是沽源县城去往丰宁大滩镇,冰壳路上布满了冰溜子和冰包,去扎拉营的乡道上有大段的积雪区,柯兰多依靠出色的四驱能力顺利通过,但狭窄的积雪路经常有两驱车深陷雪中堵住道路,司机抡着大铁锹挖雪也很难脱困,于是我们一行四人施以援手,连续的长距离雪中推车把大家搞得疲惫不堪,但没办法,不把他们的车推开,我们就无法通过。
柯兰多的四驱形式为全时四驱,带有牵引力控制,在复杂路况时,可以手动控制中控台左下部的LOCK按钮,行车电脑会将前后轮扭矩控制在50:50的状态。实际上,这套全时四驱除了能应付冰、雪、雨路面,还能在沙石路、草原土路、甚至是不太复杂的沙漠路段行驶,具体能“野”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接近角、通过角、离去角来现场判断,还要依靠驾驶者的技巧和经验。柯兰多拥有22.8度和28.2度的接近角、离去角和180mm的离地间隙,这些先天条件可以让它适度地去烂路上撒撒野。客观的看,只要不是极限越野,柯兰多可以完成很多旅行任务。
对于那些想将柯兰多四驱越野能力完全压榨出来的朋友,我建议最好给它换一套AT轮胎,比原车的公路胎适应性更广泛。如果你经常在恶劣路面行驶,我建议把柯兰多的塑料底盘护板换成金属的,并在分动箱与油箱部位再加装一块金属护板。
极寒荒野的警示
真正给此次冰雪之旅带来麻烦的是低温。第一天抵达沽源县城时,当地天气预报最低温度为零下27℃,比北京冷了三倍。在北京时加满了-10号柴油,因为柴油车相对省油,到沽源时仅耗去一格半油,所以补充的—35号柴油不多,这令我们很担心,因为-10的柴油是无法抵挡-27℃低温的,再加上机油也不是耐低温的型号,我们决定当晚就住宿在沽源县城,如果第二天早晨车辆启动出现问题,就近找修理厂比较方便。
果然,第二天一早,一辆车无法启动,另一辆费了些时间后启动成功,无法启动的车被拖到修理厂处理后启动成功,之后全天行驶无问题。但第二天早晨,两辆车均无法启动,因为电瓶也出现了问题。在连续超低温下,不仅是我们的柴油车启动困难,当地很多汽油车也是无法启动,不断有车辆被人工推到修理厂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