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马是在我家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师傅,大家都叫他“老马”。
  老马,看上去四十多岁,每天风吹日晒,脸色黑红。他总戴着一顶褪了色的帽子,腰间系着个鼓鼓的、沉甸甸的黑色腰包,裤子上总有几道机油印子。他的胳膊上戴着黑套袖,粗糙厚实的手掌油黑油黑的,刻满深深的皱纹,指甲缝里藏着凝固的黑色机油。因为手上沾的机油太多,隔一会儿他就在水盆里洗一下手,那盆水很快就黑了。
  我刚上小学那阵子,老马的活儿很多,修理摊旁散落着各种型号的扳手、螺丝刀以及一些我不認识的工具。老马蹲在地上,不时抄起那些工具,在自行车上扳来敲去,用完随手扔在地上,发出“叮咣”的声响。他还不时将手伸进那盛着水的盆子里洗一洗,再用力甩一甩,水便溅得到处都是。他嘴里常衔着一支烟,也不见他怎么吸,或是忘了吸,烟卷随着他的移动晃来晃去,一大截烟灰摇摇欲坠。他干活儿利索,不会拿错一件工具,也不多走一步。一辆辆出了毛病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很快就在他娴熟的动作中“手到病除”了。那时的我特别喜欢看他干活儿,觉得他的动作非常熟练、潇洒,经常看得入迷。

  那年冬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车搬到老马的摊前让他帮忙组装、调试,这活儿虽简单,但费时费力。我看着都心急,也有些不忍,安慰他说,差不多就行了,又不是什么好车。他却不厌其烦地、来来回回地摆弄,费了不少劲,只收了10块钱。我更觉得亏欠了他。后来我去他那里修链条、调刹车、打气什么的,每次拿出钱塞给他,他都拒绝。他一边塞还给我,一边说:“不妨事,一会儿工夫就好了,又没换零件,不要钱。”我尴尬地默默收回钱,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中推着车离开了。
  作为骑行爱好者,我也该拥有一辆专业的自行车了。我终于用攒了几年的压岁钱换了一辆好车,这回又要麻烦老马喽。老马是修普通自行车的,应该很少接触我这种专业自行车,但我仍想交给他组装,但又不想让他知道这辆自行车不菲的价格,特意嘱咐爸爸不要说漏了嘴。谁知老马是行家,他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还给我们介绍了半天各种零件的结构。哪个零件贵,哪个零件便宜些,哪个零件容易坏,他说得头头是道。爸爸递给他一支烟,老马有点儿得意地吸着,难得地咧着嘴笑笑,旁边的我却能察觉出老马心中的一丝羡慕和失落。难不成是我的这辆自行车触动了老马的什么心事?他是否也有过自己的理想,只是生活的重压迫使他摆起了修车摊而搁浅了心底的向往呢?我陷入了沉思……
  车子组装好了,我兴奋得跨上去试骑。老马一边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一边嘱咐我:“这车子速度快,当心些,当心些……”
  老马不爱说话,见到不熟悉的人不吭声,只是闷头儿修车。但那天的他话特别多。后来再见到我,他也很少说话,甚至顾不上抬头看我一眼,总是忙着干活儿。他可能觉得,无论怎样,他都是一名普通的修车工,和我们是有距离的,是不属于这座城市的,这让我总有些不自在。每次经过他的摊位时,我都拉一拉领子,压一压帽檐儿,低一下头。从此,老马在我眼中不再潇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稚拙的谦卑。
  每年春节,老马都早早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也不例外。估计是疫情的缘故,春节后,我迟迟没有看到他。然而每次下楼,我都不由自主地往老马的摊位那里看一眼,却只看到那个孤零零的工具柜。
  当我再次站在老马的摊位前,不禁回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一阵风吹过,那盆被风吹皱的黑水摇摆着、涌动着……
  教师点评
  阅读这篇文章,你是否想起了杨绛的《老王》?小作者有一颗悲悯的心,细心观察身边的普通人。文章开门见山,不详写人物来历,这是描写普通人的常见手法。但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进行详写,把普通修车工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接下来列举了几件琐碎平凡又别具匠心的小事,将人物活动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将普普通通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于晓冰)
其他文献
庆历四年的春天,我对着一份要提交给皇帝的奏章看了一个下午,旁边的仆人看不下去了:“大人,那新政才施行了一年多,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您不为自己的仕途着想,也起码为您子孙的仕途着想吧……”“别说了,让我再想想……”  数十日前,我的一些官僚同党刚扳倒了改革派范仲淹的同党———滕子京,把他调到了荒凉的巴陵郡,想以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没想到范仲淹他们却毫无惧色,继续向皇帝上书改革,而且这次,他们居然
题目  伴我成长的爱好  1.以“伴我成长的爱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作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个人、学校信息,不得抄袭。  题解  《伴我成长的爱好》是一道比较传统的作文题目,但它代表了一类典型文题:这类文题通常都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以一个限制性词语修饰中心词。乍一看,范围很明确,要求相对简单,学生审题不容易“跑偏”。但“不偏题”,仅仅是审题的基本要求。這类文题审题的重点、难
题目  生活中,感動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一处风景,往往让我们感动不已。快乐的,让我们热血沸腾;苦痛的,让我们潸然泪下……  请你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解  初中生已经有了不少情感积累,我们可以写师生情的感动,朋友情的感动,爱国情的感动,山水情、自然情的感动,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某种精神带给我们的感动……本题目写起来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刚开始写作时,茨威格总是很迷惘。一次,茨威格遇到雕塑家罗丹。面对大师,茨威格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我对写作很不自信,就像一个人站在雕塑前,感觉自己也变成了雕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罗丹看着年轻人,吞吞吐吐,最终什么也没说出口。分手时,罗丹说:“我邀请你明天来我的工作室参观,到时候我会教你一些创作方法。”  能够被罗丹邀请,茨威格受宠若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工作
远处,山连着山。在云雾中穿行的山脊,在蓝天这块巨大的画布上随心所欲地勾勒着跌宕起伏的曲线,青翠的山林间隐约可见道道白练……  我站在浙江大明山的山门前,惊叹于眼前的奇峭山峦,看来,这将是一次充满挑战的登山之旅。很远很远……  一条巨大的瀑布从碧霄倾泻而下,跌落在深潭里,溅起一朵朵巨大的“白兰花”。几朵调皮的“白兰花”斜斜地摔落在潭边的岩石上,立刻“粉身碎骨”。乱溅的水花被山谷的清風一吹,如天女散花
我老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槐树。  每到春末,我都像盼望过年一样期待着槐树早日开花。为了吃到槐花,嗅到槐花的香气,我从早到晚忙着给槐树浇水、施肥、松土,仰着脖子观察绿叶间隙是否闪动着点点白色。槐花在花蕾中慢慢由绿变白,像羞涩的姑娘在试穿新装。这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槐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刚刚开放的槐花,贪婪地塞进嘴里大快朵颐,因为这时的槐花水分最多,甜味最浓。看到我坐在颤动的细树杈上美餐,站在树下
苏州是这样一座小城,她繁荣,却低调、安静、温柔。  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烟雨朦胧中的苏州,静静演绎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因此,我喜爱苏州,尤其是她古朴的巷。  苏州的巷,是用来看的,也是用来听的。白墙隔离了一种声音,也带来一种声音。苏州的声音从这里无限传播。安静时似水墨,画里有青山有鸣泉。热闹时有昆曲,却唱得岁月无声。  潮湿的小巷墙边爬满绿苔,远处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清晰可闻。撑着伞,穿着汉服的姑
民歌·上  C小调 2/4拍  弱音器修饰了悲伤的同时,也加强了它在人心中造成的波动。吉卜赛民歌中的感伤丰富  又炽烈,遗失梦想的流浪者呀,回忆往昔,你还有勇气拾起它吗?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走了,我的店铺再次冷清下来,看着那渐渐加快步伐的背影,我不禁微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大概不会再有交集了,毕竟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即刻就会被忽略的过客。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与那时的我很像,都带着对未来光明的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笔下的睡莲。  1893年,莫奈搬到了巴黎郊区的小镇居住,开始专注画睡莲。他买下了一个池塘种植睡莲,还为睡莲搭建了温室,同时在池塘周边搭了桥,支起紫藤棚架,插上柳条,种上竹子、樱桃树、苹果树等。有记者去采访莫奈,看到他在池塘边支起了十二个画架,准备了七十支画笔、四十盒颜料。这些画架和画笔是莫奈提前准备好的,他会根据光线的变
仲春時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弥漫在所有备战小升初择校考试的学生间。  妈妈对我寄予的厚望鞭策着我无论怎样也要考出像样的成绩。我拼命学习,桌子上小山似的练习题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那是一个美好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紫藤萝花的暗香,我疲惫沉闷的心情却丝毫未被那些美好所感染。连续三节枯燥的数学课结束了,放学的铃声总算如期而至,手机铃声却爆豆般响起,是妈妈的声音:“你自己在学校写作业,今天不上辅导班,晚些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