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象征手法,我们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象征主义诗歌。一八五七年,该派先驱人物波特莱尔发表诗集《恶之花》。在题材上,他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即恶中有美),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的种种罪恶现象,这与当时只知歌颂神圣的爱情、天真的童年、美丽的大自然和人的善良的浪漫主义大不相同;在艺术方法上,波特莱尔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相互感应、挈合,诗人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种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来表现的方法,后来就成为象征派诗歌以及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基本方法。
  在艺术创作中,象征手法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用象征手法构思全篇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首诗围绕菊花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在科考失败后挫而弥坚的豪情,表达了诗人推翻晚唐腐朽统治、改朝换代的霸气。比他另一首写菊花的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更大手笔,可谓浩气冲天,壮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是一首感情激越的交响曲。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大海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以及对沙皇专制的憎恨、反抗。
  巴金先生的散文名篇《灯》就是一篇象征散文。它政治层面的象征意义,是写灯给人照明、指路,从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给人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灯,从中表达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哲理层面的象征意义,则含蓄地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的信念、正义必胜的愿望,抒发生命需要精神支柱的感想。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当代诗歌的代表作。在海子的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属于未来,属于幻想。“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纠缠在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之间,诗人用象征的笔触抒发了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藏着的复杂性、矛盾性。
  
  二、用象征手法刻画艺术形象
  
  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刻画了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白杨树形象,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以及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刻画了海燕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勇敢者形象。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凸现了一个英勇无畏、坚定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者的形象。
  舒婷的《致橡树》,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使男子的阳刚之美作为一个参照显现出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把女性的柔韧、不屈、平等而立的形象跃然纸上。刚强、沉稳的橡树不能只作为女性的依靠,坚毅、温情的木棉要同橡树平等、独立,又相依相伴。作者用树的象征意义,扛起女性解放的大旗。
  
  三、用象征手法暗示主题,营造气氛,抒发情感
  
  臧克家先生的诗歌《老马》,用象征手法刻画了一个历经磨难、忍辱负重的老马形象,它可以被看成是旧中国的劳动人民,又可以被视为是步履维艰的旧中国的象征,隐含着作者对苦难深重的祖国和祖国人民深深的同情。收尾句子“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是控诉,是忧患,是埋在心中隐隐的痛,也是作者依稀的希望。
  诗坛泰斗艾青的《礁石》一诗,既塑造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形象,更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孙犁的散文《黄鹂》则针对“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含蓄地抒发了文艺创作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讽刺了当时“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的左的错误思想。借黄鹂这一意象,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来说理,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且比较含蓄。
  鲁迅的小说《药》中“上坟”一节中,革命者夏瑜坟头上的那圈红白的花则是作者一种含蓄的暗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一个个倒下去了,但真的猛士不会被白色恐怖吓倒,送给倒下的战友的这些花不只是一种悼念,更是革命火种不会熄灭的暗示,让人不禁想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慷慨悲歌。而夏四奶奶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的疑惑即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前方赴汤蹈火,后方愚昧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揭示事物深刻、精辟至极,入木三分。
  在文学作品中,花鸟草虫、风雨雪晴、昼夜冬夏,皆可作为象征的本体。如梅花象征孤傲,松树象征高洁;蜜蜂象征勤劳,春蚕象征奉献;黑夜象征阴暗,白昼象征光明;圆月象征美满,弯月象征残缺;小草象征平凡,鸽子象征和平;而长江、长城、泰山、黄河则可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当然,作为象征的本体与象征意义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如玫瑰美丽尚有刺,竹子有节中却空;红色可象征吉祥如意,同时也可视为残忍与血腥,黑色既可喻高贵、冷峻,同时也可比为邪恶、罪责。
  象征使文意含蓄,文笔优美;象征可曲径通幽,委婉动人;象征使形象丰满,跃然纸上;象征使文采斐然,情趣横生。
其他文献
在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现在课堂上,教师单纯讲、学生呆板听的现象少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了,课堂上热闹起来了,教师和学生都“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七年的尝试,笔者感到在此方面微有收获,愿把做法谈一谈。  一、改变观念,密切师生关系  “亲其师,
现代小学生,作为“95后”乃至新世纪出生的“新新人类”,其生活的时代环境与以往小学生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思维和行为方式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由于网络的普及,这一代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捷,思维也呈现出活跃与无序共存的特点。对其活跃性进行有序地引导和调节,成为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育实践中发现,竞技品质养成是优化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