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所有的教学法之中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很显然,这个“活”字有非常丰富的含义,不仅指活的内容和过程,更是指活的方法和活的结果。而课堂上的热闹氛围其实只是一种表象,只能说是一种相对比较活的过程,真正的“活”是要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呈现有质量地读,是否在回答的时候呈现有质量地说,学生在动脑的时候是否达到了有质量地思考,最终达到有质量地写。本文从“鲶鱼效应”出发,从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关键词:鲶鱼效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著名的“鲶鱼效应”。简单地说,它就是指在鱼池中放一些鲶鱼,鲶鱼在搅动的同时,激活了其他小鱼的求生能力。可见,“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鲶鱼效应”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谁可以是这条关键的“鲶鱼”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是这条“鲶鱼”,那么,教师这条“鲶鱼”如何做,才能让课堂变得“活”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 强化朗读训练,丰富情感体验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是有充分的朗读。纵观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朗读常常处于被弱化的可怜境地。一堂语文课往往是有讲无读,或者读只作点缀之用;或是有读而量少,只做形式之用。此时,语文教师这条“鲶鱼”就要发挥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中思,思中读。
  河北省刘老师的《春》一课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纵观刘老师这一堂课,不难发现,刘老师紧紧抓住“着”“了”这些虚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不断感受文本。就像刘老师说的,虽然这些虚词没有完整的意义,日常学习中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这些虚词可以带领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好地感受来自文本的美好。刘老师先让班级整体读,再让小组读,最后个人读。不仅学生读,老师也在每一次朗读之后从语速、重音轻音、停顿方面都加以指导,并且问以学生为何要如此读。这样一来,学生便开始思考这些虚词的价值。学生不仅觉出了语气的加重,感受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更是在刘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学生不仅一遍一遍地读,还是一层一层地思考,更是一步一步地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作者用词的讲究。在师生共同尝到了这个“甜头”之后,刘老师很机智地问学生:“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有没有需要格外注意的‘着’‘了’的其他例子,尝试着品析一下。”也就是说,刘老师针对具体教学情景学生状况,巧妙地将“着”“了”作为本堂课的原点,从这个原点出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整篇文章。体悟过程中,穿插着有质量的回答,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高质量的思考。
  的确,朗读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发出声音,而要带领学生把死的语言从声音变成“活”的语调语气以及情感。在这一课中,教师把诵读当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载体。不仅如此,教师还想方设法,使朗读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让学生养成品味语言的良好习惯,是不折不扣的课堂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思想的“活”课堂。
  二、 巧借学生错误,展开思维碰撞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十分害怕学生出错,认为学生出错就是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于是煞费苦心,好像最终一定要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与答案完全吻合才算达到预期目标。可事实是,绝大部分学生很难有自己的回答与答案完美吻合的美好体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是没有误入歧途的体验,那又如何炼就火眼金睛。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清楚,课堂可以是也应该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而我们的教学其实就是发现学生错误并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过程。
  听我校吴老师教授《卖白菜》一课,得到了很多启示。课堂一开始,吴老师要求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出文章中省略号的内容,与此同时说出理由。吴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从文章开头部分进行琢磨。但课堂现状是,第一个学生直接补充了后面一处的省略号“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道:“其实,母亲当时点出了那一毛钱,但却没有说出口。”此时,吴老师并没有立马去否定他,而是很耐心地引导他再把原文和自己刚刚补充的内容结合起来朗读一遍。读完,其他学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学生提出,钱是“我”算的,文中的母亲和老太太并不知道,况且还是因为偏头痛母亲才让“我”算账的。还有学生迫不及待提到,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母亲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毛钱呢?’”原文还写道:“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簍子里”等等。吴老师这个时候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此让学生逐步体会这些内容与省略号相关的细节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时第一位学生恍然大悟,教师便再次询问该生:“通过刚才这个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吗?”第一位学生若有所思:“读小说的时候不能只看一个地方,而是应该关注细节,一定要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教师继续引导:“小说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节,读小说一定不能断章取义,一定要把前后情节联系起来读,尤其要注意分析刻画人物言谈举止的那些内容,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小说的奥妙。”
  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教师清楚学生在认知上还存在哪些偏差,而后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或内容,更体现了课堂训练的必要性。于这样的讨论中,质疑中,去品味,去体验,学生方能自主地意识到错误的原因,他们的认知才会逐渐清晰,并且印象深刻。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允许课堂上的错误发生,这是这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创造,也是“活”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 注重知识介入,内化语文素养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假设没有教师的悉心引导和知识的规范,则可能成为一盘散沙。“活”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会有相关知识的有效补充。
  著名的黄厚江老师教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印证了这一点。当黄老师问同学们这首诗的体裁时,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写送别的边塞诗。黄老师继续追问,是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它是边塞诗的?这个问题自然也难不倒黄老师的学生,他们争相回答是从“将军角弓不得控”“胡天八月即飞雪”“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幕雪下辕门”“轮台东门送君去”这几句话可以看出。黄老师随即问学生这首诗的情感是什么,他请上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后,黄老师提出自己也要来读一遍,并且让学生们评价谁读得更好。学生的评价很中肯,指出黄老师的朗读太过于悲伤,感情有点过头了。可是,当黄老师再追问原因时,学生们陷入了困境。此时,黄老师适时地将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了补充。黄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说,岑参的送别诗读来是感伤,但是绝不悲伤。关键一点是,岑参身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盛唐时代,这个阶段的送别自然多了几分豪迈。送别一定有伤感,可不消沉、不悲观,更加不会是悲伤。他们到边关去是自己主动要去的,而不是被赶过去的。写这首诗只是因为朋友走了,有些小小的伤感罢了。所以说是伤感中夹杂豪迈,严寒中却有暖意。这个环节中,黄老师并没有将相关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设置情境,逐步展开,通过学生的活动来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都想让学生掌握文本创作的背景、情感等相关要点,但大多会以直接呈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诚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机械地掌握某些知识,却无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和活动与分析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去品味语言,体悟情感,才能使原本枯燥知识补充变得轻松有趣,易懂难忘,也才能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作为这条“鲶鱼”,我们任重道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朗读训练,允许发生错误,借力知识介入,不停搅动起学生学习的浪花,整个语文课堂才会“活”起来。也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并且将课堂知识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语文素养,从而感受语文的快乐。
  作者简介:
  王晓婷,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庄中学。
其他文献
如今,课外补习被社会所广泛关注,不少家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培养兴趣爱好,花费大量资金让他们参加课外补习,但是对于课外补习的效果,社会却没有达成共识。由于数学学科对
[摘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实验的正常展开。由于初中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较少或是从未做过,因此必须在实验前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实验规则及仪器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卫校实验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欠发达,农村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多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对于完成一整套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并
税务系统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对税收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进行监督的部门,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税收管理,促进履职尽责,防范执法风险、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为税收工作发挥支持性、服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文化教学指通过文化融入、文化体验、文化反思,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观念,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语言学习 文化教学文化融入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与交流工具,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而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它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们不妨先看两位老师有关脊椎骨的教学片断。在讲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时,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脊椎骨呢?”脊椎骨明显的是一个专业名词,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也不可能解释脊椎骨区别于其它骨骼的地方,所以这就是一个无效问题。而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脊椎骨在那里吗?”由此学生知道脊椎骨的位置,建立一个区别于其它骨骼的概念。一样的教学
快乐体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先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入快乐体育的意义,进而在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等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
摘要:在我国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最受重视的。  高中英语教材编写的重点主要落在阅读材料选编和课程设置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占的课时最多,值得思考的是,虽然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相对缓慢。高中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已满足不了目前课程和高考英语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具备较高的综合阅读能力如:“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浅显的文学作品并获取主要信息、摘录要点;能利用
[摘要]:有机大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考查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的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试题,掌握好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必能在短时间迅速解答。  [关键词]:突破口;官能团;技巧;  高考理综试题的有机大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主要以填空题为主。试题常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多以新材料、新药物、新科研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来综合考查。既
对于我国与新加坡两国而言,S市J工业园区属于双方合作的重大经济技术项目。在建立的24年迄今,该工业园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工业园区建立以后,S市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