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珠海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举措。高新区作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校作为以清华名人命名的学校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更有责任和义务传承清华精神,将清华文化融入特区,建特色,创品牌,让学校立足于教育改革的潮头,书写高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一、以自身优势定位办学特色
品牌定位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有特色,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以本校鲜明的个性形象和独特的办学特色取胜。一所学校,只有在科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客观冷静地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选准突破口,打造品牌,创建特色,才可能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一枝独秀。那么,我校在本区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办学优势呢?
其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学校地处美丽的凤凰山脚下,靠山面海,景色宜人,视野开阔,是莘莘学子静心学习的宝地;其二,优良的办学条件。学校设施配置完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排球场、篮球场、体育馆、塑胶跑道运动场等以及配置先进的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等18个功能教室。教室实现无尘化,配置电子白板和短焦液晶投影机等先进教学设备,教师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学校拥有一支年轻、优秀的教师团队;其三,丰富的人文资源。校名就是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唐先生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鉴于他的历史功绩和重要影响,在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珠海高新区党委、管委会在他的家乡建成了学校和纪念馆,同时在纪念馆内重建唐国安故居,这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人文资源;其四,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地处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中山大学、珠海北师大校区为邻,教育及培训资源丰富便利。周边水厂、军营、清华科技园等单位都是可以进行综合性活动的场所。今后,学校还有望和清华大学附中、附小联合,这些为开拓师生视野提供了有利的教育平台;其五,有力的资金保障。高新区管委会对教育的重视为推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政府的支持、投入,有清华校友基金会的协助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改革资金及奖教奖学资金能得以保障。
基于这些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把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本土实践”为文化核心,追求开放而深入的综合实践体验,探索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以“品”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所“学生有品行”、“教师有品位”、“学校有品牌”的区域基础教育引领示范学校。
二、依特色内涵制定详细规划
学校特色以“品”文化为核心,即以德为核心,它既是师生立身之本,又和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一脉相承。这里的“品”包涵教师学生的“人品”,学生“学品”,教师“教品”,它们三位一体,支撑起学校的品牌。学生有品行,教师有品位,学校的品牌自然水到渠成得到凸显。为实现这一内涵目标,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详细规划。
(一)学生有品行
品行是立身之本,品行乃德行。作为以清华名人命名的纪念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清华精神,将清华文化融入特区,融入校园,让学子们感受清华精神中的“严谨求实、勤奋好学、文明有礼、感恩责任、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并内化它,彰显它。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一个人品德素养的优劣高下。如何打造“小清华学子”独特的精神风貌呢? 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可通过“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本土实践”,探索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内化,在生活中彰显。
1.以一日常规为主线强化养成教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学生的行为一旦外显,一定是受其思维的支配,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是确保学生外显行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关注学生平日里的修养来提升学生的品格。而在学校里,常规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恰恰就是学生素养的最好体现。
我们通过早读、卫生清扫、眼操、就餐、午间活动、午休、午读、大课间、学生仪容仪表、候车纪律、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纵向贯穿形成一日常规的主线,细化管理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都有道德评判标准跟随,同时采用“笑脸”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良好表现。这种评价方式避免了分分计较的苛责,避免了时刻关注学生缺点而造成的负强化。
除了考虑评价内容的纵向贯穿性,我们还考虑了评价群体的全面覆盖性。既然是全员育人,那么就考虑评价的多元参与性。为此,我们通过任课教师评、生活教师评、大队干部、班级小干部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让学生懂得他们是时刻被关注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多元性。这种全员覆盖的评价方式会形成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道德规范模式,促使学生进入校园情景就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当这种情景刺激和行为反应固化下来,学生的品格就能稳定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由学校迁移到社区乃至社会。
2.以“小组建设”为手段实现自我管理
班级中的小组,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产物,更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学生们通过小组建立生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情感联结以及相互促进和制约,形成有效的学生组织体系。创设小组成员同学习、同生活、同实践、同社区服务、同竞赛的情景,并推动小组的形态和功能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美丽小组的建设就是打造良好班集体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我们根据班级人数及教室面积等因素确定6人为一小组。为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分组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要兼顾、男女生的比例。由于我校情况特殊,在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午回家的学生要分布在不同的小组里,以确保午间清扫的人手充足。这个小组将以共同体的形态来面对学校的一日常规检查。我们所有的评价均落实在小组层面上,更多的关注这个小组的综合实力。通过培训组长,孩子们自我管理,锻炼能力,这样挑战性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也会增强。在各种意识提高的同时,给小组带来负面影响的学生,将在群体压力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这种教育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最好的。每个班级每月将评选美丽小组,将成员合影张贴在各班对外展板上,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与幸福,当学生有了这种体验,学生的自尊与自觉会由模仿变为主动。
3.以志愿者服务为特色激发责任感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些高尚的情操都是学生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唤醒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首先,这个活动是学生充分自愿的,这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最大的尊重。其次,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为学校、师生、班级、家长、社区等服务,在付出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感,这种自尊感使学生的内心充盈爱,在爱的滋养下,学生的素养会大幅度的提升。
为此,学校将在全校学生中推行志愿者服务制度,以“志愿者服务登记卡”的形式记录学生服务的内容、具体时间、服务时长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落实志愿队伍的层级管理,让学生的责任感在完善的管理中得到发展。
一、以自身优势定位办学特色
品牌定位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有特色,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以本校鲜明的个性形象和独特的办学特色取胜。一所学校,只有在科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客观冷静地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选准突破口,打造品牌,创建特色,才可能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一枝独秀。那么,我校在本区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办学优势呢?
其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学校地处美丽的凤凰山脚下,靠山面海,景色宜人,视野开阔,是莘莘学子静心学习的宝地;其二,优良的办学条件。学校设施配置完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排球场、篮球场、体育馆、塑胶跑道运动场等以及配置先进的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等18个功能教室。教室实现无尘化,配置电子白板和短焦液晶投影机等先进教学设备,教师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学校拥有一支年轻、优秀的教师团队;其三,丰富的人文资源。校名就是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唐先生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鉴于他的历史功绩和重要影响,在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珠海高新区党委、管委会在他的家乡建成了学校和纪念馆,同时在纪念馆内重建唐国安故居,这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人文资源;其四,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地处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中山大学、珠海北师大校区为邻,教育及培训资源丰富便利。周边水厂、军营、清华科技园等单位都是可以进行综合性活动的场所。今后,学校还有望和清华大学附中、附小联合,这些为开拓师生视野提供了有利的教育平台;其五,有力的资金保障。高新区管委会对教育的重视为推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政府的支持、投入,有清华校友基金会的协助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改革资金及奖教奖学资金能得以保障。
基于这些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把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本土实践”为文化核心,追求开放而深入的综合实践体验,探索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以“品”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所“学生有品行”、“教师有品位”、“学校有品牌”的区域基础教育引领示范学校。
二、依特色内涵制定详细规划
学校特色以“品”文化为核心,即以德为核心,它既是师生立身之本,又和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一脉相承。这里的“品”包涵教师学生的“人品”,学生“学品”,教师“教品”,它们三位一体,支撑起学校的品牌。学生有品行,教师有品位,学校的品牌自然水到渠成得到凸显。为实现这一内涵目标,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详细规划。
(一)学生有品行
品行是立身之本,品行乃德行。作为以清华名人命名的纪念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清华精神,将清华文化融入特区,融入校园,让学子们感受清华精神中的“严谨求实、勤奋好学、文明有礼、感恩责任、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并内化它,彰显它。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一个人品德素养的优劣高下。如何打造“小清华学子”独特的精神风貌呢? 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可通过“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本土实践”,探索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内化,在生活中彰显。
1.以一日常规为主线强化养成教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学生的行为一旦外显,一定是受其思维的支配,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是确保学生外显行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关注学生平日里的修养来提升学生的品格。而在学校里,常规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恰恰就是学生素养的最好体现。
我们通过早读、卫生清扫、眼操、就餐、午间活动、午休、午读、大课间、学生仪容仪表、候车纪律、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纵向贯穿形成一日常规的主线,细化管理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都有道德评判标准跟随,同时采用“笑脸”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良好表现。这种评价方式避免了分分计较的苛责,避免了时刻关注学生缺点而造成的负强化。
除了考虑评价内容的纵向贯穿性,我们还考虑了评价群体的全面覆盖性。既然是全员育人,那么就考虑评价的多元参与性。为此,我们通过任课教师评、生活教师评、大队干部、班级小干部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让学生懂得他们是时刻被关注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多元性。这种全员覆盖的评价方式会形成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道德规范模式,促使学生进入校园情景就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当这种情景刺激和行为反应固化下来,学生的品格就能稳定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由学校迁移到社区乃至社会。
2.以“小组建设”为手段实现自我管理
班级中的小组,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产物,更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学生们通过小组建立生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情感联结以及相互促进和制约,形成有效的学生组织体系。创设小组成员同学习、同生活、同实践、同社区服务、同竞赛的情景,并推动小组的形态和功能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美丽小组的建设就是打造良好班集体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我们根据班级人数及教室面积等因素确定6人为一小组。为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分组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要兼顾、男女生的比例。由于我校情况特殊,在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午回家的学生要分布在不同的小组里,以确保午间清扫的人手充足。这个小组将以共同体的形态来面对学校的一日常规检查。我们所有的评价均落实在小组层面上,更多的关注这个小组的综合实力。通过培训组长,孩子们自我管理,锻炼能力,这样挑战性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也会增强。在各种意识提高的同时,给小组带来负面影响的学生,将在群体压力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这种教育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最好的。每个班级每月将评选美丽小组,将成员合影张贴在各班对外展板上,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与幸福,当学生有了这种体验,学生的自尊与自觉会由模仿变为主动。
3.以志愿者服务为特色激发责任感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些高尚的情操都是学生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唤醒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首先,这个活动是学生充分自愿的,这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最大的尊重。其次,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为学校、师生、班级、家长、社区等服务,在付出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感,这种自尊感使学生的内心充盈爱,在爱的滋养下,学生的素养会大幅度的提升。
为此,学校将在全校学生中推行志愿者服务制度,以“志愿者服务登记卡”的形式记录学生服务的内容、具体时间、服务时长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落实志愿队伍的层级管理,让学生的责任感在完善的管理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