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行政诉讼法》自实施以来发挥着一定的组织法功能。在“行政主体”方面,客观上起到了接受并固化行政主体理论、确认行政主体资格、审查行政主体合法性的作用;在“行政职权”方面,形成了关于职权来源、职权行使、职权转移等方面的若干规则。中国行政组织法的理论构造在行政主体理论、行政组织类型划分等方面深受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对此应加以反思和调整,为完善今后的行政组织立法提供理论支撑。行政诉讼制度的组织法功能既有积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机构改革背景下行政组织法的理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CFX020)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诉讼法》自实施以来发挥着一定的组织法功能。在“行政主体”方面,客观上起到了接受并固化行政主体理论、确认行政主体资格、审查行政主体合法性的作用;在“行政职权”方面,形成了关于职权来源、职权行使、职权转移等方面的若干规则。中国行政组织法的理论构造在行政主体理论、行政组织类型划分等方面深受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对此应加以反思和调整,为完善今后的行政组织立法提供理论支撑。行政诉讼制度的组织法功能既有积极效果,也存在限度。在未来,可以在被告、第三人、司法审查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行政诉讼制度发挥出更强的组织法功能。
其他文献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旨在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知识更鲜活易懂,从而转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的排斥感。文章主要针对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
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创新所追求的一个核心目标。初中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本文笔者以"西北地区"这节教案设计为例,对地理课堂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做了一些有利的尝试。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双重性质的基础学科,因此,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备综合思维能力。这里的综合思维能力中的综合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或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综合,而且包括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科与多学科互渗,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地提供学习材料,以达成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的培养目标。文章对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地理情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其首要环节。情境导入作为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调节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情感体验等维度起着积极作用。论文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和理论,通过文献法和自身的学习积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概括课堂导入的功能,总结出初中地理课堂情境导入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法进行案例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通过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获取教学实践效
高中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需要包括很多个因素,综合性思维是一种多空间、多时间、多要素的整合,地理学科综合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积极有效地通过情境教学融入常规的课堂中。纵观地理教学的悠久历史,教师更加重视刻板的地理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础地理思维的教学,尤其是对地理的整体思考能力的培养。恰当和充分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和协作参与课程内容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地理
<正>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新模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相关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倡议、"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建设步伐,推动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逐步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道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外开放程度高,在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结论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逐年修订,并修订得越来越完善,标准里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对生活中以及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给出解答,有效且优质的情境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和生存能力的基本条件。现如今,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不利。基于此,改变传统
<正>依法行政是近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代表着由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行政法学界才普遍认为“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理念,并将其视作“行政法体系的一块基石” 1。直到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后,中央层面方才开始重视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紧密交织。
<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和应诉的制度,其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1)。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的问题,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2014年《行政诉讼法》首次修正时被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以来,关于该制度的讨论和研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热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确立的行政诉讼一并审理行民争议的制度能够增强行政、司法保护合力,实现专利侵权纠纷高效解决,充分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但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尚无对专利侵权纠纷行民并审制度的规定,实践中亦少有一并审理的案例,该制度事实上尚未“激活”。对此,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案例应针对专利侵权纠纷特点,从诉讼性质、适用条件、审理模式、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以推动并审制度在专利侵权行政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