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服从于一定的审美意识,需要我们在声乐表演艺术与美学之间找出他们科学和哲理上的依据,运用哲学的思辩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规律上升为科学的高度,从而丰富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内涵。决定一部声乐艺术作品能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声乐的表演艺术。通常一部声乐作品需要表演者在舞台上将这部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声乐演唱者自身专业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能将声乐作品的艺术美感展现出来就是对审美的一种探讨。本文阐述了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和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并简述了审美体现的要点。
关键词:声乐 表演艺术 审美
声乐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讲求美学。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要求表演者要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内涵,促使其把原作乐谱当作重要依据,认真揣摩并挖掘出作曲家的意图,并在表演中把原作歌词当作重要依据,通过欣赏表演来体现对原作的再现,在尊重原著核心的基础上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作。不同的表演艺术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再创作是通过作品表达原作的情感,同时又在表演过程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审美既要保留真实性和创造性,又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体现出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
同时,歌唱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声乐表演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映射着并又返还于人的内心。歌唱时应注重表演手段的运用,将声情并茂与多彩的表演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又使歌唱演员的艺术形象高度专业化。歌曲表演艺术强调演唱者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人文因素。通过演唱者直接或间接所获得的丰富生活经验充分扩展作品艺术创作的空间,从而让听者有美的感受。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1.声音美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普通民众认为好的歌唱声音应该具备“甜、脆、圆、润、水”五大特征。新时期的诸多优美歌唱家也使用悠长、婉转、优美的声音打动了诸多声乐爱好者。
2.音乐美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也就体现在其音乐语言呈现出的特殊品味,简单的几个音符或者是十几个音阶就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旋律。同一首声乐作品搭配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
3.语言美
我国声乐艺术的语言美体现在遣词造句的排偶、对仗,表现的是整齐和谐之美;节奏顿数相对与平仄相间表现出的是回旋反复之美。
4.情感美
歌曲是情感意蕴的重要手段。著名戏曲理论家任中敏在《唐声诗》中说:“歌者不可轻于启喉,必须自己真情自发,而后再有声词之吐,能先触发自己之真情者,自能宣达声与词中之歌情,以度于听众。”也即是说,歌曲是传达情感意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逐渐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创作与表演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二、表演艺术中审美体现的具体应用
声乐对声乐艺术的研究不仅包含着诸多层面的审美内涵,而且还形成了固定的审美标准。声乐作品一定要结合某一群体民众的切实生活,体现出传统声乐艺术的艺术特征;其次,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一定要能够打动听众。注重对该作品“二度创作”的技法应用,从而展现其应有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
(一)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就是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之前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作品,一是歌唱时站姿的正确与否对声音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错误的站姿会使声音出现用力上浮等问题。同样,解决歌唱时对歌唱姿势进行细致的调控可以确保歌唱时声音的正常发挥。其次是对歌唱时的气息控制。吸气时双肩略向后背并自然下垂;呼气时横膈膜收缩。吸气与呼气是密不可分的,演唱时没有心理的控制是很难保持住腹肌的扩张,声音的质量也就难以控制。歌唱的技术多么高超,如缺少声音色彩歌声就会缺乏生命力,也不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二)表演技巧的运用
1.想象与联想
演唱中的想象与联想是贯穿在演唱者从最初创作直至登台演唱的全过程,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揭示与表现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的作用。艺术表现是通过声音与所表现对象之间的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完成的,而想象是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愈深入、细致,知识愈渊博。一个演唱者,除了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外,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面,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获得多方面的熏陶是培养艺术想象力的有力保证。
想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问题是想象力也是要通过训练才会变得更加丰富。演员的想象力是来自日常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其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密不可分,艺术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和情绪记忆。一切想象必须符合艺术的规律,并贯穿演员整个创作生涯。
艺术想象决不可忽略逻辑思维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艺术想象虽驰骋无涯,但它是通过想象来挖掘情感内涵,再通过声音传递使听众也获得同样的感动。
2.准确的把握歌唱情感的审美特征
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感受 ,实际上是依靠长期积累的声音形象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表演中缺乏美感,让人感觉是一种没有任何表现力的声音。声乐表演不仅是演唱者表达一度创作的作品,而且还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从声乐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观众的接受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映射着并又返还于人的内心。在新时期,歌唱演员的演唱应注重表演手段的运用,将声情并茂与多彩的表演融合起来才会使感情表达得更完美、更生动。此外 ,对歌唱声音音色的审美也是歌唱者心理上的思维反应,漂亮的音色能表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那种失去光泽的歌唱声音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美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激发想象与联想,逐渐提高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歌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是哪一种情感都要受到理智的支配。情感审美作为一种观念和形态的美,使歌唱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与音乐作品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刺激物相互对应,真情实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歌唱者要使歌唱充满真实的情感。歌唱艺术表演在于它富有感人的情感力量。当人们听到动人的旋律时,会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从艺术影响的有效性来讲,一个出色的歌唱者要具有极高的歌唱审美与欣赏水平,要求既是歌唱家,又是审美家。 3.强化对音乐的感受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在音乐的配合下演唱体现融合和谐的效果,只有加大歌唱者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才可以促进音乐背景下人员的演唱。
在音乐的带引下,演唱者一定要踩对点,根据音乐的演奏使自己的歌唱完全承载着音乐,将音乐完全和演唱融为一体,只有如此才可以算是一场成功的声乐表演。
4.要有丰富的感染力
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其表演是给人欣赏和倾听的,所以只有赋予声乐表演灵魂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才会带动听众走进高潮,如此有感染力的表演才算是成功的表演。只有富有感染力的声乐表演才能使观众被声乐表演的精彩而震撼,具有感染力的声乐表演能够使观众跟着表演而变得时而平静时而波潮汹涌,所以感染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观众真正的带引到声乐的欣赏中。感染力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只有它的存在才可以促使声乐表演者完成表演初衷。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对审美的要点掌控
1.掌握声乐表演的过程
首先是“审美准备”,在接受声乐表演艺术活动之前客观存在着一种欣赏期待和心理准备。这种审美期待与欣赏者自身的客观生理区别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表演者在表演之前要通过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全面的审视。其次,是把握技巧。演唱技巧并不是简单地控制气息或者是高音达到怎样的标准,技巧要求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享受艺术。表演中失去技巧就失去了生命,从古至今,歌曲演唱离不开声乐技能。随着科学的发展,歌曲演唱技能除了要求演唱者要掌握演唱的基本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外,还离不开真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想象。在表演艺术领域里需要将真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想象完美结合来深化音乐表演的内涵。运用表演者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将情感与想象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真正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
2.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
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过程要保证客观真实性,要求表演者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内涵,并将其作为再创作的基础。艺术情感的产生都与当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同的背景都有自己的审美主张。在声乐表演中,表演的作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任何一部作品往往是通过现代眼光去领悟作品的历史内涵,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原则不断发生变化,再现历史作品时必然会受到现代元素的影响。因此,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审美体现,一定要兼顾作品的历史风貌,又要在作品中准确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
3.将技巧与表现性结合起来
演唱技巧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但是这里所指的技巧与表演者的内心活动是分不开的,要求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真正做到享受艺术。如果说技巧是声乐表演的骨架,那么表现性就是灵魂,如果失去灵魂,表演自然就缺乏感染力,这种表现的关键之处就是表演者的生活体验以及长期表演积累出来的艺术修养。技巧掌握的多对情感的把握就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就要将技巧性赋予作品骨架与灵魂。
总之,在声乐表演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只有领会它所带来的审美才可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提高,才可以使之成为人人都喜爱的表演。加强对声乐表演创新性的改变,推进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
[2]郑璐.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3]王飞,念丽.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感――评《声乐表演艺术及审美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4,(24).
[4]马力.声乐技巧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影响[J].科学导报,2015,(08).
[5]吉启轩.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启蒙与先驱――邓丽君声乐表演艺术成功原因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
关键词:声乐 表演艺术 审美
声乐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讲求美学。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要求表演者要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内涵,促使其把原作乐谱当作重要依据,认真揣摩并挖掘出作曲家的意图,并在表演中把原作歌词当作重要依据,通过欣赏表演来体现对原作的再现,在尊重原著核心的基础上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作。不同的表演艺术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再创作是通过作品表达原作的情感,同时又在表演过程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审美既要保留真实性和创造性,又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体现出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
同时,歌唱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声乐表演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映射着并又返还于人的内心。歌唱时应注重表演手段的运用,将声情并茂与多彩的表演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又使歌唱演员的艺术形象高度专业化。歌曲表演艺术强调演唱者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人文因素。通过演唱者直接或间接所获得的丰富生活经验充分扩展作品艺术创作的空间,从而让听者有美的感受。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1.声音美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普通民众认为好的歌唱声音应该具备“甜、脆、圆、润、水”五大特征。新时期的诸多优美歌唱家也使用悠长、婉转、优美的声音打动了诸多声乐爱好者。
2.音乐美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也就体现在其音乐语言呈现出的特殊品味,简单的几个音符或者是十几个音阶就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旋律。同一首声乐作品搭配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
3.语言美
我国声乐艺术的语言美体现在遣词造句的排偶、对仗,表现的是整齐和谐之美;节奏顿数相对与平仄相间表现出的是回旋反复之美。
4.情感美
歌曲是情感意蕴的重要手段。著名戏曲理论家任中敏在《唐声诗》中说:“歌者不可轻于启喉,必须自己真情自发,而后再有声词之吐,能先触发自己之真情者,自能宣达声与词中之歌情,以度于听众。”也即是说,歌曲是传达情感意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逐渐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创作与表演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二、表演艺术中审美体现的具体应用
声乐对声乐艺术的研究不仅包含着诸多层面的审美内涵,而且还形成了固定的审美标准。声乐作品一定要结合某一群体民众的切实生活,体现出传统声乐艺术的艺术特征;其次,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一定要能够打动听众。注重对该作品“二度创作”的技法应用,从而展现其应有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
(一)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就是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之前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作品,一是歌唱时站姿的正确与否对声音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错误的站姿会使声音出现用力上浮等问题。同样,解决歌唱时对歌唱姿势进行细致的调控可以确保歌唱时声音的正常发挥。其次是对歌唱时的气息控制。吸气时双肩略向后背并自然下垂;呼气时横膈膜收缩。吸气与呼气是密不可分的,演唱时没有心理的控制是很难保持住腹肌的扩张,声音的质量也就难以控制。歌唱的技术多么高超,如缺少声音色彩歌声就会缺乏生命力,也不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二)表演技巧的运用
1.想象与联想
演唱中的想象与联想是贯穿在演唱者从最初创作直至登台演唱的全过程,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揭示与表现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的作用。艺术表现是通过声音与所表现对象之间的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完成的,而想象是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愈深入、细致,知识愈渊博。一个演唱者,除了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外,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面,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获得多方面的熏陶是培养艺术想象力的有力保证。
想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问题是想象力也是要通过训练才会变得更加丰富。演员的想象力是来自日常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其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密不可分,艺术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和情绪记忆。一切想象必须符合艺术的规律,并贯穿演员整个创作生涯。
艺术想象决不可忽略逻辑思维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艺术想象虽驰骋无涯,但它是通过想象来挖掘情感内涵,再通过声音传递使听众也获得同样的感动。
2.准确的把握歌唱情感的审美特征
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感受 ,实际上是依靠长期积累的声音形象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表演中缺乏美感,让人感觉是一种没有任何表现力的声音。声乐表演不仅是演唱者表达一度创作的作品,而且还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从声乐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观众的接受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映射着并又返还于人的内心。在新时期,歌唱演员的演唱应注重表演手段的运用,将声情并茂与多彩的表演融合起来才会使感情表达得更完美、更生动。此外 ,对歌唱声音音色的审美也是歌唱者心理上的思维反应,漂亮的音色能表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那种失去光泽的歌唱声音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美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激发想象与联想,逐渐提高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歌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是哪一种情感都要受到理智的支配。情感审美作为一种观念和形态的美,使歌唱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与音乐作品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刺激物相互对应,真情实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歌唱者要使歌唱充满真实的情感。歌唱艺术表演在于它富有感人的情感力量。当人们听到动人的旋律时,会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从艺术影响的有效性来讲,一个出色的歌唱者要具有极高的歌唱审美与欣赏水平,要求既是歌唱家,又是审美家。 3.强化对音乐的感受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在音乐的配合下演唱体现融合和谐的效果,只有加大歌唱者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才可以促进音乐背景下人员的演唱。
在音乐的带引下,演唱者一定要踩对点,根据音乐的演奏使自己的歌唱完全承载着音乐,将音乐完全和演唱融为一体,只有如此才可以算是一场成功的声乐表演。
4.要有丰富的感染力
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其表演是给人欣赏和倾听的,所以只有赋予声乐表演灵魂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才会带动听众走进高潮,如此有感染力的表演才算是成功的表演。只有富有感染力的声乐表演才能使观众被声乐表演的精彩而震撼,具有感染力的声乐表演能够使观众跟着表演而变得时而平静时而波潮汹涌,所以感染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观众真正的带引到声乐的欣赏中。感染力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只有它的存在才可以促使声乐表演者完成表演初衷。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对审美的要点掌控
1.掌握声乐表演的过程
首先是“审美准备”,在接受声乐表演艺术活动之前客观存在着一种欣赏期待和心理准备。这种审美期待与欣赏者自身的客观生理区别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表演者在表演之前要通过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全面的审视。其次,是把握技巧。演唱技巧并不是简单地控制气息或者是高音达到怎样的标准,技巧要求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享受艺术。表演中失去技巧就失去了生命,从古至今,歌曲演唱离不开声乐技能。随着科学的发展,歌曲演唱技能除了要求演唱者要掌握演唱的基本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外,还离不开真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想象。在表演艺术领域里需要将真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想象完美结合来深化音乐表演的内涵。运用表演者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将情感与想象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真正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
2.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
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过程要保证客观真实性,要求表演者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内涵,并将其作为再创作的基础。艺术情感的产生都与当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同的背景都有自己的审美主张。在声乐表演中,表演的作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任何一部作品往往是通过现代眼光去领悟作品的历史内涵,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原则不断发生变化,再现历史作品时必然会受到现代元素的影响。因此,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审美体现,一定要兼顾作品的历史风貌,又要在作品中准确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
3.将技巧与表现性结合起来
演唱技巧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但是这里所指的技巧与表演者的内心活动是分不开的,要求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真正做到享受艺术。如果说技巧是声乐表演的骨架,那么表现性就是灵魂,如果失去灵魂,表演自然就缺乏感染力,这种表现的关键之处就是表演者的生活体验以及长期表演积累出来的艺术修养。技巧掌握的多对情感的把握就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就要将技巧性赋予作品骨架与灵魂。
总之,在声乐表演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只有领会它所带来的审美才可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提高,才可以使之成为人人都喜爱的表演。加强对声乐表演创新性的改变,推进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
[2]郑璐.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3]王飞,念丽.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感――评《声乐表演艺术及审美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4,(24).
[4]马力.声乐技巧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影响[J].科学导报,2015,(08).
[5]吉启轩.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启蒙与先驱――邓丽君声乐表演艺术成功原因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