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长期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基本成份的划分,并结合中学生数学语言学习状况,提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语言 培养策略
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对学生的能力也就要求更高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主的用口头或书面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出题意和过程。这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各种形态的数学语言各有其优越性,如概念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术语引入科学、自然,体系完整规范;符号指意简明,书写方便,且集中表达数学内容;式子将关系溶于形式之中,有助运算,便于思考;图形表现直观,有助记忆,有助思维,有益于问题解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呢,我有以下建议:
一、加强数学阅读,储备基本的数学语言。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尔曾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阅读正是丰富学生语言系统、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数学阅读方法的培养,是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文章中的字、语、句的意思,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能够进行互相转化,知道列题求解过程的每一步来龙去脉。更好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勤思多想、读写结合,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手、口、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许多学生不想说、不敢说,是因为在公众面前讲话有畏惧心理,或是怕自己说不好。教学氛围是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它的创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情感基调的奠定,教学氛围的引入和设置,必然造成教学双方的共鸣,大家的情绪在共鸣中得到陶冶、升华。因而,首先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说”的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下,鼓励学生开口。哪怕是最基本的,比如让他们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在学习一些公式的时候让他们说出来;在小组的讨论时候,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开口说。适当的给予奖励措施,可以是口头表扬、加分、物质奖励等等。总之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
三、教学中注意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及几何意义,适当引导学生会说。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而数学符号又常常是概念的代表。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容易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只会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本质,导致的解决问题时出现混淆。比如符号“ ”,习惯地看成是三角形,在二次方程求根时也有“ ”,如果还把它当成三角形,就影响理解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这里这个符号表示的是根的判别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符号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区别,提醒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多义性,避免出现符号混淆。就像识字一样,认识的字,学生就会说,懂数学符号,学生也就敢说,会说了。
四、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提高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在交流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能力。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把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或是提供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并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的交流学习机会;还可以提供个体表现的师生交流机会,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等等。
数学语言教学不能是孤立的,我们应当在数学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归纳技巧和方法,提炼策略和升华思想,将思想方法教学溶于数学语言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例展现:零星的观点汇聚形成有用的思路和特殊的技巧,有效的思路演变为系统的方法和策略,科学的方法拓变升华为科学思想。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章.数学符号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黄学迅.略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J].福建中学数学,2011(09)
[3]陈宝俊.如何有效提高和培养中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0)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语言 培养策略
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对学生的能力也就要求更高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主的用口头或书面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出题意和过程。这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各种形态的数学语言各有其优越性,如概念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术语引入科学、自然,体系完整规范;符号指意简明,书写方便,且集中表达数学内容;式子将关系溶于形式之中,有助运算,便于思考;图形表现直观,有助记忆,有助思维,有益于问题解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呢,我有以下建议:
一、加强数学阅读,储备基本的数学语言。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尔曾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阅读正是丰富学生语言系统、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数学阅读方法的培养,是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文章中的字、语、句的意思,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能够进行互相转化,知道列题求解过程的每一步来龙去脉。更好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勤思多想、读写结合,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手、口、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许多学生不想说、不敢说,是因为在公众面前讲话有畏惧心理,或是怕自己说不好。教学氛围是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它的创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情感基调的奠定,教学氛围的引入和设置,必然造成教学双方的共鸣,大家的情绪在共鸣中得到陶冶、升华。因而,首先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说”的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下,鼓励学生开口。哪怕是最基本的,比如让他们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在学习一些公式的时候让他们说出来;在小组的讨论时候,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开口说。适当的给予奖励措施,可以是口头表扬、加分、物质奖励等等。总之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
三、教学中注意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及几何意义,适当引导学生会说。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而数学符号又常常是概念的代表。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容易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只会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本质,导致的解决问题时出现混淆。比如符号“ ”,习惯地看成是三角形,在二次方程求根时也有“ ”,如果还把它当成三角形,就影响理解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这里这个符号表示的是根的判别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符号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区别,提醒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多义性,避免出现符号混淆。就像识字一样,认识的字,学生就会说,懂数学符号,学生也就敢说,会说了。
四、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提高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在交流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能力。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把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或是提供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并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的交流学习机会;还可以提供个体表现的师生交流机会,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等等。
数学语言教学不能是孤立的,我们应当在数学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归纳技巧和方法,提炼策略和升华思想,将思想方法教学溶于数学语言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例展现:零星的观点汇聚形成有用的思路和特殊的技巧,有效的思路演变为系统的方法和策略,科学的方法拓变升华为科学思想。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章.数学符号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黄学迅.略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J].福建中学数学,2011(09)
[3]陈宝俊.如何有效提高和培养中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