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防止五大误区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调查,白领中检出脂肪肝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而且有渐趋低龄化的倾向。然而,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尚存在许多误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误区之一: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无所谓
  
  随着周围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增高,大家对之已不以为然,总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无需治疗。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疗呢?
  医学界曾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其理由有三:①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单纯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已明确为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并为肝功能衰竭的少见原因;②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也比正常肝脏脆弱,较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③对超重者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因为这种人很容易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误区之二:治疗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药物
  
  许多患者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或药房寻求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事实上国内外至今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对于肥胖性脂肪肝这类现代都市病,通过节食、锻炼等措施减肥比保肝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单纯性肥胖性脂肪肝。对于伴有氨基转移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减肥则是确保保肝药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条件。过去大家都比较轻视减肥,连许多临床医生亦错误认为“不需用药就是不需要治疗”。其实,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使用保肝药物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主要用于伴有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个短期的强化行为;而需要患者长期高度重视和调整的是其饮食、运动和不良行为。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需要贯彻终身,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会复发。因此,脂肪肝患者一定要了解主动参与治疗的重要性,力争找出并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千万不要以为单纯依靠花钱买药就可求得健康。
  
  误区之三: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药物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 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有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药物,而降血脂药物应用不当有时非但不能减轻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脏损伤。其原因可能为脂肪肝的出现代表肝脏对脂质代谢紊乱的处理已达极限,这时候再用降血脂药物就相当于“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应用不当易发生药物性肝病。
  目前认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症,那么就不要用降血脂药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药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那么戒酒对降低血脂和减轻脂肪肝都有好处;是药物引起的,能停药则尽量停药。假如不能戒酒或停药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显,就不要管它,因为你“管”它就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对于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控制体重和血糖来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如果治疗3~6个月后,血脂还是较高,则可使用降血脂药物,但常需适当减量或同时联用保肝药物。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并且血脂增高明显者,则要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因为这个时候降血脂药物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误区之四:脂肪肝伴有氨基转移酶升高需服用降酶药物
  
  以往人们经常误认为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就是肝炎,而肝炎则都是病毒性的,有传染性。为此,人们一旦发现氨基转移酶升高,往往就急于应用药物使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因其可掩盖病情并疏于实施基础治疗而易导致肝病恶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儿童,健康检查发现的氨基转移酶增高主要是与肥胖和脂肪肝有关,而这种氨基转移酶增高并无传染性。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在3~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水平。
  
  误区之五: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吃水果多多益善
  
  
  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水果。
  当前我们应时刻考虑膳食热量过剩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应尽可能选用苹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
  总之,对于温饱解决以后的广大群众而言,缺少的不是“营养(热量)”,而是运动;急需的不是补品和药物,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当前只要我们做到“少吃、多动,少饮酒、慎用药”,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严重的流行现状。
其他文献
荞麦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尽管种植、食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五谷杂粮中,它却是遭冷落的一种粗粮。现今,荞麦的身价已有了大幅度的攀升。用荞麦磨面做成的面食,风味独特,口感滑爽,食用范围广,除我国外,还有朝鲜、俄罗斯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本尽管不种荞麦,也要从中国和加拿大进口,以满足民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  荞麦的收获期极短,每年立秋前后播种,八九月份便成熟,如夏粮遇灾,及时播种荞麦能救急
美国《科学导报》曾报道: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六大营养素中的两个,缺了它们会导致多种致死疾病同时发生,比如坏血病等,人会在10天内死亡。维生素对人体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现状令人担忧。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普遍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铁、锌、硒等。  唇部信号:唇部开裂,唇线模糊,是唇病的先兆,说明缺乏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补充办法:多吃青菜
丈夫大我整整15岁,刚认识他时,他的婚姻已走到崩溃的边缘,不久就离了婚。一段时间后我们相知相爱了,爱情的力量使我们顶住了世俗的压力,终于结成了夫妻。  婚后,我们的生活非常和睦,尤其是性生活,我满意他更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里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怪念头:丈夫以前也是这样同他前妻做爱的吗?有天晚上,在与丈夫温存的时候,我忍不住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并且要让他回答。他没理我。  结婚之前我从没与任何男人
【摘 要】 文章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以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后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且问询函的严重程度越高,即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公司被问询次数越多、越延期回函,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进一步基于企业异质性研究发现,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小规模、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为严重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称其“米油”,俗称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可以和参汤媲美。  通常所说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后所得的。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之强,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
柚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它价廉物美,柚子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祖国医学对柚子皮早有论述,《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柚子具有“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等功效。柚子皮人药叫做化橘红,性温,味苦、辛。柚子皮中含有挥发油,主要为柠檬酸和芳香醇,能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喉痒痰多等。  很多人对柚子厚厚的皮不以为然,剥完就随手丢弃了。其实,柚子皮不仅能吃还能用,可以算是家
泥鳅味道鲜美,食性平和,阴虚、阳虚体质者食之,均有滋补作用;鸡蛋则是人人皆知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两者“强强联手”,一道“泥鳅炖鸡蛋”便是养胃补肾的食疗佳品。我年少时营养不良,夜里要起来解五六次小便,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却满脸菜色、无精打采,如同一棵霜打的小白菜。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常去二姑家解馋。能干的二姑心疼我这个唯一的侄女,真是煞费苦心。她先把二姑父捉的泥鳅养在清水里,在水里滴几滴生菜油,让泥鳅吐尽
药用酒精(乙醇)是医疗单位和家庭药箱的必备药品,是最常用的外用制剂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用途的酒精要求不同的浓度。    95%的酒精用做燃料  医疗单位常需使用酒精灯、酒精炉,点燃后用于配制化验试剂或药品制剂的加热,也可用其火焰临时消毒小型医疗器械。    70%-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用于包括皮肤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碘酒的脱碘等。  有人以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酒
【摘 要】 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首席执行官(CEO)作为企业高级管理团队的核心决策者,其个人激励机制在CSR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CEO的非货币激励机制对CSR的影响甚少被关注。文章以2013—2016年中国A股市场1 0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CEO个人激励机制在CSR决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货币激励还是
不久前,上海市218名离退休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签订了养老协议书,协议要求子女必须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子女与父母不住在一起的,必须保证每天一个问候电话,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探视,并帮助其承担家务,等等。据一些老干部反映,协议签订之后,孩子的电话明显打得勤了……  “公约”养老的模式刚一问世,就引来人们众多的议论,市民对此褒贬不一!笔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就是赞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