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一盏灯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小学时,我得了难语症,舌头不听使唤,连最简单的课文都读不出,被点名后只能尴尬地站在座位上。所以在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创造了每堂课都坐最后一排的纪录。到了七年级,上天把我安排在哈蒂老师的监管之下——她是美国西部最严格的初中老师。
  我永远记得哈蒂老师第一次把我叫到她办公室的情景。她用双臂拥着我,微笑着说:“孩子,你不是学习有困难,你只是与众不同。”她告诉我:“我跟你妈谈过,她说念东西给你听时,你记住的是图像化的东西,所以,叫你大声朗读似乎成了问题。如果我要在课堂上叫你读课文,一定会先让你知道,那么你前一天就可以在家先练习,然后就可以在其他孩子面前朗诵出来。”
  听哈蒂老师这么说,我简直有点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吗?
  哈蒂老师接着说:“我明白你对表达自己的思想会犹豫、恐惧,但我相信每个人的意见都值得参考,所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吧。我曾经有个叫席恩斯的学生,他也有一条难以驾驭的舌头,所以他把石头放在嘴里,不断练习,直到他能控制。因而我拿了一些干净的鹅卵石,你可以把它们放在嘴里,忍耐着说出话来,直到我能听见和理解你说的话。”
  在哈蒂老师坚定的信任和支持下,我知难而进,终于驯服了舌头,能够清楚地说话了,哈蒂老师又开始以极大的耐性鼓励我学习演讲。几年过去,因为演讲比赛的出色表现,我获得了国内顶尖大学法律系的全额奖学金,所有人都认为我一定会成为日进十金的律师。
  大学毕业后,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我放弃了事务所的聘请,留校当了一名教师。因为我知道,对于在苦闷的黑夜中挣扎的孩子来说,充满爱心的老师就是引他走出黑夜的一盏灯。而合蒂老师,就是我记忆中的那一盏。
其他文献
小班开学的第一个月结束了,孩子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但游戏活动时他们的兴奋情绪往往会延续到午睡时间。怎么办呢?  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着了就意味着失去说话和活动的自由。若不要求他们睡觉,后果可想而知。一天中午,孩子们像往常那样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说:“安静、安静!”他们也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和宝贝说悄悄话。  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耳边
明明今年6岁,在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玩具后,爸妈就给他准备了一个工具箱。里面分门别类地装着一些破损了的旧玩具和家里一些从废旧小电器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还有小起子、小钳子、小剪刀、小磁铁、胶带纸等工具和材料,它们被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明明自己独立做出的玩具已经有20几个,很多都得到了多次改进,越做越漂亮。爸爸妈妈说,有了工具箱的配合,孩子的智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9月10号教师节快到了,每年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很多家长都会头疼: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要是老师比较喜欢自家的孩子,不表示一下心意是不是就不近人情?要是老师经常批评孩子,家长更会多心起来:会不会是因为没有给老师送礼的缘故?要不要趁教师节“联络一下感情”?家长还会揣摩:送了礼,老师会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对自家孩子的看法?送礼的效果,会有多长久呢?我们来看看过来人的经验。    案例一: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受重视,
[摘 要] 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生成的过程,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涉及感性认知、理性总结以及实践运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如何平衡教学预设与学生自主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难题. 笔者认为从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教师的课堂预设固然重要,学生的内在生成过程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文章选取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作为具体阐明观点的事例.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课堂预设;解三角形;高考
孩子就像“小毛毛虫”,饿了就要寻找食物。一直以来,他的主食是“快餐”,吸引他的是闪烁迷离的电视屏幕、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虽然偶尔也会进食一些“副餐”,譬如看看书、学习知识,可惜这对习惯了让眼球停留在屏幕上的“小毛虫”来说,魅力远远不及电视。但文字是文化的起点,文字所蕴涵的人类精神和文化韵味是电视远远替代不了的。这样的用餐方式,必将导致“小毛虫”严重的营养不良。妈妈着急了,如何帮助“小毛虫”改变一下膳
今天,伟伟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伟伟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跟从。我赶紧走过去,把小朋友们一个个拉了起来,并扶起伟伟。本想向那些压人的小朋友发火,可转念一想,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恶意,如果一阵责骂和教训,不但可能没效果,甚至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该怎么办呢?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孩子们是因为只顾及自己开心,而没有想到被压在下面的小朋友的感受
6岁的小星是个让爸妈头疼的问题孩子。他从小就很好动,走路也总跌跌撞撞的。现在刚上小学,老师就多次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爱做小动作,容易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小星的父母原来只是觉得孩子调皮,但说了很多次也不见他改,没有了耐性的父母有时忍不住就揍他一顿,可时间长了孩子不但没有好转,似乎还出现了语言障碍。头疼不已的小星父母带着孩子到医院,医生在测试后确认小星为前庭平衡功能的感统失调,建议他接受相关的
  
如今,城市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住在水泥“森林”里,对土地、动植物的感情十分疏远。而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可是,如何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出大自然的氛围呢?除了在节假日多多地陪孩子到郊外游玩以外,我特意买了几盆花苗,让孩子亲自照料它们。从中,孩子收获了不少东西:    学会有关植物的知识  一颗黑黑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些日子,绿油油的苗儿就钻了出来,这是一件多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正习以为常地做着下面这些事情,而这些却可能正是孩子不良行为的源头。    坏习惯1:每天下班回到家里,你总是习惯性地边忙着做饭,边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   提示: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于是,我们往往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