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业务水平提升策略探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體时代,播音主持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传播效果的实现,其在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经济上的促进作用、文化上的引领作用也颇受关注。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分析播音主持的发展特点以及播音主持工作现状,提出媒介素养、语用原则、考评体系等角度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明确传播使命,锤炼更有质量的传播技能。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业务水平;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210-03
  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教授指出:“只有当广播电视媒介中的传播主体实际上是以个体身份出现进行平等传播时,在传播中真正起到组织驾驭传播作用,符合主持人的条件,体现主持人特征,反映主持人实质,这样的传播才称得上主持传播。”[1]
  眼下,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平台,播音主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按理说,随着跨屏直播、5G、VR等技术的运用,播音主持业务活动会越来越便捷,其业务理应精益求精。但近年来,播音主持事故频发,一些主持人文化修养不足、政治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在实践中屡次出错,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基于高贵武教授的主持传播理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传播主体淡化了播音主持职业化特征。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发展特点,梳理播音主持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发展特点
  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赋能使得操作更为便捷,播音主持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权威降解、中心离散、众声喧哗的困境,若不加以重视,则会愈演愈烈。通过梳理发现,目前播音主持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人才来源日益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才队伍激增,传播人才构成日益多元化。第一,跨学科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方式各具特点,人才培养朝着多样化的特点发展。据悉,2021年新增了11个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申报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第二,随着栏目化主持的推广,专家、学者型主持人异军突起,如金融、法律、体育等专业背景人才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例如,知名学者蒋昌建,虽年过半百,但他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的主持表现不俗,为江苏卫视赢得了很高口碑。第三,主持人才准入门槛低,唯外貌论、关系论等选人机制盛行,使得播音主持人才队伍泥沙俱下,比如很多新媒体平台任用流量网红充当主持人。
  (二)人机合作逐渐便捷化
  广播电视时代,播音主持工作采用卡带机、碟片机,流程复杂,制作周期长。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赋权催生了多元开放的媒体格局,播音主持不再受地域与时空的限制,直播操作更为简便,人机合作逐渐成为现实。例如,2018年11月,新华社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AI合成的新闻主播,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技术的发展使得播音主持工作更为便捷,这种便捷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即时性。技术使得主持传播的工序具备可操作性,播音主持工作可随时随地开展,只需一台手机终端就可以进行直播,可以通过手机设置调整直播场景、修饰主持人仪态。其二交互性。以前,传统媒体一般都有6~8秒的延时,以保障播出安全,与受众的互动反馈时间较长;如今,技术的升级使得播音主持交互性增强,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更为即时。
  (三)经营机构趋于市场化
  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传播人才的流动性增强以及市场经营机构的增加。以往广电人才一般聚集在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给了传媒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人才流动更为频繁。同时,互联网平台发展,新媒体经济兴起,市场经营机构不断增加,使得传统媒体遭遇挑战。
  新媒体时代,海量自媒体平台兴起,一些头部大V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尝试内容创作,于是个人内容生产者(UGC)异军突起。随着自媒体影响力的扩大,专业个人内容生产者(PUGC)赢得了巨大流量,专业经营机构(MCN)初具规模。这批经营机构擅长包装、懂得经营策略,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它们规模化地包装主持人,“网红经济”悄然兴起。此时,由于市场的变化,传媒经营机构越来越多,形成了和传统媒体的抗衡之势,播音主持专业生存空间开始转向市场化的经营机构。
  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工作现状
  播音主持在发展之初,“重文轻语”是主流,彼时人们认为“空口无凭”;而新媒体时代,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通过数字化记录,播音主持的每一场活动皆可在互联网平台找到回放,因此对于播音主持切不可等闲视之,其传播效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递增的方式影响一批批受众。通过分析发现,眼下播音主持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文化身份弱化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爱好者众多,他们对播音主持创作抱有极大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了大量互联网平台播音作品。然而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其原因在于创作者文化身份弱化,主要体现为作品格调不高、人际化私语突出、泛娱乐盲从等。
  著名文化评论家保罗·福塞尔说:“在社会上,底层试图装扮为中层,中层试图装扮为上层,上层试图装扮为顶层,顶层身处食物链顶端,却不愿被关注,于是扮作底层。而区分底层、中层、上层和顶层的重要标志就是格调,也可以理解为品味二字。”广播电视时代,播音主持工作面对大众出声露相,有着严格的用人标准,可将其暂且称为“精英主义”。以张颂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播音主持风格应是亲切朴实的,这种亲切朴实是格调高雅的体现,如罗京的字正腔圆、李瑞英的端庄大气无不体现着主持人的格调高雅。如今,无论是新媒体平台还是传统媒体都格外喧哗,它们为博眼球,罔顾文化身份,以猎奇、噱头的形式吸引受众,这正是“底层试图扮演中层”现象,因此出现了一批品味不高播音主持作品。   人际化私语指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八卦言论堂而皇之地进入大众传播,其语言表达毫无艺术美感,丢失了端庄大气的媒体做派。如明星婚恋八卦、生活琐事,甚至疫情谣言等一些扰乱社会治安的言论出现在大众视野混淆视听。在创作播音主持作品时,心中应有格局,要积极强化自身文化标识。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人际化私语现象突出,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作品的贴近性并不能粗俗地理解为市井气,如在广播电台的晚高峰语言类节目中,主持人开场一般喜欢用记流水账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一天,细听下来,废话连篇,毫无营养。
  所谓泛娱乐化指的是丧失原则的娱乐化手段。播音主持工作讲究导向作用,寓教于乐是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但不讲立场、不讲品味的传播行为毫无艺术性可言,在本质上扭曲了寓教于乐的性质,眼下这种泛娱乐化盲从现象突出,导致传播质量大大降低。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直播平台,一部分主持人毫无原则,为了招徕受众、获得打赏,不惜代价采用博眼球、毁三观的行为和措辞,让人大跌眼镜。如在网络直播中,一些“咆哮哥”“尖叫姐”为鼓动观众打赏,话语中夹杂着拜金主义的恶臭、利己主义喧嚣;在传统媒体中,一些选秀节目中的选手卖惨博同情,但经查证发现实乃导演剧本设定。不知这些现象究竟是娱乐还是“愚乐”。
  (二)政治方向摇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境外文化的大量输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广播电视时代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但在亚文化的影响下,播音主持队伍中的个别主持人的政治方向摇摆不定,这主要体现在其播音作品中,意识形态模糊、世俗化心态盛行、站位失衡现象时有发生。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海德格尔也有相关论述:“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从两位思想家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语言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内涵。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主持人话语过于随意,罔顾传播使命,其意识形态模糊,如某年轻主播在直播时,不假思索地评价电视剧《觉醒年代》很难看,作为一名主播本应铭记历史,向优秀作品学习,却爆出此等“惊人之语”,实属不该。
  如今,播音主持工作的准入门槛较低,个别从业者缺乏媒介素养,参与播音主持的工作动机并不单纯,注重个人利益、追求钱财,享乐是他们的初衷。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他们“精神人格”弱化,人云亦云,观点庸俗,造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导致播音主持工作的权威性不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国播音主持工作应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自觉践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目前,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仍然存在,站位失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新媒体时代,众多网络主播都在进行直播带货、消遣娱乐,对于新时代的先进事迹却鲜有报道,不免让人觉得遗憾。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何不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呢?
  (三)经济利益至上
  张颂先生说:“传媒语言经营身份是其文化身份在商品社会市场竞争中推销精神产品的标识。”[2]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危机在于其文化身份弱化。
  眼下,传媒经营机构众多,市场化运作是其显著特征,一些经营机构缺少监管,为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然挑战公约良俗,如虚假炒作宣传、粉丝数据流量造假、成交金额造假等。显而易见,这种竞争无序是资本的追逐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恶俗的文化垃圾受到追捧,优秀的文化精品受到冷落,一批经营机构为投观众所好,采用低俗化经营的措施,使得播音主持质量大大降低。如在直播平台上,异装癖主播的另类节目大受追捧,读书分享类的节目鲜少被关注。经营机构缘何不思考传播好优秀文化,反而成为垃圾文化的助推者?究其原因,一批MCN(多频道网络)机构运营者素养不高,他们利令智昏、文化身份弱化,在资本的竞争中,千方百计地迫使主持人营造低级趣味、制造梦幻垃圾,使得播音主持逐渐沦为市场经济的工具。
  三、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业务水平提升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万物皆媒”,自媒体平台风生水起,各类播客盛行,传统媒体生存空间遭到压缩,新媒体的就业机会缺口众多,提升播音主持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播音主持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效果的实现需要主持人有高度的创作自觉,其方法大致可从媒介素养、语用原则、考评体系等角度思考。
  (一)媒介素养策略
  提升人文素养。主持人要掌握必要的人文素养知识,还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人提升专业学识是磨炼心性、锤炼气质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主持人要不断学习,多方涉猎各种文化知识,只有这样,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主持活动。例如,湖南卫视的主持人汪涵虽学历不高,但他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他爱好阅读、涉猎甚广,主持风格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提升专业水平。面对从业人员众多的现状,新媒体时代,强化主持人基本技能十分有必要。提升专业水平有着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用气发声、吐字归音方面,播音主持的艺术性不可丢;二是播音主持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如主持金融类节目就需要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有足够的了解,要成为半个专家,才不至于在镜头前露怯。例如,法律专业毕业的撒贝宁进入央视后,不断精进自身业务能力,不但播音基本功愈发扎实,而且在《今日说法》中把自身法律专业的特质发挥得非常好,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肯定。
  熟悉媒介技能。所谓媒介技能指的是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视听传播的技术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一大趋势,玩转新媒体,掌握多种媒介技能必是必修之课。播音主持人在实践中要不断练习,多向优秀作品学习,熟悉新媒体技术,挖掘自身潜能,进而提升自身的传播技能水平。央广主持人青音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主持人,在传统媒体主持出色,转战新媒体,她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技能水平,自制节目《听青音》在爱奇艺、微信自媒体等平台播出,赢得了众多观眾好评。   (二)语用原则策略
  树立仪式化传播理念。古老的巫术、祭祀仪式在主持角色、主持意识等方面孕育了今天的主持实践[3],到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如低俗撩拨受众、随意挑战规范、泛娱乐化成灾等,究其原因还是不够重视播音主持,缺乏仪式化传播理念。所谓树立仪式化理念指的是端正传播心态,增强责任意识。董卿在《朗读者》《诗词大会》等节目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主持节目之前,她会认真备稿,查找相关资料,她身上就具备这种仪式化的传播观念。
  运用真诚化表达原则。刘勰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面对观众,态度要真诚、情感要真挚,只有这样,才会具备刘勰所说的情,自然就会赢得受众青睐。需要注意的是,真诚化表达不是巧言令色、故作热情,否则就很容易流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俗流。例如,在 2015年《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总决赛中,孙楠临时退赛,主持人汪涵没有选择隐瞒,而是用一段话真诚地向观众解释,最终获得了观众的理解。
  (三)考评体系策略
  动态价值考量。播音主持工作评价体系往往可以成为主持人检测自身业务水平的风向标,能够为传播活动提供巨大的价值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建立科学的主持传播评价体系一般需要从事实出发,动态调整播音主持业务考评要求,如播音主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可以进行结合时代背景的动态考量,方能使主持传播规范化,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如在传统考评标准中,播音员随意变更播报内容是违反新闻播出纪律的体现。但眼下,对于直播节目内容,观众很难一遍记住。2021年8月,央视主持人王誉博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适当重复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他善于思考、懂得变通,一句简单的重复,体现了强烈的服务意识,值得被肯定。
  体现人文关怀。主持传播要体现人文关怀,任何冷漠自私的表达都不会受受众欢迎,唯有话语中透露真诚关切、行为中体现善良、表达中透露美感才能赢得大众的认可。播音员主持人要立志讲好中国故事,牢记传承时代经典的传播使命,紧贴受众,服务民生,展现人文关怀。如董卿在《中华骄傲》节目中采访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为了方便交流,她跪着采访,这段采访很好地展现了董卿在主持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最终获得了观众的称赞。
  四、结语
  施拉姆曾说:“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人性的。”在主持传播中往往充满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强烈的艺术美感。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升级给播音主持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在实践中,播音主持要主动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用优秀的作品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传播使命,勤学苦练,才能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业务水平。行文最后,仅用一句诗作为本文的结束,与各位同行共勉——不向浅池投倩影,要凭苍穹展雄翼。
  参考文献:
  [1] 高貴武.主持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2.
  [2] 张颂.语言和谐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3] 王彪.论主持传播“四要素”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适应性变革[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19(02):49-61.
  作者简介:文钰(1988—),女,湖南株洲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曾旺(1990—),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传播业态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媒体队伍结构、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保障。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人应整合媒体理念,争做具有传统媒体素养、新媒体制作技能和一定管理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展开论述,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区县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新闻传播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传递新闻的一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校园中,新闻传播同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其特征,提出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包括正确传播价值观、正面导向作用、建立积极思想观念、坚韧情感纽带、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五个方面。同时,深刻剖析其作用及影响,指出目前发现的问题并给出有实际意义的解决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时代医院工会应当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履行工会宣传教育基本职能,筑牢党的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应坚持党对医院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以工会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提升宣传队伍素质,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实践宣传教育,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和职工之家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典型传播教育作
摘要:新媒体时代,公众接收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样、便捷,相关地区可以借助传媒报道的优势,有效提升该地区的知名度及形象,对该地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衡水为研究对象,阐述传媒报道对衡水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当前衡水地区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度挖掘、多元互动以及多方融入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传媒报道提升衡水地区形象的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衡水地区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要:新闻图片以直观性、现场性等特点成为灾难新闻中一种精准呈现形式。本文以人民网对西昌“3·30”森林火灾的图片报道为例,采取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灾难新闻影像呈现的特点,探寻灾难新闻影像呈现的策略。研究发现,影像集中呈现人的行动尤其是与救援相关的行动,避免直接展现灾难而采用指示符号含蓄传达,通过象征符号的“神话”过程建构“希望”与“崇高”的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灾难新闻的摄影报道带来一定的启示。  
摘要:网络小说改拍的影视剧,获得了市场和受众的认可。观察受众反馈可以发现,四种身份的受众表达喜欢的原因各有差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种身份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动机差异,同时在剧情、人物、服化道、制作等方面表现出态度差异。深入分析受众细分群体的观影行为,对改编剧策划、制作和营销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身份;受众研究;观剧行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