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日益进步,以及素质教育在各教学领域的逐步融合,如何在体育教学当中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几年,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使情况得到了转机。拓展训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重点的创新教学模式,似乎正是为促进体育教学的素质化改革而诞生的。本文将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高中体育如何素质化发展这一问题,浅析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 拓展训练 必要性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战后被英国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拓展训练的理论思想是:无论何事,态度都是获取成功的钥匙,因为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导致结果。这套理论意在着重培养五种价值观,即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共享成功。所以说,拓展训练的宗旨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心态就是成功的原动力。而这些正是当代学生所缺少的品质,由此更显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学生品质的培养
当代的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自小受到家长的溺爱,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自闭、任性、倔强、孤立、自私等等不良习性,但其实内心对于社会交际则充满了渴望。而拓展训练作为一项集体挑战活动,正可以在有效地改善这些不良习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在拓展训练当中,没有了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去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锻炼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随着活动进程的深入,在与同学一起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背景下,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协调性和行动力。同时,通过体验其中的快乐与辛酸,共同分享成功,共同承担失败,学生就会一点点地敞开心扉,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这一系列的有利连锁效应,既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建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改革的需求
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新课改要求:在继承传统教学优良方法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出课程的时代特性。
所以,从课程内容上来讲,新的体育教学应以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发展为基础,改良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新式体育项目,精选出体育与健康的相关常识、基本技能和实用方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讲,应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授课模式,摒弃枯燥讲解和程序示范为主的强制性灌输式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养成勇于实践、乐于探究的习惯。
三、课程内容的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各类体育教材的翻新,活动类教材的任选比例已经达到60%之多。所以,高中活动课程应以灵活、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体育文化,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使体育教学课程具有弹性,引领起素质教育前进的方向。而拓展训练的应用,则可以满足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娱乐性。拓展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享受训练的同时,从欢乐中体验真理,从体验中学习知识。单从表面看来,拓展训练酷似游戏活动,其实不然,它就像一个充满挑战的试炼场,学生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学会各种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最终获得胜利,而拓展训练的整个设计初衷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既具有娱乐性的吸引力,又具有引导性的正能量。
(2)课程的综合性。在拓展训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加强个人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到达终点,这就需要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协商合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很多项目都是在传统的近现代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改造的,实际上和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有许多共通之处,也就是说,它能够很容易地融合到现行教学方法之中,使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更加简单。
(3)课程的锻炼性。拓展训练,不再是传统的灌输方法,打破了以往“知而后行”的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在实践体会中学习和领悟各种知识、道理,锻炼自身的体魄,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起乐观、果敢、坚强、开朗、团结的优秀品质,并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从全方位去锻炼学生,引领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可造之材。
四、总结
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必须培养的重要品质之一。拓展训练的设计初衷,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效与趣味是拓展训练的标志性特点,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理论基础,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拓展训练成为强力的体育教学项目。将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相融合,并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的育人潜力,一定能为高中体育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5.
[3]曹彧.把脉校园拓展训练,学生日益成为活动主体[EB].中国体育在线,2003,12.
【关键词】高中体育 拓展训练 必要性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战后被英国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拓展训练的理论思想是:无论何事,态度都是获取成功的钥匙,因为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导致结果。这套理论意在着重培养五种价值观,即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共享成功。所以说,拓展训练的宗旨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心态就是成功的原动力。而这些正是当代学生所缺少的品质,由此更显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学生品质的培养
当代的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自小受到家长的溺爱,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自闭、任性、倔强、孤立、自私等等不良习性,但其实内心对于社会交际则充满了渴望。而拓展训练作为一项集体挑战活动,正可以在有效地改善这些不良习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在拓展训练当中,没有了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去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锻炼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随着活动进程的深入,在与同学一起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背景下,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协调性和行动力。同时,通过体验其中的快乐与辛酸,共同分享成功,共同承担失败,学生就会一点点地敞开心扉,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这一系列的有利连锁效应,既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建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改革的需求
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新课改要求:在继承传统教学优良方法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出课程的时代特性。
所以,从课程内容上来讲,新的体育教学应以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发展为基础,改良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新式体育项目,精选出体育与健康的相关常识、基本技能和实用方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讲,应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授课模式,摒弃枯燥讲解和程序示范为主的强制性灌输式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养成勇于实践、乐于探究的习惯。
三、课程内容的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各类体育教材的翻新,活动类教材的任选比例已经达到60%之多。所以,高中活动课程应以灵活、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体育文化,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使体育教学课程具有弹性,引领起素质教育前进的方向。而拓展训练的应用,则可以满足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娱乐性。拓展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享受训练的同时,从欢乐中体验真理,从体验中学习知识。单从表面看来,拓展训练酷似游戏活动,其实不然,它就像一个充满挑战的试炼场,学生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学会各种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最终获得胜利,而拓展训练的整个设计初衷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既具有娱乐性的吸引力,又具有引导性的正能量。
(2)课程的综合性。在拓展训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加强个人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到达终点,这就需要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协商合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很多项目都是在传统的近现代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改造的,实际上和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有许多共通之处,也就是说,它能够很容易地融合到现行教学方法之中,使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更加简单。
(3)课程的锻炼性。拓展训练,不再是传统的灌输方法,打破了以往“知而后行”的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在实践体会中学习和领悟各种知识、道理,锻炼自身的体魄,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起乐观、果敢、坚强、开朗、团结的优秀品质,并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从全方位去锻炼学生,引领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可造之材。
四、总结
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必须培养的重要品质之一。拓展训练的设计初衷,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效与趣味是拓展训练的标志性特点,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理论基础,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拓展训练成为强力的体育教学项目。将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相融合,并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的育人潜力,一定能为高中体育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5.
[3]曹彧.把脉校园拓展训练,学生日益成为活动主体[EB].中国体育在线,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