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学校生活、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密切的导师,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管班艺术;童心;爱心;重温;严打;横扫;永远保鲜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阅过无数关于班级管理的文章。特别欣赏李镇西老师的“管班艺术”,经常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管理班级,不时盗取刘丽梅老师的“妙招”感化班级里的“顽皮蛋”,效果甚是喜人。此刻,李镇西老师的至理名言再次感动了我:“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那么我们的心一定会波澜壮阔”。
刚毕业的09(5)班,给我的感受正是如此。我一直认为,自己亲手带大的学生,到六年级已经懂事,不用操心了,班级的大小事务小老师们都可以处理得妥妥帖帖。而且他们都由不懂事的“鼻涕娃娃”长成爱臭美的“俊妹”“帅哥”了,我对他们的要求不用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
行动随着心思走。开学了,我每天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满怀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每天对表现好的学生笑意满满地夸奖,对犯有小错的学生微笑着提醒,即使是犯了较大错误的学生我也只是脸上看似严厉而眼里依然含笑批评。经常参与他们喜欢的游戏、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师生关系其乐融融:课间,一群男生女生围着我问这问那,与我勾肩搭背,叽叽喳喳地在我身边左串右跳,这种朋友般的师生关系让我们每天都笑着入梦。接着,甚至课堂上也有学生也敢跟我开小玩笑,课堂氛围似乎活跃。就在本年度第一期校刊发表时,昊昊的《会笑的眼睛》中写到:看,课堂上有同学发言精彩,李老师便走到讲台正中,下巴微微抬起,眯起那双虽小但特有神的眼睛侧耳倾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有同学课堂上回答错误,她还是微眯笑眼,温和地说:“喜欢勇于发言的你,再思考片刻,会有答案的。”如果某个不常举手的同学起来发言,并答对了,她眼里的笑意仿佛更浓更甜。课堂上,李老师总是这样一边说,一边微笑着,她那甜甜的微笑仿佛总能给我们带来灵感,她每次微笑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持续了一个多月“爱心泛滥”“童心回放”,我发现:一些本来很乖的学生越来越优秀了,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并慢慢严重甚至蔓延开去。与课堂不协调的动作、声音冒,冒,冒:写纸条、开玩笑、扯头发……。我“温馨提醒”好几次,都是安静片刻又冒头。再度“温馨提醒”,再接着上课,几天这样的课堂,影响了教学进度,一节课后,我就感觉身心疲惫。另外带零食到班里吃的现象也屡禁不止,有些学生上课还偷偷吃起麻辣烫,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麻辣味,垃圾桶里连续几天都是满满的。还有更严重的,一些班干变得懒散了,不但不管班级政务,还在明时暗里拉帮结派。老师地提醒和劝导,他们表面答应可背地里仍在为自己“扩大实力”而努力,整个班级快成一盘散沙了。
我赶紧反思这一个多月的工作细节,“擒贼先擒王”,我先从班干着手,严厉批评违反纪律的班干,让他们认识错误,组织班干分析班级情况,共同寻症结、找方法,然后重新制定管班制度。
一、重温“习惯儿歌”
“铃声响,进教室。诵诗歌,等老师。想发言,先举手……”让全班同学一边背诵一年级就熟记于心的《习惯儿歌》一边回忆5年来我们因为纪律严明一次次荣登领奖台的情景。要求从今天起,上课铃声一响,全体同学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由领读班长主持背诵指定课文,任何同学不可走动或者大声喧哗,值日班长记录情况,前三天每天下午进行5分钟总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第二周隔天总结,第三周后每周总结。针对违纪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提醒(组长找谈话),二警告(班长找谈话)三记名(班主任找谈心)。被记名的同学一旦交到我手中,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或责罚。魏书生老师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方式有:①罚当一周生活班长,管理班级的卫生情况,一周后写体会;②罚为学校或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做好事后写体会,班干工作抓好了,班级的许多事务也就恢复正常。
二、严打课堂“叽喳鸟”
在保证课堂上大家踊跃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自由散漫的说话行为。定下规则:①与课堂无关话题不说;②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题不说。由4人小组组长管理,组员相互监督。第一天向大组长汇报,第二天向纪律班长汇报,第三天向老师汇报。屡教不改的学生必定会受到惩罚。
惩罚方式有:①罚给同学讲一个有趣又有意义故事;②罚连续三次快速背诵班规且不得有错。凡是受罚同学必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这样组长、班长、老师协力共管,“叽喳鸟”不再胡乱“叽喳”了。
三、横扫教室“小馋猫”
我首先建议学校继续强调——拒绝零食进校园,最多只能带少量水果和牛奶到校。规定:牛奶必喝干,果皮不乱扔,并且杜绝上课吃东西。惩罚方式有:每天和一起我吃一种我规定食物(事先跟家长沟通,学生出钱,事后我会把钱还给家长),三天后写心得体会。效果真不错,往往是第一或第二天就“哈哈……老师,我不带零食来了”(小秘密,这主意还是一位家长出的,他的孩子就是班上的一号“小馋猫”)。通过与家长共同教育,我们班彻底消灭课堂“小馋猫”。
班规的实施,不只限于我的课堂,涵盖了班级的所有学科。无论是在本班教室上的数学、英语,还是到室外上的体育,甚至是到综合教室上的科学、美术等,都要齐抓共管。坚持两周以后,班风正、学风好、值得骄傲的09(5)班又回归正轨,再次显现勃勃生机。
当然,班规志在约束,处罚不是目的。新班规执行后,很多学生自觉地收敛自己因为松懈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在好转的过程中,我仍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常提醒,常表扬,常勉励。对因管不住自己而偶尔再犯的学生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抓不怠,赏罚分明。这样一直持续到《明天,我们毕业》的课堂实况:小干在“六年精彩回放”的小品中,和同学再现自己当“小馋猫”被我“灭掉”的实况,让六年来的最后一课的展示活动充满情趣、笑声荡漾。
“走进学生的心灵,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许多我们不懂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我今天找到了答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固然重要,但是班主任一定要嚴格地把握一个“度”。智慧地操纵“宽严适度”、“收放自如”的班级管理技巧,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管理有效进行,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精神永远保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管班艺术;童心;爱心;重温;严打;横扫;永远保鲜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阅过无数关于班级管理的文章。特别欣赏李镇西老师的“管班艺术”,经常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管理班级,不时盗取刘丽梅老师的“妙招”感化班级里的“顽皮蛋”,效果甚是喜人。此刻,李镇西老师的至理名言再次感动了我:“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那么我们的心一定会波澜壮阔”。
刚毕业的09(5)班,给我的感受正是如此。我一直认为,自己亲手带大的学生,到六年级已经懂事,不用操心了,班级的大小事务小老师们都可以处理得妥妥帖帖。而且他们都由不懂事的“鼻涕娃娃”长成爱臭美的“俊妹”“帅哥”了,我对他们的要求不用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
行动随着心思走。开学了,我每天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满怀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每天对表现好的学生笑意满满地夸奖,对犯有小错的学生微笑着提醒,即使是犯了较大错误的学生我也只是脸上看似严厉而眼里依然含笑批评。经常参与他们喜欢的游戏、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师生关系其乐融融:课间,一群男生女生围着我问这问那,与我勾肩搭背,叽叽喳喳地在我身边左串右跳,这种朋友般的师生关系让我们每天都笑着入梦。接着,甚至课堂上也有学生也敢跟我开小玩笑,课堂氛围似乎活跃。就在本年度第一期校刊发表时,昊昊的《会笑的眼睛》中写到:看,课堂上有同学发言精彩,李老师便走到讲台正中,下巴微微抬起,眯起那双虽小但特有神的眼睛侧耳倾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有同学课堂上回答错误,她还是微眯笑眼,温和地说:“喜欢勇于发言的你,再思考片刻,会有答案的。”如果某个不常举手的同学起来发言,并答对了,她眼里的笑意仿佛更浓更甜。课堂上,李老师总是这样一边说,一边微笑着,她那甜甜的微笑仿佛总能给我们带来灵感,她每次微笑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持续了一个多月“爱心泛滥”“童心回放”,我发现:一些本来很乖的学生越来越优秀了,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并慢慢严重甚至蔓延开去。与课堂不协调的动作、声音冒,冒,冒:写纸条、开玩笑、扯头发……。我“温馨提醒”好几次,都是安静片刻又冒头。再度“温馨提醒”,再接着上课,几天这样的课堂,影响了教学进度,一节课后,我就感觉身心疲惫。另外带零食到班里吃的现象也屡禁不止,有些学生上课还偷偷吃起麻辣烫,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麻辣味,垃圾桶里连续几天都是满满的。还有更严重的,一些班干变得懒散了,不但不管班级政务,还在明时暗里拉帮结派。老师地提醒和劝导,他们表面答应可背地里仍在为自己“扩大实力”而努力,整个班级快成一盘散沙了。
我赶紧反思这一个多月的工作细节,“擒贼先擒王”,我先从班干着手,严厉批评违反纪律的班干,让他们认识错误,组织班干分析班级情况,共同寻症结、找方法,然后重新制定管班制度。
一、重温“习惯儿歌”
“铃声响,进教室。诵诗歌,等老师。想发言,先举手……”让全班同学一边背诵一年级就熟记于心的《习惯儿歌》一边回忆5年来我们因为纪律严明一次次荣登领奖台的情景。要求从今天起,上课铃声一响,全体同学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由领读班长主持背诵指定课文,任何同学不可走动或者大声喧哗,值日班长记录情况,前三天每天下午进行5分钟总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第二周隔天总结,第三周后每周总结。针对违纪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提醒(组长找谈话),二警告(班长找谈话)三记名(班主任找谈心)。被记名的同学一旦交到我手中,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或责罚。魏书生老师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方式有:①罚当一周生活班长,管理班级的卫生情况,一周后写体会;②罚为学校或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做好事后写体会,班干工作抓好了,班级的许多事务也就恢复正常。
二、严打课堂“叽喳鸟”
在保证课堂上大家踊跃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自由散漫的说话行为。定下规则:①与课堂无关话题不说;②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题不说。由4人小组组长管理,组员相互监督。第一天向大组长汇报,第二天向纪律班长汇报,第三天向老师汇报。屡教不改的学生必定会受到惩罚。
惩罚方式有:①罚给同学讲一个有趣又有意义故事;②罚连续三次快速背诵班规且不得有错。凡是受罚同学必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这样组长、班长、老师协力共管,“叽喳鸟”不再胡乱“叽喳”了。
三、横扫教室“小馋猫”
我首先建议学校继续强调——拒绝零食进校园,最多只能带少量水果和牛奶到校。规定:牛奶必喝干,果皮不乱扔,并且杜绝上课吃东西。惩罚方式有:每天和一起我吃一种我规定食物(事先跟家长沟通,学生出钱,事后我会把钱还给家长),三天后写心得体会。效果真不错,往往是第一或第二天就“哈哈……老师,我不带零食来了”(小秘密,这主意还是一位家长出的,他的孩子就是班上的一号“小馋猫”)。通过与家长共同教育,我们班彻底消灭课堂“小馋猫”。
班规的实施,不只限于我的课堂,涵盖了班级的所有学科。无论是在本班教室上的数学、英语,还是到室外上的体育,甚至是到综合教室上的科学、美术等,都要齐抓共管。坚持两周以后,班风正、学风好、值得骄傲的09(5)班又回归正轨,再次显现勃勃生机。
当然,班规志在约束,处罚不是目的。新班规执行后,很多学生自觉地收敛自己因为松懈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在好转的过程中,我仍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常提醒,常表扬,常勉励。对因管不住自己而偶尔再犯的学生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抓不怠,赏罚分明。这样一直持续到《明天,我们毕业》的课堂实况:小干在“六年精彩回放”的小品中,和同学再现自己当“小馋猫”被我“灭掉”的实况,让六年来的最后一课的展示活动充满情趣、笑声荡漾。
“走进学生的心灵,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许多我们不懂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我今天找到了答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固然重要,但是班主任一定要嚴格地把握一个“度”。智慧地操纵“宽严适度”、“收放自如”的班级管理技巧,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管理有效进行,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精神永远保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