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其凭借结构化的分析体系,成为各类战略研究及竞争分析中最为流行和实用的方法,从提出至今已被广泛使用了近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正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不断刷新着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SWOT分析法作为企业评估和战略分析的经典工具,在今天是否仍然适用?我个人认为,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SWOT分析法正走在过时的路上。
一、SWOT 分析法简述
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四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的缩写。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中加以对照。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企业独有的信息,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则是市场中每个企业所共有的信息。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及外部相关因素, 明确了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企业通过SWOT分析就能够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利于企业选择最好的战略以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的分析必须是公正和客观的,必须瞄准企业使命陈述中提出的目标, 因为这样可以大体识别对未来而言重要的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突出了长期不变的公司目标与更为明确或较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根据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可能会发现以前所建立的目标或许有些根本无法达到或者当初设置的水平太低,进而可以重新考虑或修改以前的目标。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下企业所处的态势分析,是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四类因素,通过分析调查筛选出来,排列成矩阵的格式,经过系统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以帮助企业做出战略决策的选择。
二、SWOT分析法的结构化特征
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在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三、SWOT分析法的优点
SWOT借助结构化的分析体系,为人们在“能够做什么”和“可能做什么”之间做出合理选择,成为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中最为流行和实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
四、SWOT分析法的局限性
1.时代的局限性。SWOT模型在商业管理上的应用已有数十年,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前的企业可能比较关注成本、质量,企业可能更强调组织流程,它对资源的分解与描述通常依据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对企业能力的分析也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做的比较。而在当今新形势下,企业商业模式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以及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大融合与大竞争的趋势。由竞争到竞合,价值创造活动中各要素相互之间关系发生演变,价值链的概念已由价值链演变为价值网络,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竞争,而是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以扩展新的生存空间的竞争。
2.构造SWOT矩阵时我们将影响因素分为四类,各类因素又按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排序筛选出几种情况,这种过度的简化处理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我个人认为SWOT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思維,即通过提炼减化信息的数量来完成描述企业所处的复杂的战略环境,因此条理清楚,便于检验。这也是过去数年中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的原因。然而,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所在,因为这种过度的简化处理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最终会导致SWOT分析缺少战略方向。具体表现如下:SWOT的外部分析由三部分组成:一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分析。通常我们必须把宏观环境分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过于广泛的研究范围很容易使分析陷入困境。而这种简化处理就会导致无法避免的模糊性,从而影响战略决策的质量。以往,国际产业结构及分工体系相对简单、经济全球化不充分,外部竞争环境相对稳定,企业诊断往往以内部的优势劣势为核心。所以在整个SWOT分析框架中,人们更强调内部诊断,对机遇、威胁的分析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产业价值链加速分解融合并产生了大量新生业态。这时,企业往往处在一个更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十分不利的处境,甚至行业完全消失,外部对战略的影响远远大于内部对战略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外部环境的研究和整个产业价值链及其演变的研究。因此,如果在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不够全面的基础上形成的战略是危险的,而在SWOT分析时采用全面分析又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难以操作的。
3.SWOT分析的四个因素的固定模式不够连贯,将复杂的经营状况过于简化。首先,SWOT分析法对机会与威胁的区分不能反映同一事件的利害联系,威胁和机会可以针对同一事件,而对优势与劣势进行区分,则割裂了企业内部情况的连续统一,由此形成的企业战略分析结果,显然是有缺陷的。其次,企业的外部变化导致企业优势的改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企业内外联系的紧密性。有时,企业内部剩余的生产性资源是企业得以成长的重要机会。而且很多时候企业内外难以分割,企业的能力嵌套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中,这个网络中的相互依赖既存在于企业内部,也体现在企业与环境之间。因此,SWOT分析法对内外环境的分割只是分析的便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组织资产的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内外整合的分析才可以展现更完整的战略图景。
4.SWOT分析是对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分析,而环境的变化是动态而持续的,新的战略也会影响到内部优势和劣势的改变。SWOT没有考虑到企业改变现状的主动性,企业是可以通过寻找新的资源来创造企业所需要的优势,从而达到过去无法达成的战略目标。如果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静态分析,很难确保还没有实际发生的内外匹配一定会实现。特别是当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较快时,产业结构模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不再有效,SWOT的静态分析和内外匹配很难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对能够影响战略规划的因素进行动态的掌握和追踪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筛选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将分析目标进行动态而非静态描述,并随时关注环境变化以更新所做的分析。一项机会没有被充分利用有可能就转化为一项威胁。如果决策者能够随时关注根据SWOT分析做出的战略规划的发展及将变动因素进行归类分析评估将会有效提升决策的质量。综上所述,尽管SWOT分析法作为经典分析工具一直在用, 其简单明晰的思维路径有利于相对方便快捷地得出结论。但是,科技领引时代进步,新的竞争环境下,SWOT分析法已逐渐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而且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带来的商业模式新变革,这种不适用会愈加显著。所以,我认为SWOT 分析法正走在过时的路上,且将渐行渐远。
一、SWOT 分析法简述
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四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的缩写。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中加以对照。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企业独有的信息,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则是市场中每个企业所共有的信息。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及外部相关因素, 明确了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企业通过SWOT分析就能够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利于企业选择最好的战略以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的分析必须是公正和客观的,必须瞄准企业使命陈述中提出的目标, 因为这样可以大体识别对未来而言重要的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突出了长期不变的公司目标与更为明确或较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根据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可能会发现以前所建立的目标或许有些根本无法达到或者当初设置的水平太低,进而可以重新考虑或修改以前的目标。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下企业所处的态势分析,是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四类因素,通过分析调查筛选出来,排列成矩阵的格式,经过系统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以帮助企业做出战略决策的选择。
二、SWOT分析法的结构化特征
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在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三、SWOT分析法的优点
SWOT借助结构化的分析体系,为人们在“能够做什么”和“可能做什么”之间做出合理选择,成为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中最为流行和实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
四、SWOT分析法的局限性
1.时代的局限性。SWOT模型在商业管理上的应用已有数十年,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前的企业可能比较关注成本、质量,企业可能更强调组织流程,它对资源的分解与描述通常依据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对企业能力的分析也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做的比较。而在当今新形势下,企业商业模式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以及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大融合与大竞争的趋势。由竞争到竞合,价值创造活动中各要素相互之间关系发生演变,价值链的概念已由价值链演变为价值网络,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竞争,而是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以扩展新的生存空间的竞争。
2.构造SWOT矩阵时我们将影响因素分为四类,各类因素又按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排序筛选出几种情况,这种过度的简化处理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我个人认为SWOT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思維,即通过提炼减化信息的数量来完成描述企业所处的复杂的战略环境,因此条理清楚,便于检验。这也是过去数年中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的原因。然而,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所在,因为这种过度的简化处理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最终会导致SWOT分析缺少战略方向。具体表现如下:SWOT的外部分析由三部分组成:一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分析。通常我们必须把宏观环境分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过于广泛的研究范围很容易使分析陷入困境。而这种简化处理就会导致无法避免的模糊性,从而影响战略决策的质量。以往,国际产业结构及分工体系相对简单、经济全球化不充分,外部竞争环境相对稳定,企业诊断往往以内部的优势劣势为核心。所以在整个SWOT分析框架中,人们更强调内部诊断,对机遇、威胁的分析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产业价值链加速分解融合并产生了大量新生业态。这时,企业往往处在一个更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十分不利的处境,甚至行业完全消失,外部对战略的影响远远大于内部对战略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外部环境的研究和整个产业价值链及其演变的研究。因此,如果在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不够全面的基础上形成的战略是危险的,而在SWOT分析时采用全面分析又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难以操作的。
3.SWOT分析的四个因素的固定模式不够连贯,将复杂的经营状况过于简化。首先,SWOT分析法对机会与威胁的区分不能反映同一事件的利害联系,威胁和机会可以针对同一事件,而对优势与劣势进行区分,则割裂了企业内部情况的连续统一,由此形成的企业战略分析结果,显然是有缺陷的。其次,企业的外部变化导致企业优势的改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企业内外联系的紧密性。有时,企业内部剩余的生产性资源是企业得以成长的重要机会。而且很多时候企业内外难以分割,企业的能力嵌套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中,这个网络中的相互依赖既存在于企业内部,也体现在企业与环境之间。因此,SWOT分析法对内外环境的分割只是分析的便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组织资产的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内外整合的分析才可以展现更完整的战略图景。
4.SWOT分析是对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分析,而环境的变化是动态而持续的,新的战略也会影响到内部优势和劣势的改变。SWOT没有考虑到企业改变现状的主动性,企业是可以通过寻找新的资源来创造企业所需要的优势,从而达到过去无法达成的战略目标。如果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静态分析,很难确保还没有实际发生的内外匹配一定会实现。特别是当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较快时,产业结构模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不再有效,SWOT的静态分析和内外匹配很难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对能够影响战略规划的因素进行动态的掌握和追踪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筛选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将分析目标进行动态而非静态描述,并随时关注环境变化以更新所做的分析。一项机会没有被充分利用有可能就转化为一项威胁。如果决策者能够随时关注根据SWOT分析做出的战略规划的发展及将变动因素进行归类分析评估将会有效提升决策的质量。综上所述,尽管SWOT分析法作为经典分析工具一直在用, 其简单明晰的思维路径有利于相对方便快捷地得出结论。但是,科技领引时代进步,新的竞争环境下,SWOT分析法已逐渐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而且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带来的商业模式新变革,这种不适用会愈加显著。所以,我认为SWOT 分析法正走在过时的路上,且将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