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影响胆管细胞性肝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外科治疗的99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包括肝门及第12、13和8组淋巴结.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肝功能状况确定肝切除的范围.患者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门诊复查,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对怀疑有复发或疾病进展者每月复查1次.对未能按时就诊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患者死亡或2013年3月.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经过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99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中,40例行半肝切除术,27例行扩大半肝切除术,20例行肝段切除术,12例行半肝切除+楔形切除术.9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21.1~44.9个月).患者术后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64.6%、29.2%、22.7%和78.8%、46.4%、3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术前CA19-9、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结节数目和R0切除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值=5.048,5.982,20.128,13.148,29.632,32.488,50.574,P<0.05);术前CA19-9、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结节数目和R0切除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值=4.302,17.267,11.756,23.840,36.411,47.126,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TNM分期患者(Ⅰ期20例、Ⅱ期44例、Ⅲ期8例、Ⅳ期27例)中,各期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20.128,17.267,P<0.05).Ⅰ期与Ⅲ、Ⅳ期和Ⅱ期与Ⅳ期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0.807,19.368,6.347,P<0.05);Ⅰ期与Ⅱ、Ⅲ、Ⅳ期和Ⅱ期与Ⅳ期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6.119,4.015,16.282,4.929,P<0.05);其余各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Ⅲ期和Ⅳ期、微血管侵犯、多结节和R0切除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危险因素(RR=1.413,3.073,2.737,3.916,95%可信区间:1.119 ~1.784,1.837 ~5.140,1.338 ~4.207,1.849 ~8.291,P<0.05);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多结节和R0切除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25,2.948,0.327,3.494,95%可信区间:1.215 ~3.374,1.774 ~4.900,0.183 ~0.583,1.670 ~7.310,P<0.05).结论 TNMⅢ期和Ⅳ期、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多结节、非R0切除导致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R0切除是改善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最大希望。
胆管细胞性肝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摘 要】
:
目的 探讨影响胆管细胞性肝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外科治疗的99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包括肝门及第12、13和8组淋巴结.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肝功能状况确定肝切除的范围.患者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门诊复查,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对怀疑有复发或疾病进展者每月复查
【机 构】
: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
【出 处】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1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欧美地区急剧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虽有散见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对AEG治疗现状的把握是困难的.目前对AEG的规范化治疗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早期AEG的治疗是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手术、缩小手术为主.进展期AEG的治疗,Siewert Ⅰ型患者作为食管癌处理,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Siewert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8例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性肝癌196例、肝血管瘤4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3例、肝转移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脏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 258例患者中行单个肝段肿瘤切除者142例、跨肝段肿瘤切除者98例、多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法国巴黎大学Henri Bismuth肝胆研究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2013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于2013年5月9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及地区的51位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000余名国内外肝胆外科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是"首届国际精准肝脏外
期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肝门部占位性病变2年于2011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自觉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当地医院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行B超检查发现右锁骨上淋巴结、肝门部淋巴结肿大,肝门部占位性病变,经门诊手术切除右锁骨上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淋巴结结核.正规持续抗结核治疗2年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关键词:淋巴结结核,肝门部;外科手术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典组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勺式组2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经典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8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9例.勺式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伴随腹部疾病的外科治疗仍是当前的医学难题之一.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前必须对肝脏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程度以及伴随腹部疾病,如胆道结石、胃肠道肿瘤、肝癌及腹壁癌等进行准确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必须依据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各种门体静脉分流术、断流术和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均有各自明确的适应证.在治疗伴随腹部疾病时,需兼顾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
严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需行腹腔扩容术.腹腔扩容术后部分患者不能行一期确定性关闭腹壁筋膜层,只能施行腹壁创面植皮术,从而形成计划性腹疝.随着时问延长,计划性腹疝的疝环进行性扩大,成为巨大腹壁切口疝.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1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成功进行了确定性腹壁重建.实践证明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微创减重手术的发展,减重手术在近年来呈现跳跃式的发展,也发展出独立的减重外科分支.减重手术不但是病态性肥胖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发展为代谢性手术,为难治性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减重手术的术式数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减重手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新的代谢性手术仍在不断地发展,预期对未来糖尿病的
目的 评价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