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五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成就回顾与展望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入世1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提高。
  一、入世十五年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
  (一)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2008年因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后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步缓解,对外贸易水平也有所增长,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有明显的下降,这与世界金融危机情况有关,但是2010年又有了明显的回暖,世界经济危机的持续性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低,虽然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波动,但是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入世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帮助,对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
  (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在国际市场需求,出口结构优化的方向下,我国于2002年加强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长,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政府通过财税补贴政策与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品牌等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2015年,机电产品所占出口比重达到57.7%,劳动密集型产品下降约1.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551.2亿美元,为世界首位。
  我国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高,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与机电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并且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沟通交流,高新技术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高新技术出口将持续扩张。
  (三)贸易市场不断拓宽
  入世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不断拓宽,2015年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5647.5亿美元、与美国双边贸易额达到5582.8亿美元、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721.6亿美元。在与发达国家市场增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和与“一带一路”的对外贸易发展指导思想下,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对印度双边贸易额增长达到7.4%、泰国达到11.6%、越南达到3.9%。
  尽管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比较集中,但是印度巴西等地区在贸易市场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越来越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建交。企业的直接对外投资行为也日益明显,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政府已认识到目标市场的拓宽对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致力于通过发展更多合作伙伴的方式,在目标市场拓宽的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式也呈现多样,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0%左右。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对外贸易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得到拓宽,抵御对外贸易发展目标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
  (四)加工贸易比重下降
  在对外贸易发展初期,“世界工厂”格局的形成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加工贸易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地位不高,贸易利润率比较低,为了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注重加工贸易的转型工作,2002至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平均增长率平均为28.4%,2012至2015年增长率平均不足5%。2015年,加工贸易出口7978亿美元,下降9.8%,占外贸出口35%,比2014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保持加工贸易份额的基础上实现加工贸易结构的转型,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入世十五年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环境压力较大
  在我国入世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依存度为42.7%,2006年达到最高值65.17%,在此模式下,国际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将产生明显影响,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明显的低迷状态,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563亿美元,2009年迅速下降至2207亿美元,下降约16%,2010年以来虽然世界经济局势已经呈现出复苏的状态,但是贸易增长是基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发达国家失业率仍高居不下,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国际金融复苏所面临的矛盾与潜在的风险高居不下,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需求增长遭到遏制,我国进出口贸易遭遇较大压力。在我国内部方面,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不高,且房价的增长使我国物价也有所提升,土地、原材料与人工价格的提高增加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成本,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将会面臨环境保护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入世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了新的机会,同时也来带了明显的挑战。
  (二)世界格局变化显著
  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优势较大,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大,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重创,发展中国家因社会形态与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关系的影响,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发达国家经济已进入调整阶段,在发达国家“隐忍”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将更加明显,多元化的世界发展格局更加明显,我国与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友好建交。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对金砖四国对外贸易发展平均增长0.9%,对拉丁美洲提高2.2%,对非洲提高1.6%,但是在多元化格局形式的过程中,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矛盾日益上升,在“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思想指引下,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得到拓宽,但是无法掩盖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格局,在巩固欧美市场,发展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不可避免的将利用经济与技术优势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给予压力,所以世界格局的变化客观上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加了外部威胁。   三、入世十五年对外贸易发展的展望
  (一)利用“一带一路”扩大贸易影响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较大,在此情况下,应该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作为对外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使全球的贸易价值链得以形成,在整个价值链中,我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协调上游、下游的对外贸易结构,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根据对外贸易的发展需求,优化、调整我国的产业机构,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得到提高,正由传统的“加工工厂”转变为“科研加油站”,同时鼓励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信息技术实力存在一定差距,通过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来获得优秀资源,使价值链的完善成为可能。在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压力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该立足根本,推助全球贸易价值链的形成,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基础得以稳固。
  (二)完善多边贸易体系
  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需求遭到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根据2009、2010年对外贸易数据变化能够看出,在目标市场过于集中的状态下,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使我国对外贸易行业遭到重创,所以我国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共担如拓宽目标市场的方式,降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供需变化而产生的贸易风险。经济新常态之前,出口导向战略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吸引了大量外资,改善了我国资本短缺的状况。然而,这种“大进大出”的对外开放模式,加剧了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引发了我国和资源能源产地的利益矛盾。我国须加快构建新型开放经济格局,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做强制造业和提升服务业,服务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
  (三)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所面臨的贸易壁垒及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明显,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抵制我国出口贸易的现阶段,我国首先应该加强与对外贸易伙伴的有效沟通,搭建长效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使贸易保护倾向得到控制;其次我国政府应该通过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以三方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应对贸易摩擦,合理利用WTO规则避免反倾销等调查,并保持稳定的经费投入,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聘请国际知名的律师团队或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式,及时规避对外贸易风险,也需要进行自有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对外贸易发展有充足的人才支撑;最后应该熟练使用WTO纠纷解决规则,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我国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贸易壁垒,贸易壁垒在客观上体现出了我国对外贸易模式或商品结构存在的不足,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看出,在入世十五年的状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产生了明显帮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这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对外贸易发展的中暴露的问题与威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行业协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对外贸易水平的逐渐提高。
其他文献
林分平均树高、林分平均胸径、林分蓄积是三个基本的森林结构参数。森林结构参数描绘了森林水平结构和森林垂直结构的基本状况。光学数据中含有丰富的地表反射率信息但是受大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森林郁闭度是指区域森林中林木冠幅垂直投影覆盖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是估算森林资源状
学位
论文从客观划分深圳建市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入手,以时间为脉络,以城市建设空间为主体,从空间扩展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三条线出发,对深圳城市空间的形态扩张与功能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