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基因的突变筛查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查1个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家系中COL1A1基因的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随诊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melting,HRM)分析筛查COL1A1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PCR-HRM分析显示,先证者COL1A1基因第33~34外显子结果异常,Tm值为87.7℃,比正常对照的Tm值(87.9℃±0.06℃)低0.2℃,先证者与正常对照标准熔解曲线及差异熔解曲线均有明显差异。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COL1A1基因第33~34外显子C.232ldelC,移码突变,导致此后第334位氨基酸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AA),即p.Pr0774 LeufsX334杂合突变。先证者之父、祖父基因测序均具有相同的突变位点。50名正常对照无此突变。该突变位点在人类胶原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家系图谱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及家系患者临床诊断均为I型OI。结论成骨不全COL1A1基因c.2321delC为新的突变位点。移码突变导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I型胶原合成量减少,临床表型较轻。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评价4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术中输血2例,平均输血400 ml.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2~28个月),无一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死亡,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住院时间12~22 d.36例患者功能满意,生活自理.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行的方法,但对手术风险需进行预测,对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白质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帕金森症状、癫痫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且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呈非对称性脑白质损害。目前已确认唯一致病基因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基因。本文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基因诊断咨询和疾病管理进行综述。
尼古丁是引起吸烟成瘾的主要成分。现在的观点一致认为尼古丁依赖具有遗传性,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探讨具体基因多态性对于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多巴胺释放被认为是造成尼古丁依赖的最主要通道,本文主要对与尼古丁依赖的多巴胺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结直肠损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59.62%)急诊剖腹探查明确诊断.一期肠修补或切除吻合术39例(75%),二期肠造口或肠外置术13例(25%).发生肠瘘2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多发伤、出血性休克、严重感染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剖腹探查是诊断结直肠损伤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结直肠损伤程度、腹腔污染情况及患者的全
目的 评估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临床诊断、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LPA法检测DMD基因79个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突变,DNA测序以及STR毛细管电泳与连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