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绳肌维持受损膝关节稳定性的负重位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负重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增强腘绳肌腱力量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并经临床和MRI诊断证实的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在损伤水肿期过后进行标准六阶段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包括等速运动练习、等张收缩练习、单足或双足跳、本体感受器练习、心血管功能练习等;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腘绳肌强化训练,包括负重屈曲膝关节6~8次为1组,训练3组,每周至少5次,训练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1个月之内进行膝关节被动松弛度检查、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和负重位MRI检查;负重位磁共振测量患者在负重状态下的胫骨前移度(TAS)。

结果

训练前,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膝关节的被动松弛度[(4.9±1.6)和(4.7±1.3)mm]及Lysholm评分[(78.9±5.3)和(79.1±4.6)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被动松弛度[(4.8±1.6)和(4.9±1.2)mm]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训练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7.5)和(85.9±6.9)分,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前评分(P<0.05);而2组训练后的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训练组和对照组的TAS分别为(1.5±1.0)和(3.5±1.2)mm,明显小于组内训练前[(2.5±1.2)和(3.4±0.9)mm],且训练组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训练组的TAS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增强腘绳肌肌力可以减少负重直立位的胫骨前移度,从而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手术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LST患者。对ESD手术时间延长(≥60 min)的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纳
目的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自动发现胃溃疡病灶,鉴别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6年11月—2019年4月拍摄的胃镜图片1 885张,其中正常胃黏膜图片636张、良性胃溃疡图片630张、恶性胃溃疡图片619张。其中1 735张为训练集,150张为测试集,分别将图片输入基于fastai框架的Res-net50模型、基于Keras框架的Res-net50模型和基于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GHP)伴癌变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8例病理确诊为GHP伴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GHP伴癌变患者年龄(67.2±7.8)岁(45~79岁),男6例、女12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或无明显症状。患者合并胃内多发息肉为主(13例),单发的癌变GHP好发部位在胃
分析、总结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名食管憩室出血漏诊病例,以期使更多临床消化内镜医生了解、熟知该类疾病,从而减少漏诊及误诊。
目的分析高原环境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且结果无异常的45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根据患者居住地区海拔高度,分为对照组(海拔>1 500~<2 500 m,120例)、高海拔组(海拔2 500~<3 500 m,170例)、超高海拔组(海拔3 500~<5 500 m,160例),分析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结肠清洁率、盲肠达镜率、镜检过
本文报道了1例真性上皮覆盖的食管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了重复畸形的内镜图片,并对其超声内镜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痉挛状态及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磷酸盐缓冲液组(SCI/PBS组)、SCI-运动训练+PBS组(SCI-TT/PBS组)、SCI/TrkB-IgG组和SCI-TT/TrkB-IgG组。于SCI前
目的观察"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给予"六字诀"训练+基础构音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及相关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最长声时(MPT)测试、最大数数能力(MCA)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