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6-0073-02
作者简介:崔东峰(1971-),北京人,讲师,硕士。
【摘要】本文旨在指导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成才的同时亦成人。
【关键词】有心;用心;爱心;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金秋送爽之际,又将有一批莘莘学子跨入大学校园。随着报到入学的兴奋和欣喜渐渐消逝,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未来的四年该怎样度过?笔者认为,大一新生应该从一开始就做到“三心二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1 “三心”,即做个有心人、做个用心人、做个有爱心的人
1.1 做个有心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为什么还是有同学说无聊郁闷呢?关键问题是他没能做个有心人。校园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事多的是,各种学科的学术讲座、文艺体育活动、众多的学生社团活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方便的体育运动场所等等,只要你有心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索,你会明白,生活的色彩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会从很多细小的事情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1.2 做个用心人。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不是终点,还要用心去做、去努力。大学四年,是一个人学业成熟的四年,也应该是他生活充实的四年。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大学这四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找好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搞好自己的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专业或学科,掌握一种体育项目、学习一种乐器、培养一种爱好、给自己定一个课外读书计划、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用心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甚至使其成为特长,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使光阴虚度,也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3 做个有爱心的人。大学是集体生活的世界,在集体生活中要做到与大家和睦相处,关键要做到有爱心。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人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希望自己被重视。饱含一颗爱心,仔细观察你周围人的优点,并由衷的赞美对方,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和谐。
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古人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年轻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不仅需要自己的维护,也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用一颗爱心回报父母。当你们离开父母,在体验独立生活的欣喜和兴奋中渐渐成熟时,你们有没有想到过多年为你们操劳的父母?有没有想到去安慰一下子女离家后给他们留下的失落和孤独?父母已经为你们付出很多很多了,不要再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给你们的爱了,面对日渐年迈的父母,是到了体谅他们、心疼他们、用爱心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2 “二意”就是要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
2.1 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学业规划设计就是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三定”的过程。首先是“定心”,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即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这是做好并实现学业规划的前提。可能有些同学由于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没能考入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因而产生了怀疑,结果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甚至导致心理失衡,影响了学业。其实生活就像打牌,发到手里的牌是一定的,怎么打取决于心理素质,打得好就可能转败为胜。定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在短期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一味抱怨、消沉下去,贻误学习的大好时机。
其次是“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能否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个别认为专业不理想的同学,在定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校政策和个人爱好辅修第二专业。
最后是“定位”,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明确自己大学学习的奋斗目标。四年之后是考研,还是出国,或者直接就业,同学们应该尽早打算,再随着学业的进展、对社会需求了解的加深、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才草率的作出决定,到时再努力,恐怕就晚了。定位要准确适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
一份有效的学业规划设计,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因此同学们应该尽早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找到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
2.2 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高校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职业潜能、性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
西方一些国家在孩子们很小时就对他们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如参观各种职业工作场所,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体验各种职业等,树立他们的职业意识。但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却相对落后,学校就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专心学习,学有所成再谈论职业,这使得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上大学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是一无所知。“ 职业”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父母、老师的指导、影响较大,許多考生也并不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上大学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以前我国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更注重社会的需要,现在已经已经开始学习国外大学的职业生涯指导方法,即注重对大学生个性的测评,注重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在校生来说,尽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主体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这对于将来步入社会和自己一生的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早有意识地设计职业生涯,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有重要指导意义。学分制管理使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大体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而如果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则容易得多。以英语专业为例,想毕业后从事外事接待或导游等工作的同学,在校期间可以多强化口语,多了解一些西方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打造自己坚实的文化背景;想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可以更多的涉猎会计、金融、贸易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业务能手打基础。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兼职等方式有意识的去体验职业生涯。总之,尽早开始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同学们更合理的安排学习和生活,以便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意”的目的是提醒大家,尽早对大学生活有个规划或设计,而不要茫茫然、昏昏碌碌的度过。大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大学期间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制定大学毕业后总体的目标、步骤等,使长远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使整个大学阶段成为一个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生涯规划的过程。
以上是对大学新生同学们提的一些建议,怎样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关键还要看个人的把握和努力。最后祝愿所有的新同学都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一段值得终生回忆和怀念的大学生活。
作者简介:崔东峰(1971-),北京人,讲师,硕士。
【摘要】本文旨在指导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成才的同时亦成人。
【关键词】有心;用心;爱心;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金秋送爽之际,又将有一批莘莘学子跨入大学校园。随着报到入学的兴奋和欣喜渐渐消逝,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未来的四年该怎样度过?笔者认为,大一新生应该从一开始就做到“三心二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1 “三心”,即做个有心人、做个用心人、做个有爱心的人
1.1 做个有心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为什么还是有同学说无聊郁闷呢?关键问题是他没能做个有心人。校园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事多的是,各种学科的学术讲座、文艺体育活动、众多的学生社团活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方便的体育运动场所等等,只要你有心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索,你会明白,生活的色彩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会从很多细小的事情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1.2 做个用心人。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不是终点,还要用心去做、去努力。大学四年,是一个人学业成熟的四年,也应该是他生活充实的四年。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大学这四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找好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搞好自己的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专业或学科,掌握一种体育项目、学习一种乐器、培养一种爱好、给自己定一个课外读书计划、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用心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甚至使其成为特长,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使光阴虚度,也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3 做个有爱心的人。大学是集体生活的世界,在集体生活中要做到与大家和睦相处,关键要做到有爱心。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人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希望自己被重视。饱含一颗爱心,仔细观察你周围人的优点,并由衷的赞美对方,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和谐。
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古人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年轻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不仅需要自己的维护,也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用一颗爱心回报父母。当你们离开父母,在体验独立生活的欣喜和兴奋中渐渐成熟时,你们有没有想到过多年为你们操劳的父母?有没有想到去安慰一下子女离家后给他们留下的失落和孤独?父母已经为你们付出很多很多了,不要再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给你们的爱了,面对日渐年迈的父母,是到了体谅他们、心疼他们、用爱心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2 “二意”就是要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
2.1 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学业规划设计就是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三定”的过程。首先是“定心”,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即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这是做好并实现学业规划的前提。可能有些同学由于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没能考入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因而产生了怀疑,结果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甚至导致心理失衡,影响了学业。其实生活就像打牌,发到手里的牌是一定的,怎么打取决于心理素质,打得好就可能转败为胜。定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在短期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一味抱怨、消沉下去,贻误学习的大好时机。
其次是“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能否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个别认为专业不理想的同学,在定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校政策和个人爱好辅修第二专业。
最后是“定位”,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明确自己大学学习的奋斗目标。四年之后是考研,还是出国,或者直接就业,同学们应该尽早打算,再随着学业的进展、对社会需求了解的加深、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才草率的作出决定,到时再努力,恐怕就晚了。定位要准确适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
一份有效的学业规划设计,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因此同学们应该尽早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找到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
2.2 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高校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职业潜能、性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
西方一些国家在孩子们很小时就对他们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如参观各种职业工作场所,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体验各种职业等,树立他们的职业意识。但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却相对落后,学校就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专心学习,学有所成再谈论职业,这使得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上大学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是一无所知。“ 职业”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父母、老师的指导、影响较大,許多考生也并不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上大学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以前我国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更注重社会的需要,现在已经已经开始学习国外大学的职业生涯指导方法,即注重对大学生个性的测评,注重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在校生来说,尽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主体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这对于将来步入社会和自己一生的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早有意识地设计职业生涯,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有重要指导意义。学分制管理使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大体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而如果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则容易得多。以英语专业为例,想毕业后从事外事接待或导游等工作的同学,在校期间可以多强化口语,多了解一些西方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打造自己坚实的文化背景;想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可以更多的涉猎会计、金融、贸易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业务能手打基础。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兼职等方式有意识的去体验职业生涯。总之,尽早开始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同学们更合理的安排学习和生活,以便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意”的目的是提醒大家,尽早对大学生活有个规划或设计,而不要茫茫然、昏昏碌碌的度过。大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大学期间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制定大学毕业后总体的目标、步骤等,使长远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使整个大学阶段成为一个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生涯规划的过程。
以上是对大学新生同学们提的一些建议,怎样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关键还要看个人的把握和努力。最后祝愿所有的新同学都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一段值得终生回忆和怀念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