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定论还是经济前提论?——李泽厚历史哲学中的矛盾与断裂

来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以实践主体为本体性范畴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模式,高扬主体性、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提出要在偶然与必然的具体结构中分析历史事件,这些都构成了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的反拨与纠偏。但李泽厚后来的哲学倾向是弱化主体、突出本体,工具本体取代实践主体成为李泽厚历史哲学的本体性范畴;与此相应的是在对现实问题的论述上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客观力量,而把其它问题作为在此基础上的必然之势推向无定的未来。
其他文献
雷达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极化形式有关。极化信息作为电磁波特有的一种属性,可用于目标分类和识别。基于圆形发射/线性接收的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相干双极化和宽测
集体维权行动产生与政治机会结构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形成一种曲线关系。批判地借鉴吸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并与中国具体社会政治环境相结合,可建构出本土化的分析框架,其由三种变量
按照市经信委对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的认定标准,企业 (集团) 以制造业为主导、 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在今后5-10年内有望达到千亿级规模. 也就是说, 宁波将用5-1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