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之花绽放在初中思品学习的课堂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当习惯内化为行为,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不仅在现阶段提升自我,更能终生受益。初中思品学习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习惯的养成需要把握时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益于思品学科学习的具体习惯。
  关键词: 初中思品学习 学科习惯 培养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把它内化为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当习惯内化为行为,能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不仅在现阶段提升自我,更能终生受益。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习惯对于本门学科的意义。对于怎样培养本门学科的学习习惯,结合平时的教学和思考,我有如下认识。
  一、初中思品学习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思品学习中,我认为习惯尤其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品学习习惯与初中思品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然而,人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习惯是一个人最根本、最稳定的素质。因此,在思品学习上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健康生活的体现,是对自己负责的自觉性的体现,有助于独立思考、积极实践能力的提升。
  其次,学习习惯对于初中思品学科本身的学习意义重大。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课堂内外学生都自觉参与到思品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易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从考试要求的角度,考试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培养,学会思考,学会做题,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尤其在面临升学考试的初三,面对多门学科的课业压力,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思品学习上事半功倍。
  二、思品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把握时机
  小学思品学科与初中在课程的要求、内容、考察的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到了初中,思品学习有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初一入校的思品课堂是本学科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时机。我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思品学习的兴趣,为学科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目前初一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飞跃的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特殊的阶段。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首先好奇心强。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学校、教师、学科普遍有一种新鲜感;其次,好胜心强,表现为不服输。所以在初一一开始这个时机,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思品学科的各项活动中,同时适当利用竞争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科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2.把握好课堂秩序是另一个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开展思品课教学的前提,也有益于形成同学间互相学习、参与课堂的良好氛围,同时是组织好一堂比较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的必然要求。让学生从养成遵守课堂秩序这个习惯开始,其他习惯的养成会更水到渠成。
  三、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益于思品学科学习的具体习惯
  1.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课堂就如是一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戏,只有导演入戏是没用的,只有演员都入了戏才能演好戏,课堂中只有全体学生都进入角色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
  第一,要随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个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上精心设计,关注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内心,丰富教学手段,随时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组织完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前提下,又能够综合地运用多种形式设计新课,努力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且产生无意注意。教师应该有节奏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注意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不断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逐步养成积极参与课堂这一习惯,并内化为具体的自觉行为。
  第二,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这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严格执行。通过一些任务的布置,如每天一位学生播则新闻,全班学生参与制作一本剪报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品课堂。要真正让学生养成习惯,还需要教师强化执行,形成评价体系,并且强调严字当头,反复训练。好习惯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养成,教师尤其要注意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不能无故出现例外,应把握好原则。
  2.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营造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因而应尽早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将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化,可从五方面要求: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知识与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学习。通过对这些要求在课堂内外的不断、反复实践,形成小组合作固定的模式、规范,养成习惯,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与其他好习惯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本门学科的学习。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如是说。在思品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科习惯,犹如一朵朵绽放的鲜花,让学生成长的土壤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时代教育,2013/10.
  [2]王绪波.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新课程(中旬),2013/06.
  [3]吴云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21.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科目。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
摘 要: 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政治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对作者来说还是新的知识领域,对他们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反复思考、细心研究、精心准备。然而作者经过多年观察和经历,发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能力缺失,本文主要对这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政治教师 教学实施 能力缺失  一、控制课堂能力不足  虽然新政治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备课过程中是仔细阅读教程、认真确定教学目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改革中勇于创新、提高效率,做到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操作观察法、自己试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动力。
摘 要: 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自然能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入授课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小说的“序言”,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模拟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关键词: 寓言导入法 语言诙谐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开宗明义、
1.树立新型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课程教材观,那么教科书就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不能被“教材”所困,要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和使用教材,进而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学习一
摘 要: 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同时高中阶段又是获取知识最丰富的一个阶段,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科学有效的方法。作者认为建构知识框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因此,可以说用建构知识框架法,能够做到用“最少的力气,学成最好的政治”。  关键词: 高中政治 知识框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