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从字面上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来这门课并不是仅仅讲政治,还有思想的熏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梳理,绝对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国家政党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的方式。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中的必修内容有四个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哲学。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真正的讲政治的部分很少。其余的知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来编订的,经过历史的考验,那是人类思想界的无价瑰宝。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的角色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知识的成长。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辅助,三者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又由于政治教材本身空泛,推理直白,内容僵硬,所以三方面要很好的组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既要有三者各自的不懈努力,还要有三者合作组成一体共同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下面分别就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就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教师一学习的主导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本松老师的教学日志中这样写到:人生因拼搏而幸福,因精彩而幸福。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职业的幸福。因此我再次发问:作为教师的同志们,你们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了吗?我想说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每次学生成绩上涨的喜悦,感受到每次踏进教室学生发亮的眼镜里放射出来的求知欲,感受到学生的坏习惯改正后的由衷的感激……我觉得做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高尚的事情,因为你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因为在你老去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的记忆力有你的
痕迹。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教师的思想也要适时地更改。下面拟出了最为重要的三点来探讨。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否定照本宣科。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只是教给学生,仅仅是照本宣科。
学生面对本身空泛的政治书上的知识就更加厌烦了。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变一言堂为师生对话的课堂。近年来很多老师已经在开始改变了,开始对话,但是由于有把对话形式化了,结果亦不得善果。比如有很多的课堂对话看似气氛很好,但是早就已经开始偏离了教学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适时打断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走。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就是大家意识中的问答就只是老师问学生答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可以有学生问老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的情况呢?我一直在鼓励学生问老师问题,有的问题也请学生来回答的,我认为这样方式新,而且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重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思想政治课堂的要求,任何的课堂如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应该追求情感交流,创造和谐课堂。只是思想政治课堂带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性质,和人的思想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只有通过教师的真情对待,学生才会真正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这就让人想起了教学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真正的人。而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呢?不是仅仅是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取高分的人,而应该是知礼,谦虚,自信,诚信,懂得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这样的人才只有真诚的交流,发自真心的情才可以造就的。
再次,提高课堂艺术。经过教学实践,对比设计不同的课堂,再询问学生对不同课堂的感觉,可以很明显的知晓设计的好的课堂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一般学生的注意力只可以集中半个小时左右,有的更少,那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呢?这就得看老师上课的课堂艺术了,那该如何作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艺术呢?下面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列出三点:一、巧设问,通过巧妙的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思考。二、语言简洁生动,老师很多时候是靠说话来联系学生的,因此会说话也是老师的一门艺术课。三、结合社会热点,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就像蒋方舟同学在清华大学百年诞辰之前的一片博文中写道的: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是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母校”稍做更改,变成“祖国”、“母亲”、“集体”等等何尝不可呢?所以老师上课应该结合时代动脉,尤其是思想政治课。
二、学生——学习的主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明白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不是除之以外的任何人。由于这篇文章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还是讲讲老师该如何做来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由于老师本身只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所以老师只能在旁边牵引。由于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思考方式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完善,所以老师一定要尽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首先政治老师一定要结合任何机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的目的,并且纠正一切为他人学习的错误观点。其次在青少年时期老师应该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追求问题了,老师应该利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年轻气盛和无所畏惧牵引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且不懈努力。再次一定要树立学生的爱国之心,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有宽敞的房子豪华的车子,我们要永远怀抱正义爱国之心,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老师在教导学生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讲述才会有真实感,对学生才有信服力。
三、教材——学习的辅助内容
何为教材呢?所谓的教材就是老师上课所用那个的课本,也就是考试要考的书本。我们都知道学生真正要学好,真正学到知识是需要很宽的知识面的,而小是仅仅抓住考点,死记书本而已。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由于学时有限和高考压力所限只能把教材当作救命稻草,以为把教材弄好了在怎么考试也是不会差的。这本身是很好的,但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样狭隘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形成了按老师讲的和教材讲的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完全对的,要想真正的学习好是需要求知欲的,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扩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如果每天都面对那一本教材,是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在老师运用教材教学的时候,要谨记教材只是老师上课的工具,是老师的辅助工具。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或许这对大多数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仅仅教教材是很容易的,尤其对教龄大的老师来说,老师们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老师不用完全按教材来教学,老师可以主宰教学的进度,顺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是老师的舞台!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的角色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知识的成长。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辅助,三者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又由于政治教材本身空泛,推理直白,内容僵硬,所以三方面要很好的组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既要有三者各自的不懈努力,还要有三者合作组成一体共同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下面分别就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就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教师一学习的主导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本松老师的教学日志中这样写到:人生因拼搏而幸福,因精彩而幸福。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职业的幸福。因此我再次发问:作为教师的同志们,你们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了吗?我想说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每次学生成绩上涨的喜悦,感受到每次踏进教室学生发亮的眼镜里放射出来的求知欲,感受到学生的坏习惯改正后的由衷的感激……我觉得做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高尚的事情,因为你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因为在你老去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的记忆力有你的
痕迹。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教师的思想也要适时地更改。下面拟出了最为重要的三点来探讨。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否定照本宣科。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只是教给学生,仅仅是照本宣科。
学生面对本身空泛的政治书上的知识就更加厌烦了。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变一言堂为师生对话的课堂。近年来很多老师已经在开始改变了,开始对话,但是由于有把对话形式化了,结果亦不得善果。比如有很多的课堂对话看似气氛很好,但是早就已经开始偏离了教学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适时打断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走。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就是大家意识中的问答就只是老师问学生答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可以有学生问老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的情况呢?我一直在鼓励学生问老师问题,有的问题也请学生来回答的,我认为这样方式新,而且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重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思想政治课堂的要求,任何的课堂如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应该追求情感交流,创造和谐课堂。只是思想政治课堂带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性质,和人的思想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只有通过教师的真情对待,学生才会真正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这就让人想起了教学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真正的人。而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呢?不是仅仅是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取高分的人,而应该是知礼,谦虚,自信,诚信,懂得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这样的人才只有真诚的交流,发自真心的情才可以造就的。
再次,提高课堂艺术。经过教学实践,对比设计不同的课堂,再询问学生对不同课堂的感觉,可以很明显的知晓设计的好的课堂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一般学生的注意力只可以集中半个小时左右,有的更少,那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呢?这就得看老师上课的课堂艺术了,那该如何作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艺术呢?下面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列出三点:一、巧设问,通过巧妙的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思考。二、语言简洁生动,老师很多时候是靠说话来联系学生的,因此会说话也是老师的一门艺术课。三、结合社会热点,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就像蒋方舟同学在清华大学百年诞辰之前的一片博文中写道的: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是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母校”稍做更改,变成“祖国”、“母亲”、“集体”等等何尝不可呢?所以老师上课应该结合时代动脉,尤其是思想政治课。
二、学生——学习的主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明白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不是除之以外的任何人。由于这篇文章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还是讲讲老师该如何做来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由于老师本身只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所以老师只能在旁边牵引。由于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思考方式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完善,所以老师一定要尽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首先政治老师一定要结合任何机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的目的,并且纠正一切为他人学习的错误观点。其次在青少年时期老师应该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追求问题了,老师应该利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年轻气盛和无所畏惧牵引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且不懈努力。再次一定要树立学生的爱国之心,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有宽敞的房子豪华的车子,我们要永远怀抱正义爱国之心,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老师在教导学生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讲述才会有真实感,对学生才有信服力。
三、教材——学习的辅助内容
何为教材呢?所谓的教材就是老师上课所用那个的课本,也就是考试要考的书本。我们都知道学生真正要学好,真正学到知识是需要很宽的知识面的,而小是仅仅抓住考点,死记书本而已。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由于学时有限和高考压力所限只能把教材当作救命稻草,以为把教材弄好了在怎么考试也是不会差的。这本身是很好的,但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样狭隘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形成了按老师讲的和教材讲的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完全对的,要想真正的学习好是需要求知欲的,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扩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如果每天都面对那一本教材,是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在老师运用教材教学的时候,要谨记教材只是老师上课的工具,是老师的辅助工具。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或许这对大多数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仅仅教教材是很容易的,尤其对教龄大的老师来说,老师们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老师不用完全按教材来教学,老师可以主宰教学的进度,顺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是老师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