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共谋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08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代艺术便很快走向了低谷——创作乏力、市场低迷。于是有人把这一切归因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艺术市场的资本断裂。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自“八五”思潮以来,就一直潜藏着深层的危机。这不仅仅是创作本体上的个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思维上存在着的三位一体的共谋:即从艺术家自身来看,存在创新求异之误区;从艺术评价来看,存在诠释解读之误区,从艺术市场来看,存在价值判断之误区。共谋的合力消解了当代艺术正常发展的动力,也改变了艺术自身发展的向度。
  
  一、从艺术家自身来看,存在创新求异之误区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乃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中国现代艺术全然演变成了“高”“大”“全”政治颂歌之时,艺术的发展必然陷入了“穷则变”的绝境。而“星星”美展和“八五”美展的“艺术革命”之成功,无疑给中国现代艺术带来了“变则通”的希冀。此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反思”与“革命”的号角声中似乎迎来了春天的光芒。然而,我们在形式革命的叛逆中,又走进了创新求异的思维误区。
  第一、创新求异等于反传统的误区。在新的艺术标准尚未建立之前,我们就彻底推毁了传统艺术的全部根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现当代艺术竟然跑步走完了西方两百年多年的艺术发展史。殊不知,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是在其特定的文化、哲学、宗教、地理等语境中产生的,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诚然,鼓吹整体反传统的激进运动,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思潮有其一定历史意义,但把反传统作为创新求异的唯一标准却使当代艺术的发展陷入了无根的窘境。“实际上,当代艺术混合了多种来源,有传统的、古典的、现代的和当今的,这个词不是用来定义当今艺术的所有实践。”那种“我认为,我们现在的艺术不是‘洋’化了,而是‘洋’得不够,即学习、借鉴得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跳跃”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传统与创新在本质上并无矛盾,塞缪尔·亨廷顿说:“现代性和传统性本质上是两个不对称的概念”,“他们根本不是互相对立的”现代性是对传统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现代性不是单纯的现代性,而是现代加传统。
  第二、创新求异等于怪诞与胆大的误区。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和政治波普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许多当代艺术似乎发现了一条艺术创作的捷径,特别是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把炒作、暴力、呕心、甚至自残视作创新求异的极致。这种一蹴而就的惊世骇俗成了创新求异的变态心理。艺术上的新与异最后演变成唯怪唯胆大,与艺术本体彻底背离。其实,就连标榜“先求异,后求好”的台湾艺术家刘国松,其作品的新与异,也是其许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自然结果。
  一方面,当代艺术家消除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号称一切皆为艺术;但另一方面,艺术自己却脱离了真实生存的环境,抛弃了真诚的生活体验,而热衷于西方的画廊、展览、画册。所以,那种重复、模仿、翻版、甚至剽窃的脱离当下生活的所谓创新求异的当代艺术作品只能是伪新与伪异。
  刘勰云:“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当代艺术家创新求异的“情”和“气”在哪里呢?
  
  二、从艺术评价来看,存在诠释解读之误区
  
  艺术欣赏需要诠释和解读,因为普通观众也许不能对艺术作品的思想有直接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展现作者无意识状态下所倾泻的东西。依靠这种预觉,解读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心灵体验之中,由此而消解艺术作品的陌生感和异己感。以至干英国著名评论家史密斯在其《一九四五年以来的美术运动》一书中,在描述当代艺术的状态时说:“大多数艺术家们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谓的商人—评论家体系。”
  但20世纪90年代后的艺术批评则变成了商业利润的傀儡,过度诠释和任意解读是当今评论界的两块恶性肿瘤。
  第一、过度诠释。“解释不是对意义的一种追加,而是去发现被隐藏起来的事实。”所谓“追加”就是当代艺术批评在揭示符号背后意义的时候,往往超出了符号“所指”的范围,对“能指”随意添加“所指”,陷入过度诠释的误区。结果是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套用某个艺术理论对任一物品作为艺术的符号加以解释即可,这样人们无法通过物品本身存在的状态来判断它是艺术品与否。对意义的任意追加,导致对当代艺术作品审美标准的紊乱,最后陷入无序的状态。难怪“让·鲍德里亚宣布当今的艺术‘狗屁不如’,而让·克莱认为,现代艺术和先锋派都是20世纪的集权体制的同谋犯。”
  第二、任意解读。在旧的评价体系被颠覆之后,新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之前,当代艺术批评很快进入了任意解读的疯狂时代,一件作品是否是艺术品或其价值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话语权完全掌握在批评家手里,随着批评家的喜好甚至稿费的多少而定,权和利的欲望在商品经济时代不断刺激着评论家任意解读的神经。批评不仅越来越缺乏独立性和尖刻性,而且越来越具有仆从性和媚俗性。当机会主义者或江湖骗子披着当代艺术家外衣招摇过市的时候,批评家则沦为了帮凶。
  此外,过度诠释和任意解读的最大祸首无疑是当代的学院批评。面对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学院派当代艺术批评的集体堕落已经使其丧失了学术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感。
  
  三、从艺术市场来看,存在价值判断之误区
  
  目前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以市场炒作的价格为标准已经成为价值判断的最大误区。在资本的巨大力量驱动下,艺术的真实价值离我们越来越远。艺术机构、赞助领域、拍卖行和博物馆为了吸引收藏者的注意力,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制造出大量的艺术新闻,有的艺术家甚至花巨资在拍卖会上委托他人购买自己的作品,以制造轰动的炒作效应。
  的确,在艺术市场的评估、加工、展示,推销等一系列的活动运作之后,一些艺术品价格会直线飞升,甚至连艺术家本人也始料不及。如2007年的春拍排名中,蔡国强的作品连前十名都未进。但数月后,他却一跃至岳敏君之前,这不能不说是艺术市场的炒作之功效。
  在市场炒作的无限要求下,毫无生机的伪观念泛滥成灾,而看不到艺术家独立思考的精神。所谓幽默、反讽、错觉的批评等流行元素,实质上是典型的广告手法;所谓“观念先行”实则是无观念;所谓“越界”“实验”“异质合成”等概念,除了作为语言符号什么也不是。
  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剧了当代艺术市场的无序状态,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经过重新洗牌,靠短期炒作的画廊和艺术机构纷纷倒闭。而“以张晓刚、刘小东、曾梵志等为代表的18位炙手可热的昔日明星艺术家在2009年春拍中几乎全盘泛绿,个人作品成交额下跌幅度较去年同期达40%至50%之多。而以这18位艺术家为统计标准的中国当代艺术指数则延续并加速了2008年秋拍以来的跌势,同比下跌50.7%……”2009年中国传统书画作品拍卖市场表现明显超过当代艺术,也正说明了当代艺术前几轮的虚假性繁荣所带来的深层危机。
  
  结语
  
  当代艺术家可以自由地选择形式、主题和材质,不会再逼迫自己屈从于传统的艺术法则。但艺术转向“我思”即“不是事物实际如何,而是一个人(他的头脑显现为某种结构)如何去思考它们如何”时,重新审视传统,关注当下的生存环境,彻底瓦解艺术家、艺术评论及艺术市场三位一体的共谋,做到艺术家和评论家的自律、艺术市场的自发才是当代艺术发展之正道。
其他文献
达·芬奇花了好几年画一个鸡蛋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其实,在科学领域,跟一个小东西“较真”的科学家还真不少,比如,在美国哈佛大学,有教授会为一根香蕉开一学期的课程,还有人花几年时间研究一个鸡蛋的诞生过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现在,有一个小问题也让科学家困惑了几百年,这个问题就是摆钟问题。  摆钟的发明  1582年,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里,牧师正在向人们讲道,这些人中有一个贫寒的大学生,他对讲
长久以来,正是受到知识和思维的限制,人们认为太阳系之内除了地球,其他星球都没有生命,因为没有一个星球与地球相似。此外,对于外星智慧生命的认识,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它们是某种人形生物,就如同电影中描述的那般。  随着不断的探索,我们对地球以及其他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外星球上的环境看似神秘诡奇,但是同样的环境竟然在地球上也能找到。而根据生物学家的观点,在相似的环境中能进化出相似的生物,比如海洋中进化出
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与医疗空间的结合,是当代艺术空间转向的必然趋势。医疗空间的功能属性决定了自身必然会成为视觉体验和交流的场所所在。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环境的逐步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特别是视觉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医院建设重要议题之一;现代医院发展壮大越来越依靠自身文化作为推动力,适宜的行业文化和精湛的技术成为医院发展的灵魂与动力之源;同时,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不仅是卫生行业的自身需要,也是
大约60多年前,一名叫做詹姆斯·M·胡斯顿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在太平洋上执行任务时,飞机被日军炮火击中而坠毁;11年前,一名叫詹姆斯·雷宁格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男孩降临到人世,然而这名男童的种种古怪行径让他的父母相信,他的“前生”很可能正是那名在太平洋战场上阵亡的美军二战飞行员。   詹姆斯的父母雷宁格夫妇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公民,但他们不得不相信他们的儿子詹姆斯很可能拥有“前世的记忆”!母亲安德丽
Exerting the Sculpture’s Memory Function is Benefi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Sculpture   —Thinking to the Problem between Urban Sculpture and Culture Ecology     内容提要: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形象反映,表现的
在去年10月去往德克萨斯的路上,我期待着所看到的每个事物都是巨大的而且充实的,的确如我所愿,当地的牛排和啤酒杯果然都是超大的(它们都需要两只手来拿)。对我来说,一些固有的经验是十分正确的,当我站在Dallas(达拉斯)的Nasher雕塑中心的门前时,我感觉到就算是在那些窄小的空间中也能够容纳下无尽的欢乐。  最近开放的Renzo Piano-designed US$70millon complex
     
全北国立大学是韩国十大名校之一,位于全罗北道全州市。  全州市素有教育之都的美誉。这座城市在韩国定位为巨匠之乡,是文学、艺术和民歌的摇篮,所以全北大学的美术学院也是实力相当的艺术家培养基地。  金秋十月,红黄绿黛,层林尽染。我走进这所环荫簇抱的名校,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丁铉道接到采访通知后,早以恭候。恰好采访期间,迎来了雕塑系毕业作品展。  这个展览是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最后一次检阅,所以,可以看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流行病”这个名词,但其医学概念是存在的,这就是“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疫”为“民皆疾也”,即好多人都得病的意思。如果疾病大规模暴发,则称为“大疫”。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曾给古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伤寒,古代最普遍的传染病   对于流行病的现象,古人认识得很早。《周礼·天官》“疾医”条称:“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
2015年1月1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与明圆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当代’进行时——2015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暨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论坛”在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艺术总监和论坛主持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韦天瑜,展览策展人和论坛学术主持为艺术批评家鲁虹担任,邀请了国内十几位知名批评家组成艺委会。  “2015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为能充分体现身在国内艺术学院工作的一些优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