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和“试验”浅析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期刊中,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实验”和“试验”二词较其他词汇,其使用频率是最高的。笔者随手翻阅《材料保护》杂志第8期,该期26篇文章,除最后两篇没有“实验”和“试验”二词外,其余24篇均有。因作者往往将这两词混用或错用,在编辑工作中,对这两词的修改也是最多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验”的定义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的定义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国内的大多数工具书都采用了这一释义。若对这两个定义进一步压缩一下,则:实验是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而从事的活动,试验是察看某事物的结果和性能而从事的活动。可见二词在定义上并无严格的区分,甚至彼此关联。它们都是从事的活动,“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实验)”需要“察看某事物的结果和性能(试验)”,而“察看某事物的结果和性能(试验)”也可能是为了“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实验)”。二词释义的宽泛性、相近性和交叉性是导致实际应用时混用或错用的根本原因。
  《辞海》对“实验”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必要的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事物的实践活动。”《辞海》中将“实验”又称“试验”(未另列“试验”词目),可见《辞海》倾向于二者通用。它对二词的解释增加了作者的困惑和使用二词的难度。
  “实验”和“试验”属同义词,从语素的辨析来看,“实验”和“试验”的相同语素是“验”,即“检验”。这是两者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实”“试”,这是同中有异的原因所在。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同时结合各自的语素意义可以看出:“实验”中被检验的是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试验”中用来检验的是已经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通过使用、试用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二词是有其本质区别的。
  简单地说,“实验”就是“实”验室的“验”证活动。它具有检验、复核的含义,带有重复性、群体性的特征;是已经有人做过而且形成一定标准和流程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实验人员掌握实验的流程和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了解理论,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加以验证。它是通过严格的设计方案,验证某一理论或假设,观察了解某一现象或结果。而这一现象和结果是成熟的、可知的,所操作的结果事前是清楚的。如学生在实验室根据学习内容所从事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实践活动。而“试验”则是具有创新、探索、尝试性的实践活动,其现象和结果是事先未知的,实践活动的步骤、过程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它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究、“验”证性活动。如核试验、机械性能试验、医学试验、动物试验、水稻增产试验、克隆试验等。带有研究、探索性的操作都应称作“试验”,而重复前人或他人的操作则应称作“实验”。
  因此,“实验”是对抽象的知识理论所做的现实操作,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相对于知识理论的实际操作。“试验”是对事物或社会对象的一种检测性的操作,用来检测正常操作或临界操作的运行过程、运行状况等,它是就事论事的。
  二者还有一个区别,“实验”比“试验”的范围宽广。例如,工厂的产品可以抽样检测,是试验。试验的结果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不能试验所有的产品。试验中,试验对象是明确的,试验目的是检查它能不能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的条件和该条件允许的范围;对社会生活或个体人生作试验具有改变现实的性质,应该非常谨慎,有些甚至是要禁止的。如对人类的克隆有可能改变人类,也就遇到了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界限。而不改变社会或个体人生的实验,不破坏事物的实验可以自由进行。
其他文献
美国,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开盘后,股指循着日前的走势,坚挺地上涨着,只是成交量明显地放大。突然,股指掉头向下,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指跳水,股市陷入了疯狂状态,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一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股民自杀身亡。  之前的1924年,纽约股市开始终止下跌,并且犹豫地上涨。1925年股市涨了一年,全国投资人的积极性都被
研究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了解和把握当前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才有可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凝聚
本刊讯 2009年2月18日,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学术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沙踪教授、刘汝林秘书长、林润华副秘书长、学术科技交流中心董凯虹副主任等电子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室邬江主任和赵伟编辑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林润华副秘书长主持。  沙踪教授被推荐担任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在会上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一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对第二版电
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本文就流媒体技
公民社会是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