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实录,让我不断成长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987年师范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家乡的农村小学教书,那时还没有专业成长之说,不过,我渴望成长,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也难怪,自己的学识水平不高,学校也没有著书立说的名师,因此,我的成长速度相当缓慢,以至于3次参加区课堂教学竞赛,都只获得三等奖,直到13年后才终于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有人问我成长的秘诀是什么,我说除了阅读、实践、反思、写作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课堂实录。
  身在农村小学,外出听课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经费有限,时间也不允许,再经典的课,也常常是听完不久便忘得一干二净,几乎等于没听。读课堂实录则不同,除了成本很低外,最有效的就是可以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从而达到不断成长的目的。
  我读到的第一个课堂实录是支玉恒老师的专著《小学语文教学文集》中的《飞夺泸定桥》。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每读一遍,就好像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听课一样,虽然说不出很多体会,但每次总有一些收获。这让我体会到了读课堂实录的种种好处。
  我读得最用功的课堂实录还是洪镇涛老师的《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上面有实录、点评以及课文。那是我2005年在武汉听课时特意买的。虽然都是初中与高中的课例,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因为我教过4年初中,高中的课文在上师范时也读过,最为重要的还是洪老师提出的语感教学,这很合我的胃口,让我从语文教学的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条通向彼岸的捷径。5年的时间,我断断续续地读了近20遍,慢慢地探索出读课堂实录的一些门道来。
  第一步,课文熟读至背。这是读课堂实录的基础。很多老师拿了实录便读,这就好像并不熟悉课文却去听课一样,结果只会茫然,不能与自己的设想“碰撞”,从而收获很少。我把这些课文背下来,既补了中学的课,又能在读实录时随时与课文联系,从而体会出更多的妙处来。
  第二步,实录熟读至背。这是读课堂实录的关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课堂实录也是如此。只有熟读并能背下课堂实录,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处于研究课堂实录的情境之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掘出课堂实录中所蕴涵的“宝藏”。
  第三步,“还原”备课过程。这是读课堂实录的核心。我觉得,读课堂实录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而是要透过课堂实录这一现象去探寻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根源。在课文与实录都能熟背的情况下,独处一室,就会进入情境,我好像就是洪镇涛老师,正在研读教材,正在设计教法。这样的“演练”对我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再仔细研读实录后面的名家点评,更能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第四步,尝试模仿创新。这是读课堂实录的目的。我在经历了以上步骤之后,便自觉地模仿这样的方法去备课。虽然不见得课一定就是精品,但总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并且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2007年我所教的公开课《鹿和狼的故事》就是一例,其中给课文增加遗漏的内容成为语感训练的亮点,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让我更加体会到,像这样去读课堂实录实在是专业成长的良方。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而和谐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我国和谐思想源于如下两个观念:  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一观念出自于我国先秦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状态;其次,认为人是大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道”应当服从“天道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病人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是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形式。癌性疼痛有以下特征:疼痛多为逐渐加剧、是多数机制共存的疼痛,且持续时间
质疑问难,通常是让学生针对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提出一些疑问,畅谈自己的见解,跟教师、同学进行探讨。目前,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的现象,我们时常能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只有提高对质疑问难的认识,让学生敢问,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之前,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老师走,而缺少独立钻研,提不
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并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种学习形式提倡学生亲自参与,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动手的习惯,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改过去机械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状况,从而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