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治及复发的预防。方法 利用我院2年期间就诊的4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分型上皮型和基质型,原发性和复发性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对单纯病毒性角膜炎积极控制诱发因素及口服阿昔洛韦400 mg,2次/d,持续1年,可减少复发率。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溃疡,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又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
  【关键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分型诊治;预防复发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HSV-1型感染眼部引起的,是最常见的角膜溃疡。在角膜病中致盲率占第一位。其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发病机制和免疫状态有关,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病变可侵及角膜各层,多见的典型形态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复发和HSV-1潜伏感染关系密切,正是易复发才造成或加重角膜损害,从而严重影响视力。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就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患者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68岁。初发病例12例,复发病例30例。上皮型28例,基质型10例,全角膜炎型4例。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1周。根据反复发作的病史,病程迁延,角膜病变的特点和角膜知觉减退等明确诊断后对初发的上皮型的给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每2 h一次点眼及金因舒保护角膜,口服阿昔洛韦0.4 g/次。适量抗感染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对基质型及伴前房炎性反应者及复发的联合全身静脉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0.75 g/次,1次/d ivgtt,一周后改口服,局部可用低浓度激素,重者全身应用激素,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药物促进角膜溃疡的愈合,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加用散瞳剂。
  疗效判断:对初发的上皮型的用药后效果好,其中3例初发病例第二年复发,对基质型的前房炎症反应重者及复发病例用药后效果较差,反复迁延,有10例患者坚持口服阿昔洛韦400 mg,2次/d,持续1年,随诊2年无复发,其中有1例患者角膜溃疡重,反复发作3年,此次治疗1个月无显效,疼痛难忍而行眼内容物摘除术。
  2 讨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多是由HSV-1型感染引起,HSV-I是一种较大的DNA病毒,对神经组织和来源于外胚叶的上皮细胞有亲和力。原发感染有眼睑或睑缘的疱疹性损害,常伴无痛性耳前淋巴结肿大,原发感染能发展为潜伏感染。感染后的病毒可在宿主神经节内特别是三叉神经节内终生潜伏,近来研究认为也可在感染过的角膜基质内潜伏。复发性单纯病毒性角膜炎是有潜伏病毒的再活化所致。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患感冒,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时,活化的病毒,沿神经轴突逆行到眼表或角膜的上皮细胞,引起复发性感染。本病对视力损害较大的原因是其复发性,造成病程迁延,容易演变成深层实质性损害。本病一般沿三叉神经发病,病变部位侵犯较深,其感觉减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变的临近组织,因此刺激症状仍较明显,角膜浅层右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故本病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酸痛等。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角膜上皮病变形式多样,点状角膜炎,丝状角膜炎,逐渐发展成树枝状角膜溃疡。角膜基质炎多为盘状角膜炎,HSV在眼前节组织内复制可引起葡萄膜炎,小梁网炎,角膜内皮炎。病程较长易复发,可伴葡萄膜反应,前房积脓或继发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诊断要点:特殊的诱因(感冒等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复发作史,典型的病灶(角膜树枝状,地图状,盘状溃疡等),病灶区角膜知觉减退,激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而抗病毒治疗有效。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抗病毒,配合抗菌眼药水以防止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虹膜反应时加扩瞳药,辅以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激素有抑制角膜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仅用于深层炎症而无溃疡者,角膜上皮和浅层病变时禁用,且应和足量抗病毒药物合并使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公体课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对普通高校公体课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强度,与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相关对比研究,以期找到更加适合公体课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体育专业人才;公体学生;身体素质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研资助项目    一、前言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发的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20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服药,1次/d,12.5 mg/次,连续 3~6个月。孕三烯酮组21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服药,2次/周,2.5 mg/次,连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