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集群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与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動关系,提出了在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众多相互关联的、共性的企业或产业聚集在一起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促进企业创新、区域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引领区域经济成长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能够改善区域创新的条件,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一国内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区域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要素、机制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机制要素即行为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的关联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环境要素即创新活动的环境,包括制度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效益三种功能。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关系
(一)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在动力,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获得创新资源的温床。企业之间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由于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加强,资源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客观上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相应的增加了创新的机会。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学习,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从而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2、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创新人才库
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区域,通常是一个拥有相似或相近文化背景的区域。如北京中关村,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经济区域内行为主体间产生大量的非正式关系,而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就这样得到有效扩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因为产业集群区域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学习机会。产业集群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既有正规的大专院校的学习,也有师徒之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这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于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个增长点就会借助技术溢出、知识学习等规模报酬递增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进而,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知识更易于在区域内进行扩散,所以知识学习成为一个非常本土化的过程,大量的知识以隐含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生产中。同时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使创新成为一种集体化的行动。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2、区域创新体系激活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活力所在,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而集群内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综合实力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创新作后盾,信息资源缺乏,受自身生产规模小的影响,不具备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而且承担风险能力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这些方面使得其创新受到了限制。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使得劳务市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得以建立,市场机制得以完善,使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形成合力,使本地区的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才使企业得以成为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重要主体。
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集群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重点建设。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 影响 产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既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体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形成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科技创新的关键。
(二)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政府要致力于完善相关的政策框架、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优越的综合环境。一是创造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和制度环境;二是要调整产业政策,在区域范围内将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
(二)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现阶段,我国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创新能力分布极不平衡,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科技发展要充分体现特色,要发挥各区域的竞争优势,围绕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各具特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企业间、产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依靠竞争与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特色,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建设,培育各区域的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徐媛媛(1988.10-),女,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经济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众多相互关联的、共性的企业或产业聚集在一起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促进企业创新、区域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引领区域经济成长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能够改善区域创新的条件,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一国内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区域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要素、机制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机制要素即行为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的关联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环境要素即创新活动的环境,包括制度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效益三种功能。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关系
(一)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在动力,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获得创新资源的温床。企业之间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由于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加强,资源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客观上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相应的增加了创新的机会。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学习,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从而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2、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创新人才库
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区域,通常是一个拥有相似或相近文化背景的区域。如北京中关村,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经济区域内行为主体间产生大量的非正式关系,而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就这样得到有效扩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因为产业集群区域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学习机会。产业集群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既有正规的大专院校的学习,也有师徒之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这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于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个增长点就会借助技术溢出、知识学习等规模报酬递增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进而,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知识更易于在区域内进行扩散,所以知识学习成为一个非常本土化的过程,大量的知识以隐含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生产中。同时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使创新成为一种集体化的行动。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2、区域创新体系激活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活力所在,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而集群内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综合实力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创新作后盾,信息资源缺乏,受自身生产规模小的影响,不具备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而且承担风险能力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这些方面使得其创新受到了限制。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使得劳务市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得以建立,市场机制得以完善,使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形成合力,使本地区的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才使企业得以成为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重要主体。
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集群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重点建设。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 影响 产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既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体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形成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科技创新的关键。
(二)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政府要致力于完善相关的政策框架、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优越的综合环境。一是创造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和制度环境;二是要调整产业政策,在区域范围内将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
(二)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现阶段,我国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创新能力分布极不平衡,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科技发展要充分体现特色,要发挥各区域的竞争优势,围绕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各具特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企业间、产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依靠竞争与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特色,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建设,培育各区域的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徐媛媛(1988.10-),女,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经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