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思维的灵敏性指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是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譬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课本中有Zn和稀硫酸(H2SO4)反应产生氢气(H2)的内容,教师可设计一些变换角度,变换侧面的思考题。如:(1)盐酸能和镁、铝、锌等金属起反应产生H2吗?浓H2SO4、HNO3和金属呢?(2)HCl和Cu、Ag、Au能起反应产生H2吗?(3)HCl和非金属起反应吗?能产生H2吗?然后让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式的实验验证以上问题,这样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梯性变化的训练和实践活动,举一反三的练习,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和能力,培养了创造性心理和創新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1.多向发散,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如在学习《酸、碱、盐》一章时,可提出:你能有多少种方法判断一瓶无色溶液可能为浓硫酸?有的学生回答用测密度法;有的回答用观察外表性状法;有的回答利用其脱水的性质来判断等等。在复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可提出制取MgCl2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制取MgCl2,并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多向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其创造性心理和创新能力之目的。
  2.多题共解,在发散中寻求本质的集中
  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提出:(1)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依据是什么?(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学习目标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造就创造型的人才奠定基础。这样经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后,让学生通过广阔的发散思维到集中的思维,既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最外层“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这一一般原理的本质,又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锻炼了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其创造性心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多向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辅助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实践和求新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培养其创造性心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钇稳定氧化锆(YSZ)浓差电池因电极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催化反应产生Nernst电动势而工作,电极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以Pt/YSZ/Pt电池体系为例介绍了钇稳定氧化锆浓差电池电化学催化反应原理,并对几种电极材料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几种材料的应用前景。
油气生产开发中固井水泥环的封固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产能的建设,为保证固井屏障具有优良的封堵效果,固井作业施工中高效的顶替效率是先决条件,故需弄清固井施工中各工作液在顶
深水低温是深水固井面临的最直接的难题.文章以偏高岭土为增强剂,探究了其在低温条件下对水泥浆强度的增强效果以及对水泥浆初终凝时间、流动度、体积变化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得益于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固定的孔径和高的孔隙率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或分离领域.然而,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方法存在合成条件苛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如图1所示,a,b为带等量正电荷的固定小球(可视为点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一电子从无限远处沿中垂线飞来,电子在飞来的过程中,关于电子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无限远到O的过程中,電子做匀加速运动  B.从无限远到O的过程中,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C.电子在中垂线上振动
在某些行业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有直接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导致生产无法进行,特别在制糖、味精的生产、酿酒过程中、造
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海洋勘测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同时其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其中录井技术是海洋勘测技术当中一个新型的技术,相比之下录井
当前,中国石油行业飞速发展,石油企业的生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鼓励工作人员学习安全技术知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