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 探究式; 创设情境; 物理
  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物理观念,领悟物理研究方法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物理探究。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习知识的参与者。
  二、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我们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性实验而慢慢累积形成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从而提升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使学生自己学会了“捕”,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新颁布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物理探究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 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通过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这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中学生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时,这种转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走向成功的过程。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也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所以只有当一个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最高阶段,才能达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搞好作文起步教学,带领学生跨出关键性的第一步,为作文入门打下良好的基础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的一种信念是: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所以,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学。小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策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也就有了保证,即课堂学会学语策略,是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1、在课堂读书交流中学会听、说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
摘要: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被老师和学生认为是“副科”,由于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我重点从引入探究式教学,激发情景教学,认真备课上课,让学生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  关键词:生物 兴趣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新课改实施时,我翻阅课本觉得内容与以前基本相同。但今年接触新课改,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现就加强常规教学的
摘要:去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将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现将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中的一些经验拿来与大家同享,希望对作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畏惧 欲望 习惯  1、排除畏惧,点燃写作欲望  (1)开展课前两分钟即性演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提出某种言论;也可以针对
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材料,建立免疫外科分离克隆小鼠ES细胞方法;并以牛胎儿为材料,从牛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克隆出牛EG细胞。对影响小鼠ES细胞、牛EG细胞分离与克隆的影响因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