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模式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互动参与式”课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如下: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参与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保证学生的探究质量;要合理的划分小组,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可以丰富探究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注重总结反思,使学生在这一环节弥补不足,发现学习优势,最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2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历史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互动参与式”课堂就给了学生这样学习与探究的空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布置预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划分小组、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探究形式、注重总结反思六个“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索。
  一、“互动参与式”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互動参与式”课堂呢?“互动”指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参与”指的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研究、课堂讨论中。“互动参与式”课堂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启发、引导;学生负责探究、讨论、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对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1]。
  二、“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1.布置预习任务,做好参与准备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学习能力,但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预习,没有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般只是将书过一遍,起不到预习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以表格形式整理三位执行官推行的政策具体内容;思考雅典的民主是不是真正的民主,为什么;探究为什么雅典可以形成相对民主的政治环境。在预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每位执行官推行的政策,甚至有学生会思考这些政策的意义、颁布政策的出发点;还从地理环境、当时的经济、人口等各种因素中探寻了雅典当时相对民主的原因。在课堂学习中,面对教师提出的“你认为雅典是真正的民主吗”这样的问题,学生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进行回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做好了铺垫[2]。
  2.创设问题情境,保证探究质量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保证学生的探究质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开放性、连贯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很难把握这一问题的基点,在课堂学习时自然也就不会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认识当时的社会矛盾;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理解其内涵;结合当前的社会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必然性。在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一步步深入探究,并且不会感到探究的压力。例如学生先是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各种思潮的兴起;然后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从实际生活和《共产党宣言》切实理解了马克思主义;进而从更深层次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此时学生再去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就能够准确把握各种因素,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探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质量和探究效率,促进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3]。
  3.合理划分小组,引导个性发展
  在“互动参与式”课堂中,小组合作、小组探究是一种重要互动形式。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合理的划分小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这一课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容易接受;有的基础比较差,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历史水平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相对应的,也布置了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例如层次较高的小组探究的任务就是工业革命各项发明成就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条件和影响等等;层次较低的小组探究的任务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等等。由于探究任务符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在探究时也比较积极。像层次较低的小组很快就总结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就,层次较高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将各种发明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变化。教师合理的划分小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环境,促进了学生参与性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
  4.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
  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比较羞涩不喜欢发言,与教师的直接互动较少。为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沟通的桥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逐渐滞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作答。在这种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学生都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像有的学生发现16世纪是明朝,此时的文人已经被八股文束缚;另外闭关锁国也封锁了对外交流的渠道,导致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有的则认为中国古代实际上一直不太注重科技的发明,只是受生活、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前进;也有的认为是受到经济的影响,明朝的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更加敢于表达自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这种网络平台也使教师更加充分的了解学生,更能够根据学生的想法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与学生互动,有效促进了因材施教理念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5.丰富探究形式,提高参与热情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还要丰富探究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与影视艺术》这一课时,教师特地组织了以“音乐与影视”为主题的活动节。在这一活动上,学生可以以任何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19世纪或20世纪的音乐和电影。在这种形式的鼓舞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了19世纪、20世纪优秀的音乐、电影作品,像《英雄交响曲》《卡门》《天鹅湖》等等。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会以自己的理解设计相关介绍海报,有的尝试着进行模仿性表演,还有的会以PPT的形式展现自己对某个影视作品的理解。而在了解、介绍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无可避免的了解到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对艺术发展的过程与契机有了新的理解。另外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学生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增强了审美能力。教师以丰富的探究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中,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增强对历史的理解,最终促进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5]。
  6.注重总结反思,促进良性发展
  荀子曾经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还要注重总结反思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发现学习中自己的优势,进而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教师就组织了总结反思活动,鼓励学生分析自己在探究中的不足或闪光点。有的学生在总结中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碎片化,有时候需要在教师的提醒下才能发现遗漏。在认识到这一不足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创建了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有的学生在聆听他人的总结中发现其他学生在总结时更有深度,而自己的总结相对浅显,因此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之后的探究中,要更加深入,要站在当时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还有的学生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基础相对薄弱,明确了在之后的学习中还要先扎实基础,再进行深层学习。在总结反思中,学生通过自评与教师评价充分的认识了自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为之后增强课堂互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意义;而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教师则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因此希望本文从做好参与准备、保证探究质量、引导个性发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参与热情、促进良性发展六个角度,就“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的探究,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在“互动参与式”的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见娣.刍议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导学,2020(21):74 76.
  [2]董嫔,张晓妍.“互联网 ”背景下弹幕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以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0(7):56-59.
  [3]吴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師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0(28):175.
  [4]汤春亚.主体参与 合作互动——以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为例谈小班课堂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18(9):67-68.
  [5]邹世林.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8):160.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60)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学习是学生顺利进行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词汇教学。我们要本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理念,结合新时代初中生学习特点,通过创设词汇情境、开展词汇游戏教学、直观呈现英语词汇等多种方式增强英语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进行高效而踏实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性;词汇情境;词汇游戏;直观呈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高中语文主题阅读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特点及各个阅读主题群的内容与结构等构建差异化、针对性主题阅读模式。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究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68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要义在于整合课内外阅读资
摘要:思维导图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且深受教师们的喜爱,究其原因在于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可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供历史教师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
摘要:本文从明确区域比较内容、掌握区域比较方法、总结区域比较结论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对区域比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比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08-1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区域比较能力是提升区域认知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选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综合思维的概念,以此确立研究基点;然后简述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性,以此展示研究价值;最后详细论述如何借助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将综合思维科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41  综合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审视、分析、研究某一认知对象,然后
摘要:历史教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这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学习历史而言,应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统编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构建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体系。本文旨在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用整体性、结构性的思维进行单元教学解读,读出本单元散文之间的“异”与“同”;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设计进阶式语文活动,在活动中读出散文内的“风景”与“情愫”,逐步实现“要素”向“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编写意图;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獻标识码:
临床新用途  ◆ 治疗体表慢性溃疡  用法:在撒布葡萄糖粉前,先将创面周围皮肤消毒,再用4∶1O00O过氧乙酸溶液冲洗创面,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然后,取经消毒的葡萄糖粉适量,撒布于创面后包扎,隔日换药1次。  效果:采用葡萄糖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3~8次即可获得治愈。  ◆ 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  用法:先对溃疡疮面进行冲洗、消毒,然后以葡萄糖粉均匀涂撒于创面上包扎;若为窦道或漏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出现明显转变,多种先进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其中,备受教师青睐的就是微课教学法,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摘要:专业实训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一定的实训知识,尽可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也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不仅如此,专业实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将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在专业实训过程中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专业实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