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出一种吸收式热泵驱动大型太阳能集热场耦合集中供热新系统.建立吸收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场热力耦合数学模型,构建TRNSYS仿真模型并提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以拉萨市为例,对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与现有太阳能供热系统和简单的平板-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串联太阳能供热系统相比,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集热效率可增大约5%,且随着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之比增大,平板太阳能太阳能集热器入口温度逐渐降低,集热效率进一步增大;随着
【机 构】
:
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种吸收式热泵驱动大型太阳能集热场耦合集中供热新系统.建立吸收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场热力耦合数学模型,构建TRNSYS仿真模型并提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以拉萨市为例,对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与现有太阳能供热系统和简单的平板-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串联太阳能供热系统相比,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集热效率可增大约5%,且随着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之比增大,平板太阳能太阳能集热器入口温度逐渐降低,集热效率进一步增大;随着吸收式热泵容量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之比增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入口温度逐渐降低,集热效率进一步增大,证明了该耦合系统的增效特性.但该耦合供热系统较复杂、投资成本较大,因此对于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经济效益凸显,而小型太阳能供热系统则不适用.
其他文献
该文计及能量转换效率研究基于母线电压下光-储-氢间的分散式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得出制氢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曲线存在峰值,并提出效率自适应控制策略,即制氢装置控制器能够根据母线电压调整自身效率工作点,进而调整消纳功率.接着,以电池SOC和瞬时充放电功率为考虑因素,设计模糊控制器,从而避免了电池SOC过充和过放以及瞬时充放电功率幅值过大的情况.然后设计光伏功率自适应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其从最大功率点平滑地过渡到参考功率点.最后通过RTLAB实验平台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以地面为反射源,以随机数对反射光线进行模拟的物理模型,得到自地面漫反射而到达光伏组件背面的辐照量.然后根据已知的辐照量,对位于江苏泰州双面光伏组件电站的年发电量和年“双面”发电增益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对比,理论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研究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该文结合对比结果对特定地区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安装高度、地面反射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针对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各自在供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太阳能补热的多源互补供暖系统.利用TRNSYS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以洛阳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太阳能补热效果;使用Hooke-Jeeves优化算法,优化系统关键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能进行补热不仅能在短期内改善系统性能,而且能使供热系统获得长期稳定、高效的运行效果;优化后的系统耗能减少,性能提升.优化后,集热器面积与水箱容积之间的比值稳定在39.7 m2/L,集热器方位角为1.3°,倾斜角为φ-6.3°(φ为当地纬度),此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