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正盛,微电影当道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微电影的独特魅力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和价值,让微电影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让微电影这一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这样微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关键词] 微电影 新媒体 发展趋势
  2010年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开始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2011年,伴随着《老男孩》、《66号公路》、《指甲刀人魔》等一批口碑之作问世,微电影的概念逐渐为观众接受和熟悉,并且愈加春风得意,红红火火,以至2011年被称为微电影元年。而如今微电影更是进入了大发展之年,各家视频网站纷纷推出微电影系列,争先恐后,跑马圈地:搜狐以黄渤、李光洁、黄磊等七位明星为导演,推出《七电影》计划;爱奇艺以西安、广州、台北、成都、青岛等城市为拍摄地,主题由导演自选但要求拍出各城的独特气质,形成“城市映像”系列;优酷则拉来顾长卫、许鞍华、金泰勇和蔡明亮等导演,推出了“美好2012”微电影【2】。微电影的出现掀起了一股热潮,微电影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新宠。
  可是与微电影制作炙手可热的景象不一致的是,如今行业内对于微电影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位和一个准确的定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而言,微电影指作品时长在3-30分钟,有完整故事情节,适合在新媒体上观看的视频内容。著名导演陆川却认为微电影就是由以前的短片演变而来,只不过微博诞生后,短片也赶时髦换了个“微电影”的新名称【2】。那微电影到底是换汤不换药的DV短片,还是浓缩版的电影,抑或是电影和广告联姻而产生的产物呢。要分析微电影,还得先看看孕育微电影产生的土壤。
  一、微电影兴起的背景
  1.技术进步让影视制作平民化成为可能
  影视拍摄与制作在早期,因为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其使用范围一直限制在专业领域,并无缘用于民用领域。而随着小巧方便,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的DV摄像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非编系统的普及,影视制作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目前使用DV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能拍摄高清短片的单反相机的出现,使得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在质量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虽然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群体中不乏专业团队,但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等草根制作者借着新技术也能拍出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微电影,且这类微电影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2.快餐文化导致了人们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词出现在西方,指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着便捷,节省时间的特点。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们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积累和内在文化内涵的文化潮流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主要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當代文化【3】。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人们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中,任何冗长的深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都成为了奢侈,人们不再捧着厚厚的书本仔细研读,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去快速地浏览一些短小简洁的信息,微博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微小说的出现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亲睐。
  3.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微”风更盛
  今年2月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亿的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的影视剧版权价格又直线飞涨,相形之下,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时长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则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网站们的新宠。今年“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从电视台转战到了网络视频行业。面对广告商的亲睐和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商业微电影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的特征恰好满足了两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快捷和便利,微电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心态,在观看之后用户将优秀的微电影通过微博转发等方式进行分享,更加扩大了影响力。
  二、微电影的身份辨别
  微电影的“微”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时长上的“微”,二是投资规模上的“微”,三是制作周期上的“微”,光就这几个“微”的特点而言,似乎还难以区分微电影和传统的DV短片的区别,那是否真如前文所提到的,微电影只是换汤不换药的DV短片呢。DV短片以其平民化视角,草根化制作为人们所熟知,而微电影中的“电影”二字决定了微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电影化的高端气质,所以在制作水平上微电影要比传统DV短片要更加精良,在拍摄水准和要求上都要与电影更加接近。除了在质量上的区别之外,微电影与新媒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其与DV短片的另一个区别,微电影之所以要“微”,就是为了适应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播放,可供人们在移动状态或者短时休闲状态观看,甚至可以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而生的,而DV的传播途径则更加宽泛一些,可以在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也可以在学校,酒吧等公共场所进行播放。
  如此看来DV短片与微电影的关系并不亲近,那微电影是否就如字面上所言是微型的电影呢,似乎也并不如此。微电影身上具备了电影和广告的双重基因,专业化的制作和社会化的传播是微电影的固有特点。微电影的出现带来的不光是一个新的概念,还带来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从目前看来,大部分微电影的主要制作方多为视频网站或者是广告主,如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优酷网和中国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等等,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力和较为巧妙,软性的宣传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广告主,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大好的形势下,微电影的发展仍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微电影面临的困境
  1.广告化过于严重
  由于大多数微电影的投资都来自广告品牌的赞助和冠名,在创作上难免受到一些限制,有少数的微电影能够实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将品牌理念和产品功能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而不至于突兀,但很多的微电影由于在剧作阶段缺少巧妙设计,硬生生地把产品植入到毫无关联的剧情中去,使微电影成为加长的广告片,长此以往观众势必会对微电影产生戒心,使得微电影的发展受到限制。
  2.质量良莠不齐
  微电影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在许多视频网站都能找到大量以微电影自称的视频短片,制作粗糙,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甚至用色情和暴力来当做噱头吸引眼球,产生这样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自制剧,微电影都是靠自觉完成内部审查,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内容进行监管,这样久而久之,微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控制。
  3.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目前微电影的盈利模式除了常规的广告植入和赞助商冠名之外,还缺乏其它的盈利手段,如果微电影要成为一门产业的话,就必须要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对此,一些視频网站已经在进行探索和寻找,今年4月,华谊兄弟宣布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国内首家付费微电影微剧频道。而华影盛视的最新音乐微电影《我多么怀念》则以公开报价的方式出售,酷6网买下了首播权,华影盛视等微电影出品方也从广告商之外的下游获得了资本回报。用户付费和出卖版权等盈利模式虽还不成熟,但对商业模式的探求对于微电影成为成熟的产业来说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微电影的独特魅力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和价值,让微电影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让微电影这一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这样微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微电影:碎片化传播时代的新势力》北青网 2012-5-8
  【2】《微电影遭品牌广告挟持 弊病丛生》新京报 2012-5-19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4523.htm
  作者简介
  祁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院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能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部分内容为例,对其教学目标、教材进行分析,再配合以具体的案例解析,希望教师和学生从本单元的教与学中,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力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顺利地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生涯。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季风环流 气旋 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喬鲁京/文 呼啊呦/图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定价: 42元内容介绍  《带你看故宫》以一对父女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条轻松游览故宫的路线,同时还向读者讲述了与故宫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角楼的传说、皇帝在哪儿读书、《四库全书》的诞生、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功能分别有哪些、在哪儿取景才能拍到最完整壮丽的故宫,等等,绘本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故宫的机会,也为他们打
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必不可少。在家庭里需要家长亲子陪伴、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助教、家园栏和家长讲座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让家长们参与到日常保教、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家、园之间有效快捷地沟通、互动、服务、协调和监督,不断深化家园合作共育,同时为家庭教育做出有效的嫁接和引导。  创新家长会形式,掏建和谐家园关系。家长们在日常生
[摘要] 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一个时代对女性的认知,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女性独立解放的代表。然而,这些“新女性”们大多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她们或者在社会中沉沦,或者留有缺憾,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所以,她们并不是真正的“新女性”,或者说是思想与行动无法统一的不完全的新女性。她们在影片中不幸的原因来自于传统教条和男性话语的压制。  [关键词] 中国 早期电影 女性
在2019年的中国电影中,《平原上的夏洛克》(徐磊,2019)表现十分亮眼,它亮相于第十三届FIRST电影节,并斩获“最佳电影文本奖”。影片自上映以来,口碑持续发酵。小成本制作、悬疑喜剧元素、非职业演员演出、真人真事改编、河北方言的使用、河北乡村景观再现等都成为影片的标签。作为徐磊导演的处女作,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他最熟悉的家乡——河北乡村。在子一代缺席的乡村,以超英、占义、树河为代表的父辈们成为影片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存在。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是无法由人的实践或观察来证明的。记录片,它介于新闻与文学的中间地带,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新的文体形式。  [关键词]记录片 真实 新闻 文学性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存在。真实是一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是人们观念上的产物,是人类的理性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解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
摘要 芦焚的创作非常重视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对乡村题材有特别的偏好,追忆过去的乡村生活成为30年代芦焚小说创作的主调。但是,芦焚在写乡土题材时,反废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创造出了独有的“芦焚式”风格。  关键词 芦焚 乡土世界 独特个性    芦焚由英文ruffian(暴徒)音译而成。他30年代初期登上文坛,这位从河南腹地杞县乡村踏进京华的“暴徒”,出手不凡、一鸣惊人。
音乐、舞美与电影的融合,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感染力、渗透力,而且能够将影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观众,是推进电影剧情发展、增强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有效路径。[1]  一、电影与音乐的“前世”  自从电影与音乐产生碰撞的“火花”以来,电影、音乐两种本来毫不相关的艺术开辟了电影音乐艺术的新天地,两者的融合已经成为一部成功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音乐是电影银幕影像的一种情感、内容、情节
摘要: 赋在先秦的不同阶段其事理意义可能不同:在上古用于祭祀;西周及春秋时获得讽谏、申明“志”的事理意义;战国以后在价值序列上落为“述”的地位上,并承继于“诗”的事理意义。赋在先秦经过不同a事理意义的流变而逐渐划向文体意义,使我们对赋体的生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与阐释。  关键词: 赋先秦事理意义流变    关于赋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对于先秦之时是否有赋,学人们也争论了很久,后来19
摘 要: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物质环境建设流于表面,缺少文化内涵;学习氛围不浓,学风建设有待加强;校园学术活动与科研活动不受重视;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有效指导;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行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从学院实际出发,狠抓学风建设;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制度建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