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与运河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濛濛的天空,平静如镜的水面上鳞次栉比的房屋的倒影,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运河,弯曲如彩虹的拱桥,湿漉漉的草地和空气......水气弥漫、烟雨迷离之中,倦意绵绵、睡眼惺忪之时,如果,不是一架架十字架一样高大的风车那么惹眼,不是一座座狭窄的三角形、梯形、钟表形屋顶那么醒目,被长途大巴颠簸得昏昏沉沉、不知身在何处的我,真要把窗外秀美的风景当作水墨画般的江南水乡了。
  隔着雨幕雾帘,定睛再看时,才发现,不是中国水墨的泼染,而更似西洋水彩的勾描。房屋是红瓦绿墙,装饰着白色边线,连风车也漆成了碧绿,处处透着精心绘制、精雕细刻的痕迹。猛地一激灵,才恍然醒悟:自己已经到了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阿姆斯特丹。眼前,是荷兰首都郊区的村庄和田野。我确实到了大画家伦勃朗和梵高的故乡么?不见那些四肢粗壮、肌肉发达的妇女,也没有一朵疯狂燃烧的向日葵,只有静静涨落的潮水,在悄悄讲述着它的地理和历史的故事,默默展现它古老而又新奇的风俗画卷。
  荷兰是低地之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首都阿姆斯特丹以西的有些地方,平均低于海平面四米,比最高的高潮面低八米。全国人口的60%集中居住在西部地带,为防止水淹,必须修筑堤坝,并利用风车不断地排除地面积水。直到近几十年来,才用抽水机代替了它。但风车仍然是荷兰风景的象征。
  我们下车参观时,正好雨过天晴。眼前这座传统的荷兰乡村,叫做桑斯安斯,它距离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仅仅5分钟车程。高大的风车依然在转动,虽然它的抽水功能已经被机器所替代。我们走过彩虹般横跨在运河上的拱形小桥,走进图画似的村子,品尝了“cheese”——那味道怪怪的奶酪,走进木鞋厂。 一双双美丽秀气的木鞋,挂满木板装修的墙壁。一个聪明能干的瘦高个小伙,用他灵巧的双手,给我们演示了他精湛的制鞋技艺。遥想荷兰农民在雨天穿着木鞋的情景,回忆起童年时脚踩着姑姑给我做的木屐、高脚马和奶奶给我做的铜钉桐油靴,在雨地里奔跑嬉戏的往事,两幅画面在我脑海里交相叠映,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荷兰农村、荷兰农民的距离,使我觉得分外亲切。
  驱车进入首都,从中央火车站乘船,在阿姆斯特丹河上游览,美景尽收眼底。辐射形的城市布局,条条运河环绕着古老都市的心脏。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不仅是欧洲四大名城之一,也是欧洲著名的水城,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市区多运河,道路多而不乱,层次井然,船只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七孔桥"是阿姆斯特丹河上最著名的景观之一。远远望去,七座桥,桥中套桥,十分别致。还有一座现代化的九孔的“瘦桥”——在我看来,又可以称之为“断桥”——当有船只来到,它自动断开,船只通过,它便合拢为一体,成为行人和汽车的通衢坦途,令人赞叹其构思设计之巧妙。薄暮时分,我们抵达市中心的达姆广场,下了船,抬头看见今天仍然用作市政厅的古老王宫,历尽沧桑,依旧巍峨庄严。那郁郁青青的街头圣诞树,缀满灯饰,渲染着异国年节的气氛,却也向我们提示岁末的迟暮,提醒我们即将到来的归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运河沿岸及桥上人影依依,咖啡馆里灯红酒绿,宾客盈门,一排排橱窗里,身着三点式的各种肤色的女郎裸露着挑逗与诱惑。阿姆斯特丹的夜晚,自由而开放,宽容而随性,充满了醉眼朦胧的迷离情调。来这里的异乡游子,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霓虹灯下的玫瑰色陷阱里。
  然而,最使我难忘的,是风车与运河,三角形屋顶,十二月寒冷的天气里依然碧绿的草地,恬静的田园风景——荷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幅杂糅了水彩与写实技法的印象派油画,棱角清晰,光色斑斓,至今想来,还是那么生动而鲜明。
  2003年8月7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