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体育教学正在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教”与“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参加体育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影响着体育教学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几十年不变,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1)教学模式强调“四部曲”。学生练习从开始到准备、整队到编队、讲解到示范、学习到复习,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2)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在学科“中心论”的影响下,体育课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强调程式化、成人化、专业化、训练化,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受到限制。(3)教学过程常用“填鸭式”。教师讲解示范反反复复,学生机械练习,思维受到限制,心理受到压抑。(4)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学生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教学目标。
  二、现代体育教学要引进激励机制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要求:“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的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局面,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音乐舞蹈进课堂”“快乐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成功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拓了体育教育新天地。(2)把快乐还给学生。学生在体育课中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3)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即学校体育教学、兴趣、爱好、特长、爱好 特长、习惯、终身体育。(4)体育教师“有为才有位”。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的教育。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1)强调育人育体。体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力求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2)创设新型教学模式。无论是“动作教育”“快乐体育”“体适能”等各种教学模式,都要根据体育学习的学习动机、思维和人际交往的特点实施教学过程,使体育学习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情感体验、人际交往特点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合理借鉴国内外其他体育教学模式。(3)将“无趣”的运动项目变为“有趣”的体育活动。要采用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丰富多彩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4)优化教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可设为总目标: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核心,进行全面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大目标:全面锻炼身体,学习和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目标: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小目标:完成各年级各类教材要求;具体目标:逐步掌握各年级教学各项技术要领和一定的技能;加强健康卫生知识学习。
  (唐河县郭滩镇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公共关系危机是指企业组织与公众之间因某种非常性因素引起的某种危险的非常态联系状态.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可导致企业与公众关系的迅速恶化,使企业的正
构建和谐的铁路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铁路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名员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超过40%的家庭感到教育开支的负担有些沉重”,日前,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明磊牵头的课题《武汉市居民家庭教育开支及教育负担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乱收费,但账面外的花费让家长们颇感压力。经统计,教育开支已占到了被调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3左右。(《人民日报》9月6日)  此前,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扬州市城调队的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支出占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绩效考核的目标不明确,绩效考核不能够深入人心,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本文基于股指期货与铜期货一个月的交易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股指期货10:27价格减去10:15价格的差值可以显著地解释沪铜期货在10:15~10:30休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