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晋商博物馆 诚信赢天下 公道得人心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博物馆大门外景。
2一楼大厅的戏台。
3博物馆二楼的走廊展厅。

晋商和北京的渊源


  从地铁四惠东站出来往东一直走,就能看见一片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落,建筑的南面便是北京晋商博物馆。说到晋商和北京的关系,当时建博物馆的时候就有争议,有的人说应该建到山西,因为它是晋商的博物馆。但是考虑到晋商在明清时期,是中国的十大商帮之首,是世界的三大商帮之一,所以它是具有国际性的,建到北京来,就是把山西的文化传播出去。
  追根溯源,其实晋商是明清两朝“北漂”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主力军。明清时,各省市的驻京办以会馆的形式纷纷在北京扎下了根。比如当年坐落在宣武门西大街的潞安会馆,是几位靠煤炭发家致富的山西商人创建的;当年坐落在前门鲜鱼口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是从事颜料、桐油的商人开发的。据清朝光绪年间的《顺天府志》上记载,在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到445家,其中山西商人建立的就达到50家。由此可见,晋商与北京城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就连老字号“都一处”、“六必居”的开创人也都是山西人。
  走进博物馆,眼前的整面墙壁都是巨大的票号浮雕。票号是晋商的发明,此后的百年间,晋商以票号为枢纽,主导了中国金融业,直到清末民初。晋商博物馆共有三层,一层是大戏台,主要展示在第二层,内设10个基本陈列厅,分为4个部分。以晋商的崛起、晋商著名商号及票号的创立与发展、晋商成功的原因、晋商建筑的文化韵味等为主线展开,描绘了晋商成长发展的过程。

从常家观晋商精神


  北京晋商博物馆里珍藏了不少老照片,让人追忆起当年代晋商艰苦创业的轨迹。那些早已陈旧、泛黄的人物影像,大多呈现出晋商们一种不卑不亢的从容之态。晋商博物馆中藏有一组从榆次常家后人手中收购来的老照片,拍摄于光绪年间,记录了常家在俄罗斯开设商号的过程。
  常家在清代开拓出万里茶路,商号不仅遍及南北,还远及欧洲,号称晋商外贸第一世家。透过眼前這组照片,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晋商家族传奇的创业经历,而解读这些传奇,不能不提的依然是晋商所提倡的“忠、义、仁、勇”精神。
1博物馆大厅。
2详细的图文介绍。
3晋商们的书信。

  据史料记载,常家先人当年由太谷迁至榆次,曾以放羊为生,历经七代,至常威时期才初有起色。后来,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开放边境城市恰克图为两国贸易的唯一口岸,常家人立刻来到恰克图这片不毛之地投资经商。当时,俄国人需与中国进行正式贸易,想得到中国的茶叶。常家获得了这个商机,立刻向俄商出口茶叶、绸缎,再从俄商手中购进皮毛、银锭,商队一出一进,获利丰厚。
  如同大多数晋商一样,常家向外走得再久再远,也丝毫没有减少对故土的眷恋。榆次地区当时还很贫瘠,但常家发迹之后没有忘“根”,依然回到故乡投资。清末庚子事变后,常家的商业蒙受损失,为了谋求变革,转而在老家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桑蚕局与“敦睦和”织布工厂,师傅全部从京津两地聘请。一方面为家族中不擅经商的子弟另谋出路,同时也面向社会招收一般学徒。此外,常家还向山西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物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重视教育的常家还兴办了山西第一所私立新式学堂笃初学堂,山西最早的女子学堂也创设于此。

依诚信而生的票号


  既然山西商人能够名扬四海,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独到的经营理念呢?如今诚信经商的理念早已普及,而早在几百年前山西商人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句立于商场不败的四字真言——以义为利,“义”字更暗含着诚信之意。
  晋商商号在发展中产生了早期民间金融机构——票号,晋商可以自己发行纸币钱帖,这不由政府监管,老百姓是否认购,完全取决于晋商自身的信用水平。在票号出现以前,商人异地采购业务,现银调动额数大、次数多,为了保障采购安全,商号通常委托镖局负责安保。清中期之后,随着商业贸易规模扩大,商号分支机构增多,加之社会动荡,盗贼横行,镖局的安全性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以存放汇兑职能为主的独特信用形式票号应运而生。
4晋商们的书法作品。
5收集的晋商匾额。
6收集的晋商匾额。
7晋商与国酒茅台介绍图。

  有一次,祁县的乔家和渠家因发行纸币过量,引发货币贬值,存钱的人要把钱兑换出来,恐慌引发了挤兑现象。太谷县曹家收到了乔家和渠家寻求帮助的信息,就贴出告示说:“这两家发行的钱帖在我家也能兑。”于是挤兑事件被平息下来。这类似于现在的联保账号,是曹家通过自己的信誉帮助了乔家和渠家。
  19世紀20年代,山西票号将晋商的信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办理汇兑,不论款额大小、路途远近,均能按期兑付,存款可随时提取,此地的存款可在彼地支用,非常安全方便。票号经营最讲究的是信用,存放、汇兑、提现,每一个环节都在体现一个“信”字,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遭到挤兑、倒账的命运。由于晋商信用好,贏得了社会的广泛信任,无论商家住户、达官贵族,有钱都存到山西票号中。
8晋商镖局照片。

晋商的防伪发明


  在博物馆内有一座印章塔,由数千枚造型不同的印章搭成塔状。印章在旧时商业中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山西票号的发展,晋商将印章纳入旧式金融体系中,并兼顾了印章的艺术性,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印章体系。可以说,每一枚印章都是一家山西商号苦心诚信经营的象征。
  晋商为解决票据防伪问题,保证诚信交易,以极高的智慧创造出多重嵌套的防伪技术。晋商使用的防伪技术是慢慢成熟至多重嵌套的,清朝汇票用的纸甚至出现了水印防伪技术。所谓多重嵌套防伪,第一层防伪是手写体,由一个文牍先生(管理信件的)与账房先生互通信息并誊写票券。文牍先生都有一个绝活——写一手好书法,而且,这种手法是可以辨识的,山西和北京的两家分号的文牍先生和账房先生彼此熟悉对方的书法及写字习惯。第二层防伪则是印章防伪。晋商的印章有一个严密的用印体系,信纸起手有一个印章是抬头章,在票号上的数字上盖章是压数章,信纸落款处会有落地章,一式两份的信纸,会在两份中间加印一个骑缝章,章印吻合才可以取出。
  除此之外,商号的书信中某位置还会加盖一个防伪章,比人巴掌小一点的印章上,用蝇头小楷刻满《兰亭集序》或《小石城山记》等小小印章上足有千余字。商号在刻印防伪章时甚至还要留手令工匠故意刻错字,让不知情的外人更加难以仿造。如果涉及金额数量特别大的,大掌柜还要亲自签字并加盖印章。
9晋商老字号展览。
10展厅中的印章塔。

  晋商诚信体系的维持还仰赖商号内部人的忠诚。商号的用人原则是“用乡不用亲”,只在商号里的同乡人中选拔考察新学徒。学徒多为亲朋引进,而且推荐人要对所挑选的学徒负责,事关个人信誉,因此推荐人都很认真负责,绝不敢推荐不肖子弟。
  晋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帮在中国商界称雄达百年,不仅开创了“汇通天下”的伟业,还享有“海内最富”的盛誉,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晋商文化魅力四射,晋商历史耐人寻味,晋商精神给人借鉴,晋商成就催人奋进。过去的晋商已成历史,今天的承继者们续写新篇。新一代晋商文化的传承者,将更上一层楼,创造出无愧古人的辉煌业绩来。

TIP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58号
  ·门票:50元
  ·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电话:010-65589968
其他文献
标题标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西湖的自然景色、人文滋养更让江南女红的传承和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岁月的推移,许多老底子的工艺已渐被遗忘,绣、滚、镶、钉、缲、嵌、盘等工艺细节已难得一见,而这些工艺带来的能表现每件衣饰的传统底蕴也渐渐遗失。但是唐红英几十年来坚持将老底子工艺与现代技艺融合,并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管理理念自创了一套包含整整15道工序的独特的手工技艺流程
局促的小店。胡同深处的“兔儿爷”店  杨梅竹斜街虽然就在前门附近,但是跟前门宛若两个世界,它脱离了杂乱与喧嚣,充满了安静与文化气息。光听这胡同的名字,就透着一抹诗意。清末民初这条街曾是著名书局的汇聚地,如今,经过改造,既有原住民,又有售卖各色京味文化物品的精致店铺,“老北京兔儿爷”这个门脸儿很小的店铺就夹杂在其间。  推门而入,长长的一窄溜的店铺让人一下就感觉到了北京的寸土寸金,两边红砖垒砌的台子
最北的“大城市”  尽管特罗姆瑟是挪威北极圈里最大的城市,但其实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城,从内而外散发着小家碧玉的风韵。清晨,当初秋的阳光暖暖地晒在码头时,海岸边那些五彩的木屋倒影在静静的水中,我不由得暗叹,这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岸边的这些彩色的木屋,对于特罗姆瑟来说,都是文物一般的珍贵,每一套木屋,都承载着这座小城的历史,如果你会读挪威文,其实每一座建筑上,都有标示,告诉你它曾经的功用。当然,如今,这
北京西单美爵酒店是以豪华特色著称的全球美爵品牌中一家独特的酒店。地处西单商务中心,毗邻首都历史悠久的标志性景点天安门广场和紫禁城,是您体验这个动感大都市的理想下榻之处。  在西單购物完毕,沿宣武门内大街往南走,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座砖红色的大楼——西单美爵酒店。进入酒店,环视四周,蓝白色相间的玻璃吊灯让大厅瞬间凸显出高贵和典雅。左侧是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耐心帮宾客确认入住信息,特别是遇到一些年长的入住者
普宁,一个听上去都让人觉得内心平静的地方。如果你来到了位于普宁市最西端的鲘溪乡,就可以真正体验到那一份来自大自然的祥和。鲘溪乡原为鲘溪林场,仅仅71平方公里乡域面积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1%,可谓一座自然天成的氧吧。1.4万的鲘溪乡人,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客家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鲘溪乡从名字上就与水有缘,龙江从这里发源,境内鳊鱼产量丰富,故而得名。鲘溪山水钟灵毓秀,山成林,水纵横,袅
在吾乡泰州,馓子是小吃,又是礼品。人们看望生孩子的亲友女眷,定会送馓子、浆皮、红糖、老母鸡,据说这四种食物有滋补和催奶的功效。  坐月子的妇女吃的是泡馓子,用鸡汤泡,或以热红糖水泡。馓子泡软后,香味更重,缥缈雾气在碗的四周上扬,此时捧碗吃馓子的少妇,如同腾云驾雾的仙女,这话大概也说到伊的心里了。有的美食,确实能让人恍如神仙。  泡馓子热气腾腾,可馓子古名却叫“寒具”,两个名字,两极格局。寒具听起来
护国关帝庙碑  北京的街巷胡同,藏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这种现象,绝非京城之所独有。深入其中,方知手头资料之匮乏,个人学识之浅陋。查资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查的愈多,愈有以卵击石、蚍蜉撼树之惑,也愈加小心翼翼。20世纪90年代至今,仅仅20余年的光景,北京老城的街巷胡同变化之快,即令人咂舌,遑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正史之外,记下世间况味,于个人而言,也算甘苦自知,不失为一大乐事。能力有所不逮,倒在其
横立村口的房屋式永寿廊桥。  廊桥,又称篷桥、棚桥、厝桥、凉桥。光泽境内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全县有溪河110多条,有溪河就有桥。据清版《光泽县志》记载,该县历史上建桥约200座,遍布城乡,其中有廊桥数十座,“邑民建墩上覆其屋”。这些廊桥是从宋朝建县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兴建,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廊桥一般都建在路口、村口和出水口处,一为进出方便,二是讲究风水好。溪水回转,桥挡住财富不会带走,更是作为当地
在炎炎夏季,热情的阳光和不断走高的气温,让人们的衣衫越来越薄,清凉又成为令人怡然的主题。遁入深山,在空调般的清凉盛夏里享受凉爽,无论是风景摄影、漫步森林、追寻历史,还是亲近自然,总能找到一种适合你的休闲方式……  野三关和绿葱坡是湖北省巴东县境内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最高达1800多米,夏季的日平均气温不到25℃,如果是在清晨或夜晚,还需要披一件长袖的薄衫,才不会觉得冷。呆在这样
小时候,我们是吃荤油的,并且只有荤油。荤油是菜的香味的唯一来源。妈做菜时,我们总是馋涎欲滴地在旁边看,荤油坛子放在磨盘下的架子里,妈把坛子搬得倾斜过来,把勺子探过去,酌量着一舀,一点荤油便进了勺子。倘若勺子是热的,接触勺子的荤油瞬间融化,勺子一歪,雪白的一小团便滑到锅底,嗞嗞响着,化成茶晶样的一汪。此时,妈必定把葱花扫到菜刀上,向锅里一扬,锅里瞬间便脆响着开了花,一股油脂与葱花拥抱在一起的芳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