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见证最大事件的一年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国际大事不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2012年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世界上逐步形成了三个中心,即以欧美为主的金融危机中心、以中东为特色的全球动荡与局部战争中心、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心。这三大中心不仅反映了2012年的世界形势,也将左右2013年国际时局的走向。2012年11月28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董事会主席杰西卡·马修斯(Jessica Mathews)的文章,指出2013年是酝酿动荡的一年,将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
  三大趋势将引发重大事件
  三种主要发展趋势将在2013年导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欧洲政治秩序危机、中东教派冲突、对美国从全球战略撤退的担忧。
  由于美欧未能有效应对各种财政和金融问题,西方民主制危机成为最急迫的挑战。这些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根本上来看缺陷在于政治方面。持续无所作为将导致西方各个方面的影响力在全球遭到削弱。美国的现实问题是避免“财政悬崖”。欧洲的经济问题更加严重,却同样未能在欧元即将崩溃之际促成必要的政治让步。几十年来,美国与欧洲一直是全球治理的两大中心,具有解决国际问题的经验和意愿。然而,这种宝贵资产有赖于其自身的良好治理。一旦它们的模式不再成功,整个世界将向其他地方寻找领导者。
  中东将继续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从摩洛哥到伊朗,阿拉伯觉醒引发的政治动荡在该地区依然持续:伊斯兰主义者从人民熟悉的反对派转变为强硬的统治者,宗教运动变身为政党,世俗团体也努力构建有效的政党组织。2013年以后,教派冲突很可能成为左右该地区事态的主线。几十年来,中东独裁者的确牢牢控制着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分岐。强制性和平首先出现在伊拉克,但美国入侵引发了一场教派间的内战。库尔德人可能率先从伊拉克分离,随后该国或许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国家,部分原因在于伊朗的影响。伊朗的毛拉们也在叙利亚发挥巨大作用,占少数的什叶派统治者仍在大马士革苦苦支撑。中东各国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政府在叙利亚的教派内战中选择自己支持的一方。教派冲突并不局限于叙利亚,其近邻黎巴嫩一直是一个教派冲突的火药桶。在巴林,逊尼派政府残酷镇压什叶派领导的暴动。易于想见,在该地区这种趋势将进一步蔓延。
  对于美国从全球战略撤退的担忧也将在今后对全球事务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担忧首先源自美国2014年底将从阿富汗撤出大部分军队的时间表。阿富汗的邻国,如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中亚诸“斯坦国”已经开始调整政策,努力保持美国撤军后本国在阿富汗的影响。其次,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生产能力爆炸式增长,导致它对中东石油出口国的依赖和兴趣急剧降低,引发各国不安。最后,预算赤字和削减支持的需要表明,美国今后的影响力将减小。无论美国从全球事务中的缓慢退出受到欢迎还是引发担忧,也不管这种事情是否真会发生,它都将导致各国调整预期和行为。
  酝酿动荡的各种因素
  1.中美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作为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当事国,中国和美国都经历了政府换届,影响也十分相似。奥巴马团队的个别重要角色将会更换,但核心政策不会变,他能够对许多重大问题迅速作出反应。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他需要在新一届领导集体中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全球地位的新政策,还需要尽快使中国经济平衡发展,同时要处理好3亿中产阶级的需求问题。
  2013年需要中美双方极其小心,不要因各自言论和相互猜忌导致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美国需要消除“亚洲轴心”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使中国相信美国的目标是实现从中东到东亚的再平衡,因为东亚有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尤其重要的是,中美需要在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方面走出艰难的第一步,中国在这种新型关系中的地位不再那么次要,而是一个更负责任、勇于担当的国际领导者。
  2.漫长的阿拉伯觉醒。
  与苏联在中欧的统治终结不同,中东地区的内部革命将会持续几十年。
  埃及复杂的政治演变将在2013年继续。总的来说,该国的形势比较乐观:法制程序适度抵消了穆斯林兄弟会的影响力;军方放弃了统治想法;埃及受到与以色列和平条约的制约。
  在利比亚,政府将使用武力对抗准备精良的反对派武装,维护其合法的垄断统治地位。约旦、科威特、海湾君主国等仍在酝酿动荡的各国政府将继续陷入停顿。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叙利亚冲突已经陷入军事僵局。海湾国家对反对派的武器输入无法对抗叙利亚政府的坦克和飞机。巴沙尔·阿萨德仍是总统,但已不能有效控制国家。令人鼓舞的是,国际社会一致认为需要在除巴沙尔·阿萨德之外的各派政治势力中达成妥协,如果达成妥协,且外部力量形成一致意见,叙利亚冲突将在2013年结束,开始艰难的政治转型。
  2012年见证了伊朗发生冲突的趋势。奥巴马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伊朗最严厉的制裁,但伊朗并未举手投降,继续推进其铀浓缩计划。以色列致力于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它可以单独发起,却难以独自成功。此外,美国认为遏制一个拥核的伊朗极不可能也无法接受。幸运的是,伊朗处于武器研制与拥有“核能力”之间,这一灰色地带最终将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同时,伊朗将部分浓缩铀转向民用,软化了以色列发动打击的立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美欧能否接受伊朗制造民用浓缩铀。如果接受,就有可能与伊朗强硬派谈判。
  一年前,美军刚撤离伊拉克,什叶派总统马利基就控告逊尼派副总统犯有叛国罪,这成为伊拉克教派裂痕加深的先兆。此后,伊拉克的政治结构变动日益脆弱。外国石油公司的投资大量涌入库尔德地区,代价是巴格达的权益受损。2013年初的大选将表明伊拉克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美国入侵十年之后,伊拉克成为一个稳定统一国家的前景并不乐观。
  3.俄罗斯、美国与欧洲影响全球。
  2011年末的莫斯科街头抗议成为俄罗斯的政治拐点,但该运动没有扩大,反倒削弱了。3个月后,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他称不支持他的人为“堕落者”和不爱国的人,认为接受国外资助的俄罗斯非政府组织是“外国的代理人”。在国际上,普京愤然离开西方,开始自己的“亚洲战略”。俄罗斯的决定性变化将是漫长的,在2013年不会出现明显成效。但是俄罗斯无法回到从前,俄罗斯的城市精英和中产阶级比以往更加自由与富裕,对政府的不足十分敏感。美俄能否就导弹防御体系找到合作点,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和未来控制核武器的关键。
  2013年任何“外交政策”对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的影响,都不及美欧解决各自经济危机的效果。尽管美国两党能够就“财政悬崖”问题达成协议,将刺激私营部门投资,加速经济复苏,提升国际地位,有助于解决美国目前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问题。但从政治条件看,共和党还要权衡此类协议是否符合该党长远利益和美国经济的需求。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所谓自由世界的重要领导者,欧洲面对的挑战是重建可持续的经济秩序和政治意愿。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各国政府决定尽一切努力挽救欧元。实际上,欧元危机在2012年由威胁日常生活的紧急问题转变为一个将长期伴随欧洲的顽疾。2013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严厉的紧缩措施,防止危机反弹,继续推动经济复苏。
  总之,伴随经济与政治方面的长期挑战,2013年将是重要国际事件的见证之年。■
  (《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3日)
其他文献
水的运动一直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对象。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认为,海水渗透到岩石缝隙中,又通过地下通道渗入淡水中,最后才出现在地面上。继达·芬奇之后,皮埃尔·佩罗于1721年在巴黎出版了《论水的起源》,他基于古代文献提出的假说,对水循环进行了首次描述。他认为,海水从海面蒸发,在雨水中凝结,又在能向地下渗水的地面中聚集,最后从不透水的岩床中涌出形成河流。  水是蓝色的宝贝,但绝大部分都是咸水——地球上97
2006年4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起程访美,首站是美国西部重镇西雅图。   “胡锦涛主席将在西雅图参观微软公司,并在比尔·盖茨家与之共进晚餐”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路透社甚至以《胡的欢迎晚宴在盖茨家,不在白宫》为标题,详细介绍了晚宴的客人及菜谱。而盖茨那个耗资约1亿美元、据称智能化程度极高的家,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是微软的朋友”    胡锦涛此次出访,是他首次以
你想如何“绿色”你的婚礼呢?试试下面的点子:   服饰“没有什么固定的搭配,按照自己的想法妆扮自己。”一个绿色婚礼网站公司环境项目的主管丹尼尔·万诺科尔说,“婚纱也可以是‘淘’出来的。”优质或舒适的旧衣服只要看上去不错就行,无论它们来自于婚纱店还是妈妈的衣柜。不过,衣服最好是由环保材料制成,比如麻布、丝、有机棉或竹纤维。此外,租用礼服也是将“再利用”理念融汇其中的一种方式。   典礼和招待“选择白
中 石油腐败窝案被查处后,国人在惊叹之余,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反腐犹如捣蚁窝,捣了一窝生一窝。一个地方出现腐败窝案之后,被大力查处,换了一茬领导,又形成新的腐败窝子。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说明它的形成有一种深层的、复杂的政治机理。  最高层权力控制网络出现了松解  中国的政治体系总体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网络,最高层的权力之手可以通过中层的传送带,直达基层的政治过程。这个体系内的各种政治单元,
6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从1961年到2008年,中国的谷物产量从0.89亿吨增加到3.94亿吨,增长了3.4倍,而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谷物产量仅增长了1.43倍。从粮食作物的单产看,中国玉米单产从1961年的一公顷1.18吨增加到2007年的一公顷5.15吨,而世界其他地区则从一公顷2吨提高到一公顷4.9吨;同期中国水稻单产从一公顷2吨提高到一公顷6
2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苏共垮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体制,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否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和终结?世界是否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发展?20年过去,人们从对苏联解体的分析中初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011年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
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今泰州),1935年,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为党搜集情报。1939年入党。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又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未暴露,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1946年在重庆获周恩来嘉奖,1949年获中共中央集体通令嘉奖,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
举世瞩目的第十三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1年12月9日—11日在希腊雅典举行。来自61个国家的78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100多名代表与会,其中包括执政的古巴共产党、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代表。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年会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希腊共产党承办了最初的七次会议,并创办有会议网站和会刊《国际共产主义评论》。近年会议先后在里斯本(葡萄牙)、明斯克
IRRI的中国科学家彭少兵博士曾形象直观地比喻说:“做农业科研,最高水平就是拿诺贝尔奖;做农业科研管理,最高职位就是CGIAR秘书长。”  王韧的当选标志着我国参与国际农业科学技术议程制订进入了新时代。  王韧17岁下乡务农,40岁辞去国际生物防治所副所长一职,回国担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45岁时,他成功竞聘国际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水稻研究机构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副所长。  
【摘要】进入高中的学生,仅仅依靠课堂获取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语感,提高文学知识修养。在高中阶段,课外阅读对提升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养成每天阅读一些课外人物传记、小说和散文的习惯,能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