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初恋, 情书寄错了收件人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冠中曾经说过:“我一生最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和他的妻子朱碧琴携手一生,是艺术界的模范夫妻。吴冠中第一次和妻子见面之时,他正在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这个冬日,刚刚18岁的朱碧琴穿着红色的小棉袄走进了课堂,扎着两根可爱的小辫子。他一眼就看到了朱碧琴,朱碧琴身上的美好,和吴冠中的初恋如此相似,让他瞬间失神。
   吴冠中的初恋,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姑娘,悄悄进入了他的生活,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错过。
   1938年,那时候的吴冠中只有19岁,在国立杭州艺专读书。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西子湖畔的学校不得不向大后方撤退。师生们来到了湖南沅陵,在一个小村庄之中暂时安顿下来。因为长途跋涉,吴冠中的脚生了脚疮,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就近的医院正好也有从江苏撤退过来的医生和护士,吴冠中老家是无锡宜兴的,在医院里面遇到了不少老乡,自然觉得十分亲切。吴冠中常常要来医院换药,时间久了就和医院的张医生熟悉了起来,张医生看上了他们学校的一名女生,常常叫吴冠中帮忙递情书,吴冠中也乐得替他们牵红线。
   吴冠中每次去医院都要经过一条河,当时条件很差,每次摆渡渡河都会弄湿伤口,所以吴冠中这脚疮竟然拖延了好几个月才好。不过,吴冠中对于反反复复的脚疮并不是十分在意,因为在医院他可以看到一位秀气的小护士。这名小护士总是安安静静的,虽然帮吴冠中换了很多次药,但从来没和吴冠中说话。这是吴冠中第一次喜欢一个女生,他生怕自己主动和人姑娘说话太过唐突,显得自己轻浮,而眼看着自己的脚就要好了,吴冠中心里也很着急。
   一个星期天,吴冠中一大早摆渡去了沅陵医院,医院当然是关着门的。吴冠中在门前默默等着,东张西望。这天算他运气好,真的看到了那姑娘从医院里面出来,他鼓起勇气和那姑娘说话:“小姐,请问今天是否有门诊?”
   那姑娘看吴冠中眼熟,对她认真说:“今天医院是休息的,你明天再来吧。”吳冠中忙问道:“小姐尊姓?”那姑娘说:“姓陈。”吴冠中问:“您是江苏人吗。”那姑娘说:“是,南通人。”
   吴冠中第一次和初恋说上了话,又紧张又激动,又欲盖弥彰地解释:“我也是江苏人,因为一直得不到家乡的消息,所以想要来这里打听一下。”那姑娘只是浅浅应了一声就走了。吴冠中方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连姑娘的名字都没有问清楚。
   吴冠中不敢和陈护士搭话,于是他又跑去了医院,问另外一名护士:“请问那位以前给我换药的陈护士叫什么名字?”那女护士给了他一个名字“陈克如”。吴冠中回到学校之后,花了很多心思给陈护士写了一封长信,他知晓陈护士内向,并没有直接在信中表达爱意,只是简单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希望可以和陈护士做朋友。
   信寄过去之后,吴冠中一直没有收到回信,而这个时候艺专又通知学生继续南迁到昆明。吴冠中生怕这一别将来再难遇见,在好友的陪同之下,吴冠中在临行前一天晚上提着油灯,冒着寒风来到了医院,在医院宿舍门外喊着:“陈克如在吗?找陈克如!”
   不一会儿,陈克如护士从楼梯上下来了,可并非吴冠中爱慕的陈护士,而是医院的陈护士长,是一位老太太。吴冠中吓得立马逃了出去,回去之后郁郁寡欢,他给陈克如留下了最后一封信,不得已跟着学校去了昆明。
   到了昆明之后,他收到了陈克如寄过来的信,这位年长的护士长非常诚恳地告诉他:“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行,不可一时冲动,你要找的那个给你换药的陈护士叫作陈寿麟,21岁,南通人,你今后可以直接给她写信,助你如愿。”
   废了多少心思,吴冠中才知道了初恋的名字,从此之后他开始满怀期待地给陈寿麟写信,但和从前一样,这些信从来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在贵阳,吴冠中和好友在街上闲逛之时,偶然遇到了同在逛街的陈寿麟。吴冠中不知道,这可能是上天怜悯他,给他的最后一次和陈寿麟面对面讲话的机会,但吴冠中依旧开不了口。他跟着陈寿麟来到毓秀里81号的一座洋房,于是后来他又给毓秀里81号继续写信,结局依旧是石沉大海。
   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吴冠中和很多同学投入了抗日的宣传之中。日军开始频繁轰炸贵阳,吴冠中生怕陈寿麟受伤,又不敢去找她,就坐在小洋楼前的茶楼里日日的等。也许陈寿麟根本就没有住在这栋小洋房里,因为那以后,吴冠中再也没有见到她。
   抗战结束之后,很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更何况是萍水相逢的少男少女。
   多年之后,72岁的吴冠中在出版社的邀请之下,开始书写自己的回忆录。19岁那年无奈而青涩的苦恋浮上心头,他将这段“单相思”写了下来,这篇文章名为《忆初恋》。几年后,吴冠中回忆录出版,《忆初恋》被一家很出名的杂志转载,因为她的名字、籍贯、曾经工作的医院非常清晰,很快就有人联系上了杂志社编辑,这人便是陈寿麟的儿子。
其他文献
1970年,我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他老人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从1970年到1976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六年。当然,在这之前,与毛主席也有接触。我曾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多次見过他。后来,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不够,就把我调去了。      患了老年性白内障   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好,他的腿走路很困难。1971年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
焦虑和沮丧不仅会在精神上被感知出来,也会非常直观地体现在人们的外表上。近日,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期宅家或因疫情居家隔离,不仅影响精神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皮肤、头发、指甲等多个与颜值有关的健康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切归咎于人体中存在的一种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皮质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十分不利。以往研究发现,心理压力会加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症状,这也为长期
2020年5月8日,画家黄永玉的夫人张梅溪女士逝世于香港,享年98岁。黄永玉手书讣告:“梅溪于今晨六时三十三分逝世……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请原谅我们用这种方式告诉您。”这份讣告虽然仅5行,却包含了70多年的深情。   1924年,黄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半岁后随父母回凤凰老家。他的父亲是当地男子小学的校长,父母诞有兄弟五个,黄永玉排行老大,老二和老四也都是画家。但因为家境贫寒,12岁的黄
猎杀   TikTok(抖音海外版),截至今年4月,在苹果和安卓设备上的全球总下载量已超过20亿次,是Facebook和 Instagram的最强劲对手。   它在全球拥有约8亿活跃用户,其中约1亿的活跃用户在美国。   但现在,TikTok的美国等海外业务可能将被微软收购,这不禁使人想起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的遭遇。      掉入美国陷阱   “我叫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身不由己地成
相信每天都在刷微信的各位,都经常会用到一个代表“OK”意思的手势表情,更不用说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OK”手势也是很多人日常会使用到的手势之一。   可你知道吗?这个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很多国家都通用的手势,如今在美国却不能随便使了——因为你可能会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手势而被扣上“种族主义”者的大帽子,从而成为被美国舆论批斗的对象。   近日,美国一位棒球球迷,就因为在美国NBC电视台的一位黑人主播
生活节奏快,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应酬,在家陪孩子吃饭的次数慢慢减少。研究发现,每周至少与家人共进晚餐3次的孩子,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家庭共餐的好处。近日,美国“男性气质培养网”刊文指出,餐桌上的家教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参与做饭。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在厨房跟着家长身后转来转去,这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又有益于训练独立生活技能。家长可让孩子参与食物制作,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偶尔也可以叫外卖或外
办公室在单位门面楼一楼,门前是长长的绿化带,离办公室最近的是一株樱花和一棵栾树,它们各有各的美。一楼更接地气,更接近风。风经常会把树木的香气和落叶从门缝送进办公室,还不时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昨天上午来上班时,拉开卷闸门,发现里面的玻璃门上居然贴着一只螳螂。螳螂,这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猛一见面,顿感亲切。螳螂见到我们并不惊慌,一直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心事。   我们小
乡下的表弟打来电话,说槐花又开了,快回来看看吧。   啊,槐花開了!又到了槐花盛开的时节了么?   洁白的花朵,醉人的清香……   哦,槐花!令人魂牵梦萦的槐花!   记得儿时,槐花是在“桃花开,杏花落,梨树开花打赤脚,枣树开花吃馍馍”的童谣声中走近我们的——于满目青葱的乡村,于山野牧童随处嬉戏的地方。每年的谷雨时节,初开的槐花便会悄悄地拨开葱茏苍翠的枝叶,娇羞地绽开笑靥:一串串洁白细密的
沐心,70后情感咨询师,美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有风走过》等。  万万没想到,今年因春晚大火的不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央视而是山东卫视,最具话题性的不是某某小鲜肉唱了什么歌跳了什么舞,而是山东卫视春晚小品《海的誓言》。这个小品原意是讴歌“为了群众的生死不顾个人安危”的救捞英雄,却因为小品的一段台词引发众怒,网上群起diss:“这是男权思想和物化女性的行为,堂堂卫视要传递什么价值观!”“老婆是什么?难道
阿富汗,故事仍在继续。   8月17日,阿富汗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宣布自己为“临时总统”,留在阿富汗,仍要组织力量对抗塔利班。   在总统和第二副总统已逃走他国的当口,萨利赫宣传自己“永远、永远都不会向塔利班低头”的姿态,或许是想给那些不服从塔利班的人,营造一丝希望。   但在喀布尔,塔利班已经以胜利者和执政者的姿态,召开新闻发布会了。   相比于1996年那次掌权,这一次,它的公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