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十二首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箭 矢
  就这样突然飞驰而来
  这来自盛夏的白热箭矢
  像一道利刃
  割破梧桐树顶
  一只棕色云雀
  婉转入云的娇音
  就像不可亲见的彼岸
  在海边
  若干灿然的相见
  一堆接一堆如莲的白浪
  飞拥着扑向灼热的足边
  临了被劈成
  冰凉的飞沫一片
  秋
  一个少女在落叶上走
  静静地走
  一缕云朵悠悠
  落上她的肩头
  一个孩子在水边哭
  悄悄地哭
  哭满腹心事的小鱼
  变成五彩斑斓的石头
  一个老人在山岗上笑
  朗朗地笑
  笑这赤山碧野的热情
  终将与上帝的冰冷为邻
  一个年轻的神祇站在半空
  正默默地看
  看这丰盈的巨物
  正蜷缩成古老的
  静默
  一片
  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会比这更美
  月光下,你睁眼时的妙目清辉
  如蹚过黎明的草原
  似穿过冬天的秋天
  没有什么,会比这更绮
  微笑时,你双颊上流淌的漪
  如两口倒映天际的潭
  似两汪深不见底的蜜
  没有什么,会比这更好
  你爱我,与我爱你一般赤金真纯
  如一场大雨遇上另一场大雨
  似一个婴儿搂住另一个婴儿
  白兔之死
  一觉醒来,白兔死了
  玲珑的身体化作雪沫一堆
  泥黑的脚爪柔若细枝
  淡粉色的水晶
  在昨夜,既无大风也无雪霁的
  寂静里
  缓缓碎作无形
  就在昨天,温暖的黄昏
  还是温热蹦跳的一簇
  跟着八岁女孩,在绸缎般的绿地里飞奔
  谁也没有料到
  这是最后一缕暖照
  是大雨纷飞前,落樱的最后一颤
  它一定很冷,在漆黑的夜间
  星辰,渐渐远离它的眼睛
  灯火,在它可怜的体温里无声地燃尽
  无人知晓,更无从喊叫
  它在短短一夜间
  度过我们——
  沉默惊恐的一生
  琵琶湖急雨
  是这雨老了
  还是这半明半灭的白天
  炉火将熄
  水藻绝无可能有这般深幽
  湖脚稀疏的芦苇
  横卧温暖的湖塘
  不再发出扑簌簌的声响
  远游的路人被暮色渐次吹起
  一对对年轻的眼睛
  灵活的樱唇
  在粼粼闪闪的湖面闪动
  那可悲的一闪而逝的洁白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源头
  昔日自称幽兰的白花
  一股浓香发臭
  城墙上无休无止的青藤
  用劲伸展
  只低着头
  高速路旁的女人
  夜晚来临
  车灯如夜鱼闪亮
  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女人
  走在初春的高速路旁
  她弯腰的样子像田里饱满的稻穗
  她的心跟着远去的车轮
  她看见远在南方的儿子
  如今或已身在北方
  此刻正透过灯火的皱褶
  在城市的橱窗里依稀辨认
  她紅肿的面影
  她从不辨高速的来向
  就像门前蜿蜒的溪水
  它们从何而来
  又流向何方
  她在高速的桥洞之下犹疑
  限高三点五米的警示
  于矮小的她毫无意义
  就像她站在自家门前钓鱼的丈夫
  从不在意钩下有没有鱼
  谁也不能看清她
  和她额前皱纹里清晰的忧伤
  时光,岁月
  命运犹如一盏盏一闪而过的车前灯
  先刺伤她双目
  又一一弃她如尘
  与玄奘说
  ——乙未年中秋谒三藏塔
  你是认得我的,大师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我杏仁黄的肤色
  既由这林间余晖点染
  又像来自西天极乐世界
  庞大的光年
  可我却没见过你,大师
  虽然他们不惜重金
  将你塑成千年未变的圆脸,琼鼻,凤眼
  将你温暖的额骨赋予无上的智慧
  置入高耸入云的塔尖
  绕塔右转三圈,便能得偿生平所愿
  你身旁墓碑所摹
  我一个字也不信
  千古第一完人
  说这话的薅须颔首之辈
  必定身在谷底,而心困穹顶之渊
  这是你始料未及的,大师
  二十一世纪的凡俗女子
  挨崖而居
  在千载清风里伸出茫茫五指
  任有关月亮的祷词与寓言
  降落在布满灯塔的滔滔河面
  愿望并没有死去,大师
  而是已不再整齐的良善
  你已看见
  夕阳与晚风制止了禅鸣
  一整条长安街的子民
其他文献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我们难免心有疑虑,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否会对西藏的宗教文化产生影响,多年以后,西藏是否仍然是宗教的西藏和神的西藏?布达拉宫外是否还有磕着长头从塔公而来的喇嘛?大昭寺前是否还有长跪不起的年迈老妇和她的儿子?哲蚌寺一年一度的晒佛大会是否热闹如故?萨迦寺的精致壁画是否还能鲜活依旧?雪顿节上是否还有藏戏可看?我回想着在布达拉宫看日出那个清晨,牵着哈巴狗的富态藏族妇人,背上插着一束
从泛主题旅行,走向专一主题的旅行,主题收缩。表面上是缩小了外延,实际上则扩大了自身的内涵,深化了旅行的感受。执著、痴迷于具体的目标,更专注的主题旅行使得旅行不再是走马观花。  “主题”本身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户外运动偏好,如攀岩、滑雪、骑马等,是最好的旅行主题,同一种运动方式,因更换不同的地域环境,赋予运动本身更丰富的色彩,让运动的感受更加饱满;不同自然地貌景观也可以作为旅行的主题,如探访
旅行,不一定要走很远很远的路,不一定要登上最险最险的山峰,不一定要风餐露宿,才能见到极致的风景,行走的快乐,旅行的惊喜,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于心。烦恼、功利、尘劳的丢弃,潜藏心底智慧的激发,豁然开朗的觉知,茅塞顿开的启悟,就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不同的人由此看到不同的世界,旅行的艺术就是心灵静与净的体验。    地点:福建长汀县南禅寺  净心方式:内观禅修    在现代心理学中,对于人们负面情绪的化解
桂林地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比较发达,在清代以前一直是商品集散地,因此也成就了这个地区许多村落的发展。著名的兴安灵渠,湘桂古道经过之地留存了大量的古镇。古村落,岁月变迁,古商道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商道上的小镇却幸存下来,这些古镇。古村落的建筑形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保留有中国文化的建筑特点,多为精致的木作和砖混结构建筑。  时间安排:三天游览  行车钱路
夏梦尼是勃朗峰脚下最著名的小城,《小王子》里的玫瑰城市,现今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春夏秋冬四季,都可进行骑马,高尔夫,登山,滑雪等丰富的户外活动,这里是世界登山运动的发源地,1786年,夏梦尼的医生M.G.帕卡尔先生和水晶石采掘人巴尔玛首次登上了勃朗峰,自此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络绎不绝,这里成为登山的巅峰之地。
栏目主持/海绵  十八年前,父亲送了我一个望远镜,当我用它对准月亮的时候,才发现月亮上面坑坑洼洼,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丽。  从此,一个当天文学家的梦想渐渐离我远去。人,就是这样子,不断有梦想,又不断地去毁灭梦想,自觉地或不自觉地。  不知道夏子乎把生命交付在灵山顶上的时候,可否想过也许梦有天意。于是我试图把梦想这个词缩小再缩小,减轻再减轻,直到它成为一个安全的、可持续的,不那么离谱的计划。别责
风中的消逝  晨,日光一寸一寸照亮了树梢,红柳林,沙地,突然问金光万丈,林中又传来一声声惊喜的叫声,又是一天,胡杨的节日。    吉普车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在沟沟壑壑的道路上留下一路尘土飞扬的背影。一口气奔到一条大河边。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水面,两岸数十米处是胡杨的森林,各路骑手在此打住,不十分自信自己的马儿是否能在此淌淌水。一辆帕杰罗被推了回来,熄了火,瘫在那儿动不了了,河岸边的看客一片嘻笑声。对岸一辆
让是一个“言字旁”加一个“上”字,虽是一个简单的字,但不只是普遍意义上的“用言行告知别人先”。让,有它自己的真谛。  让是素养礼貌的体现。  那日,我乘坐在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这时,进来了一位老奶奶,她颤颤巍巍地向里走。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一看就知已到了古稀之年。车上的人看见了她,都像是没看见一样——坐着的,要么将头低着朝向窗外,要么装睡觉;站着的大部分都是在看手机。  我缓慢起身,突然车子一个加速
写小说《癫人良云》有四个缘由。一是读法国作家马塞尔·埃梅的小说《呆儿木什》后,内心非常震撼,以至于后来多次翻开《埃梅短篇小说选》,只读这篇小说;二是我村有一个与我同辈的疯子;三是前些天小说家墨人钢与方晓上个月来老家玩,我们在谈禅修时谈到了孙禅伦的禅修方法。四呢当然是黄土路在多年前就开始主持一个小说的栏目“致敬”,到现在还在主持,他以前就希望我也写一个,我一直没写。前些天他又说,丁哥,你写一个致敬小
这是冥冥中的天意。我是命运的傀儡,被一股由未知力量拧成的绳子牵引着,触摸到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到坦桑尼亚来采访并没有攀登乞力马扎罗的计划—我们只是希望能从远处或者只是山脚拍摄它。可是一旦到了这里,却感觉到一种无法遏制的欲望:我要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就好像是钢针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磁铁,等走得近了,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拔……    诺言:命运的指引    如果我能够听得懂山的语言了,那么那一天的下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