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什么?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场创新教学比赛。
  英语课上,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模拟”。其中“模拟联合国”的最多。一团稚气的孩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气宇轩昂地在那里扮演着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他们或通过演讲阐述“本国”观点,或为“本国”利益与对手进行激辩,或与“他国”就一个进出口项目进行协商沟通……总之,他们都竭力在自己的“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每个人都试图成为最亮的亮点。还有的学校展示的是“模拟CEO”,孩子们俨然一副商海老手的派头,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台词,跟谈判对象或正面交锋,或巧妙周旋,让人觉得这些孩子的“财商”委实了得!
  后来,一个乡镇中学出场了。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模拟”课——“模拟买菜”!黄瓜、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小白菜……多少钱一斤?施的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如果一次多买一些可不可以便宜一点?为什么你的西红柿外面红、里面青?是不是涂抹了某种催熟药物……孩子们用英语说着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逗得我不时发出会意的微笑。
  打分的时候,我在心里跟自己说:百分之万的,当然是“模拟买菜”拔得头筹!简直毫无悬念!
  结果出来,却令我大吃一惊!冠军、亚军、季军分别被两个“模拟联合国”和一个“模拟CEO”的学校夺得!
  我心里万分纠结,真想跟那些评委老师坐下来好好谈谈——
  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看重什么?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教育的“兴奋点”不假思索地跟政治、经济捆绑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带着一份朴素的情感欣赏一回朴素的买菜?
  为什么我们总是犯“贪高”“贪大”的毛病?
  为什么我们一不留神儿就会欣然去“权”和“钱”那里去找立场?
  为什么我们不能或不愿预想这些孩子走出校园后在异国买菜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他们做外交官、CEO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们就搞不懂模拟平实生活比模拟帝王将相可爱一千倍?
  ……
  自觉不自觉地,我们就充当起了“华而不实”的情人。
  我们热恋着浮华。我们把在课堂上关照现实生活看成是“没出息”。在英国,我观摩过一堂“食品课”,孩子们庄严地烤面包,庄严地涂黄油,庄严地吃下去。我敢说,这一堂课,必将“投影”于孩子日后每一天的生活。再反观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赠予孩子的,是一个虚荣的戳记,还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孩子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究竟能够“投影”于他日后的哪一段岁月?我们肯不肯屈尊把“教学目标”设定得低一些?我们能不能多修炼一点“平民情怀”?我们能不能少犯或不犯“精英焦虑症”……
  有人把课程改革比喻成“油锅里捞孩子”。我想说,教育的当务之急其实是“油锅里捞教师”。教师不被捞出来,孩子就不可能被捞出来。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教育的价值取向必定出现偏颇。
  ——模拟什么?这真是个问题。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这一次与以往做事风格不同,周鸿祎选择低调入局,却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并在十几天后引来了百度激烈的反弹。  8月16日,奇虎360搜索在没有任何声音的情况下低调上线。在360的逻辑里,凭借360浏览器和网址导航的海量用户,只要把浏览器和导航页面中的搜索更换为360搜索,自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避开百度锋芒,悄悄拿到市场份额之后,再做更大的打算。通过浏览器、网址导航带动搜索业务,之前已被搜狗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