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和主体之一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下面,是本人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有了兴趣才会勤奋努力,才会克服一切障碍,才能有创新的欲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所以教师的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独立思维、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使学生兴趣浓郁、思想活跃。在此基础上启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好比是一艘大船,那么,如何让这艘船又快又稳地行驶”?(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而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方向,改革开放就是动力)学生展开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形成了思维高潮,并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补充、纠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形象地理解了概念。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比较诱发,培养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了突出相反事物的特征、相似事物的差异、知识的重难点,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丰富想象,让学生学会由此及彼,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同时,借助于数据、图表、漫画等直观教学用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但课文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过于概念化,特别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课本中没有充分的事例和数据来论证这一点,因此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我运用比较的手法,并辅之以图表、录像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讨论:第一,从新中国五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和旧中国进行对比;第二,用社会主义能够消灭贫穷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和资本主义始终不能消灭贫富两极分化的事实材料进行比较;第三,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进行比较。这样从具体情节入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比较,自己得出结论,既弄清楚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创新思维也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要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统一的目的,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启迪学生,澄清学生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联系自己思想实际,掌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并在观察大量材料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中,我们选用了王渊的典型事例。1999年2月,18岁的王渊在美国读完高中,因品学兼优,被评为总统学者奖候选人,王渊为此非常高兴。而此项奖的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非美国公民要自愿加入美国国籍才可领奖。王渊一家人都持有绿卡,只要她提出入籍申请,就有资格申领总统奖。但王渊表示,“不愿拿国籍换一个奖”。在谈到未来打算时,她说在拿到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后,返回祖国“为中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通过上述事例,激起学生为王渊“不拿国籍换大奖”的行为叫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紧相连,为伟大祖国的复兴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是每个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疆农十师一八一团中学)
其他文献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是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责任。  作为职高班主任,更有理由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学习、性格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初入小学的新生来说,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对学校课程与学校生活的态度。本文通过一则案例,探索了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干预策略以及家校共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适应;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66-02  一、“林妹妹”不想来上学了 
中学音乐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继续和发展,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间音乐,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歌唱表演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  但,本人在教学中了解到中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音乐欣赏,视听练习等等)反应冷淡,学习兴致黯然,本人还从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中了解到80%的学生却偏爱通俗流行歌曲,导致正常的音乐教
国内某重点高校研一学生,日前自曝部分高校编撰的“专业教材”系导师强迫刚刚入学、专业知识匮乏的研究生参与完成。据悉,这些“专业教材”的编撰过程为上网搜索、参考书抄袭等。  无论对于大学还是大学生,高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既然是教书育人,自然少不了要用到教材。作为常识。要让一个专业领域的精华所在能够真正为学生们所领悟,一本编排得科学合理的专业教材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冯长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为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和建议。   阳光准则: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做到。冯长根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读博士时,就因为导师忙,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机会见面,甚至有时他写了留言条贴在导师的门上,约好什么时间见面,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但
摘要:攻克品行障碍学生转化的难关只有决心和行动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家校勤沟通,争取同事支持,找准学生问题,放大优点,积极表扬,探本求源,对症下药,能使品行障碍学生消除不良行为,重塑自我。  关键词:品行障碍;家校合作;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60-03  一、案例介绍及分析  操场上,吾愿(化名)做操
又是一年招生时,笔者所在大学的附属高中门口,早已成了“招生大集市”。放眼望去,各个大学的招生横幅更是气派非凡,一路飘扬。大大小小的招生摊位也挤满了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们,联想到笔者当年的经验,不仅为这些考生与家长们感叹,说的好听的可不代表一定货真价实!  这些年,大学生一直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不仅大学的就业机构忙得焦头烂额,社会和国家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这个就业难的问题,却逐渐演化成了解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一个教语文的,除了当班主任时适当关注一下学生的科学成绩外,很少去留意科学老师如何教科学,学生是如何学科学的。有一次,学校举行全市科学观摩课活动,“各路高手”云集。因有余暇,我便溜进去听了几节课。人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次热闹还真“看”对了。听后,思维如过了“电”一样,觉得科学老师上课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借鉴。现陈述如下:  案例1:“功”的教学片段  师:“功”
摘要:介绍了MAX PLUSⅡ软件的优点,并将基于该软件的实验引入《数字电路》教学,进行了理论教学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探索,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MAX PLUS;数字电路;仿真;教学    《数字电路》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为培养应用型的电子技术任意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数字电路》的教学已经
摘 要:通过对广西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交往障碍、适应欠佳、忧郁、学习缺乏热情等方面。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教育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给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