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毒素氨基端389个氨基酸-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靶向毒素的克隆表达及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阻止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寻找物质基础.方法 提取灭活的白喉杆菌DNA和12周胎脑皮质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389个氨基酸(DT389)的基因片段及编码18kd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的基因全序列,将两基因先后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含有DT389-hbFGF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纯化鉴定表达产物,噻唑蓝(MTT)试验检测其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不同剂量融合毒素所致HLECs成活率及细胞死亡形式.结果 扩增得到DT389基因片段及hbFGF全基因序列;构建了DT389-hbFGF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对HLECs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半数致死量为3.8×10-11mol/L,所致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以凋亡为主.结论 DT389-hbFGF免疫毒素克隆表达的成功为药物促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抑制后发障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玻璃样钙化物质出现在视乳头部位称为视乳头玻璃疣(drusen of the optic disc),大多数患者为双眼发病,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期刊
在AcrySof平台基础上,通过更薄的非球面光学面设计使视觉质量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临床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奴卡菌性角膜炎(Nocardia keratitis)罕有报道[1].2005年5月我院收治了1例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的LASIK术后奴卡菌性角膜炎患者。
期刊
期刊
眼动脉阻塞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疾病之一,临床罕见,我科在会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眼科学博士生导师徐国兴教授主译、Jack J Kanski教授主编的《临床眼科学》已经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有16章,涵盖了临床眼科的全部内容,每章节疾病的开头都有临床应用解剖与生理的概述,便于读者对有关疾病的理解,精选的眼病典型体征及手术解剖层次的彩色照片尤为精彩,图文并茂、图片颜色清晰逼真、图解文字颇具匠心。书中除对各种眼病的病
期刊
目的 评价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97例(183只眼),按术前柱镜度数分为3组:1组(-0.50~-1.00 D)79只眼,2组(-1.25~-2.00 D)70只眼,3组(-2.25~4.00 D)34只眼;按术前柱镜轴向分为组A(循规散光)106只眼、组B(逆规散光)43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年,于2005年9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幼年时曾行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其母和姐均患相同疾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