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作文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探究,必引起每位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途径探究;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教作文难教,学生写作文也难。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受环境的制约,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写作教学及中学各阶段目标
写作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和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写作教学是按照教学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探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效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中学作文的教学目标要有整体规划。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应该是简明和具体的。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习惯,达到逐渐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修改和复述文章来积累写作技巧,初二阶段的学生锻炼拟写作提纲培养其构思谋篇的能力,而初三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的任务,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效率的综合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能全神貫注,积极思维,只有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巨大源泉。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大多对生活中有意义的事视而不见,不能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不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得失,写作时头脑往往是一片空白,言之无物。写日记就成了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其实,学生的心理世界还是十分丰富细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地引导,教学生们如何观察,怎样感悟,启发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像老舍先生讲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在深入生活、认识社会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指导学生从书籍和资料中积累写作素材。唐代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写作的前提,因此,学生要花一定的时间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还应坚持做读书卡片,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把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进行分类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认识,学会表达,提高技巧。有着这样平时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深度、有底蕴,而且言之有物。
四、放宽写作质量要求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所以我认为,高屋建瓴地来指导写作,唤醒学生写作方面的主体意识——作家意识,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才是解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佳方法。教学实践中,我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多老师喜欢布置这样的写作:看一场电影,要写深刻的读后感;参加一次郊游,要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过国庆了,非写一篇“国庆见闻”不可。如果对于这些限制,学生并不乐于接受,那就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真情流露。
《初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因此,我们对中学生的作文要求可用八个字:“畅所欲言,情感真实”。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百姓高尚的情怀,可以写骗子的虚假言行;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真实的亲身经历;可以写与老师(同学、朋友、父母)说的悄悄话等等。当我们还学生以创作的自由,当我们以赏识的心去看学生作文时,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纯真率直格外动人,学生的异想天开妙不可言,学生的精神世界美不胜收。放宽质量要求,提倡当堂成篇。过分强调写出优秀作品,无疑会降低许多学生写作的兴趣,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习作能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自己,不弄虚作假,有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就算得上好作品。我们提倡每次习作训练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到当堂成篇。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可用波浪线划出自己最满意的词句,也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评或需要老师指导与帮助的地方,还可在作文后写出本次作文最成功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不去盲目乱抄作文来应付了。
五、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作文教学离不开点评、总结。作文也好,著作也罢,都离不开读者,离不开交流。试问哪部名著不是拥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只有大浪淘沙,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后,才使它能够脱颖而出。所以,做好一节作文讲评,甚至比写作更为重要。教师每次讲评可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两篇学生佳作,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同时要踊跃发言,指出其优劣。这篇作文还有哪些更改的空间,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写的更好,这时,大家集思广益,在交流合作中开拓视野,交流心得、收获写作喜悦,养成良好品行。
六、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对作文教学各环节做认真的思索,教会学生放眼生活,多读书、勤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冬炎.谈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教学参考,2011.
[2] 李妲嬛.谈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读写算,2012.
[3] 周祥岚.浅谈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3.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途径探究;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教作文难教,学生写作文也难。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受环境的制约,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写作教学及中学各阶段目标
写作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和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写作教学是按照教学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探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效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中学作文的教学目标要有整体规划。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应该是简明和具体的。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习惯,达到逐渐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修改和复述文章来积累写作技巧,初二阶段的学生锻炼拟写作提纲培养其构思谋篇的能力,而初三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的任务,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效率的综合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能全神貫注,积极思维,只有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巨大源泉。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大多对生活中有意义的事视而不见,不能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不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得失,写作时头脑往往是一片空白,言之无物。写日记就成了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其实,学生的心理世界还是十分丰富细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地引导,教学生们如何观察,怎样感悟,启发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像老舍先生讲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在深入生活、认识社会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指导学生从书籍和资料中积累写作素材。唐代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写作的前提,因此,学生要花一定的时间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还应坚持做读书卡片,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把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进行分类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认识,学会表达,提高技巧。有着这样平时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深度、有底蕴,而且言之有物。
四、放宽写作质量要求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所以我认为,高屋建瓴地来指导写作,唤醒学生写作方面的主体意识——作家意识,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才是解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佳方法。教学实践中,我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多老师喜欢布置这样的写作:看一场电影,要写深刻的读后感;参加一次郊游,要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过国庆了,非写一篇“国庆见闻”不可。如果对于这些限制,学生并不乐于接受,那就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真情流露。
《初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因此,我们对中学生的作文要求可用八个字:“畅所欲言,情感真实”。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百姓高尚的情怀,可以写骗子的虚假言行;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真实的亲身经历;可以写与老师(同学、朋友、父母)说的悄悄话等等。当我们还学生以创作的自由,当我们以赏识的心去看学生作文时,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纯真率直格外动人,学生的异想天开妙不可言,学生的精神世界美不胜收。放宽质量要求,提倡当堂成篇。过分强调写出优秀作品,无疑会降低许多学生写作的兴趣,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习作能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自己,不弄虚作假,有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就算得上好作品。我们提倡每次习作训练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到当堂成篇。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可用波浪线划出自己最满意的词句,也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评或需要老师指导与帮助的地方,还可在作文后写出本次作文最成功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不去盲目乱抄作文来应付了。
五、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作文教学离不开点评、总结。作文也好,著作也罢,都离不开读者,离不开交流。试问哪部名著不是拥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只有大浪淘沙,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后,才使它能够脱颖而出。所以,做好一节作文讲评,甚至比写作更为重要。教师每次讲评可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两篇学生佳作,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同时要踊跃发言,指出其优劣。这篇作文还有哪些更改的空间,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写的更好,这时,大家集思广益,在交流合作中开拓视野,交流心得、收获写作喜悦,养成良好品行。
六、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对作文教学各环节做认真的思索,教会学生放眼生活,多读书、勤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冬炎.谈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教学参考,2011.
[2] 李妲嬛.谈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读写算,2012.
[3] 周祥岚.浅谈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