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手术室临床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数字化手术室临床信息共享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实施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5 —8月实施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移动工作站进行术中数据采集,试验组采用数字化手术室临床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护士视频采集准备工作耗时、医生编辑及下载视频耗时、使用者满意度分值。

结果

手术室护士视频采集准备工作平均耗时由(10.040±1.641)min降至(3.460±0.9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6,P<0.01)。医生编辑手术视频时间由(32.360±3.795)min降至(11.580±2.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5,P<0.01)。医生下载手术视频耗时由(9.780±1.329)min降至(9.540±2.3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使用者对术中视频采集及观摩工作满意度分值由(99.400±1.846)分升至(99.948±0.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1)。

结论

数字化手术室临床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手术过程全面数字化记录,规范手术音视频资料管理,缩短护士准备、医生编辑手术音视频资料时间,提供病例研究的实时数据,提升学术交流、教学培训效果及医护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神经性厌食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2016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1例神经性厌食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anorexia nervosa"和"severe malnutrition"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以来的相关文献,系统性
目的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重症监护逐渐增加,其作为单一持续镇静药物时的长期效应尚无明确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长时间应用右美托咪定为唯一持续镇静药物时,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撤药策略及戒断反应风险因素。设计回顾性病历分析。场所大型单中心四级儿科医学院。对象共纳入382例患儿;<18岁且于PICU内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PPV)期间仅静点右美托咪定镇静>24 h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内不同时间点的睡眠状况和心理弹性状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6年5月—2016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患者根治术后出院前、化疗开始后1、3、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睡眠质量
目的设计一种防水防护袖套,克服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洗澡不便、易浸水、导管压伤等缺点。方法选取2016年1—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置管的200例PICC置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防护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保护气垫和专用透明防水袖套在沐浴前保护,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污染例数和并发症例数。结果对照组的创面污染例数和并发症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首次下床活动的最佳时间,为临床剖宫产术后活动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行剖宫产的产妇531名,随机分为3组,第1组(A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6~8 h,第2组(B组)为术后9~11 h,第3组(C组)为术后≥12 h,对3组产妇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产妇舒适度和疼痛评分进行评定。
期刊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日增加,是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在药物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同时,非药物疗法改善睡眠质量成为研究中新的热点。通过对改善睡眠的护理措施进行文献查阅,发现作为中医护理技术之一的刮痧疗法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对刮痧改善睡眠的中医理论基础、生物学机制、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刮痧疗法在社区保健项目的推广普及提供指导借鉴。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5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患者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SLE患者睡眠质量得分为(10.04±5.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长期随访及儿童哮喘预后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科门诊治疗并积极配合护理干预的哮喘患儿100例进行随访,观察周期为10年,研究期间记录治疗开始时、药物治疗结束时、随访第6年和第10年的情况。每次随访评估的内容包括哮喘症状评分(采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的症状评分标准)、鼻炎评分(参考世界变态反应组织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患者影响睡眠的因素,为减轻患者失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病区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对13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失眠状况显著。影响睡眠因素主要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负担、不安全感、经济负担、躯体疼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