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学《孔雀东南飞》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雀东南飞》长期以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李若水同志认为刘焦二人为爱情投水、自缢的做法是极端行为。本文从兰芝的表现、仲卿殉情的可贵、故事的悲剧性审美价值、焦刘殉情对于追求自由与民主这一思想认识发展的历史意义四个角度来说明:就《孔》诗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走极端”的行为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审美价值
  
  《孔雀东南飞》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而感动。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教材编写不断改进的今天,该诗仍然是高中教材一个必不可少的篇目。对《孔》诗怎样教学的问题,也引起了语文教学同仁的关注。
  李若水同志的大作(见《中学语文》2004年第三期第48页),认为教学《孔》诗,应注意“培养孩子们一种中庸、平和、温情、热爱生活的心态”,看法新颖独到,确有可贵之处。但是,把刘焦二人的做法看作是“双双自的极端行为”,本人不敢苟同,下面略陈一二,以乞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刘兰芝自身绝非无礼节,举动也不自专
  
  刘兰芝、焦仲卿双双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而殉情,按照焦母,也是李若水同志的说法,是“无礼节”和“行动自专由”的表现,因为他们竟然置双方的父母兄弟(或任何人)的利益于不顾。但是,即便在被驱遣之后的临回娘家之前,与婆婆告别时,哪怕“阿母怒不止”,仍“念母劳家里”,苦心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刘兰芝的这种做法,我们总不能说是无道德、无礼节吧?对于“夜夜勤作息”、“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而焦母“故嫌迟”的刘兰芝,谁能说是无能?兰芝面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婆婆,已经没有任何反抗,忍气吞声地强作欢颜回娘家了,这完全是顺从了焦母的心愿,又谈何“举动自专由”?
  回到娘家后,首先回绝了县令家的媒人,也是兰芝含泪将实情告诉了阿母,得到阿母的理解和赞同之后,由阿母去表白的,并非“举动自专由”。其后太守家来说媒,阿兄“怅然心中烦”,兰芝就表示“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这已经是完全顺从了,又怎么能说是“举动自专由”?及至被逼迫到即将改嫁,眼看和焦仲卿的婚姻已彻底破灭,毫无希望才不得已“举身赴清池”,如果他们在生的时候,别人能够给一点“自专”的权利,这个悲剧就绝不会发生。
  
  二、焦仲卿殉情的可贵在于为官不舍“糟糠之妻”
  
  焦仲卿在太守衙门里,虽说只做一个小官吏,但在距今近两千年前的汉末建安时期,已经是不简单的了,即便是阿母为其精心安排的“可怜体无比”的“东家贤女”秦罗敷,也不能使他动心,既然与兰芝“结发同枕席”,也就只希望能“黄泉共为友”,焦仲卿对爱情如此忠贞,正是人们常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也该算是一种美德吧。历史上的此类佳话虽说不多,但也不难看出其传统性。从反面来看,一旦飞黄腾达之后便忘了结发妻子的陈世美,被斩之后,无人觉得惋惜,正说明这一点。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焦仲卿这样的人对爱情如此的忠贞,为什么不可以教育学生去学习呢?
  
  三、从审美价值的角度看,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故事的价值就在于:这是一个悲剧!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如果刘焦双双隐忍苟活,不为爱情献出生命,焦仲卿暂且不说,刘兰芝最后嫁给太守的“令郎君”,日后如果夫妻和睦,白头偕老,也不过是“中途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最多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如果太守的“令郎君”纳个三妻四妾(这在当时也非难事),就无自由幸福可言了。无论怎样,只要他们不双双殉情,时人又缘何会“伤之”而为诗呢?两家又凭什么去认识到夫妻恩爱的极其宝贵而成全他们,将他们合葬呢?那坟墓周围的松柏与梧桐树上,双飞鸟夜夜相向鸣,使得“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不正是这一爱情悲剧无限感人的力量之所在吗?
  换一个角度说,历史上象刘兰芝与焦仲卿这样被父母活活拆散的恩爱夫妻,肯定不会是少数,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走极端”,没有造成有“血腥味”的悲剧,反而不能感动时人,无论在历史作品,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不多见,偶尔见到也不感人。我们不片面地认为“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是,从建安中的时人,到徐陵、郭茂倩,对爱情价值的认识,也许是“神圣到可以置任何人的利益于不顾”,才为之作诗,将诗选入集中。我们今天进入了21世纪,对爱情价值的认识,虽说不“神圣到可以置任何人的利益于不顾”,但也不致于不忠贞吧?否则,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篇又凭什么飘洋过海,跨越国界,甚至跨越民族的界限,为世人传诵呢?
  
  四、从思想认识的发展历史看,刘焦爱情故事的意义,正在于双双殉情的这种“走极端”的“血腥味”
  
  李若水同志的文章承认:“焦母以自己的好恶包办儿子婚姻的陈规陋习已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试问,是怎样被扫的?是谁扫的?
  本人认为:如果没有人追求民主、自由、幸福和解放,并为之作出牺牲,这一种牺牲,有时是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得生存,也就如李若水同志所主张的“不走极端”,但更多的还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才能使后人看到其所追求的宝贵,认识其价值,从而反思,从而醒悟,进而继承前人未竟的事业,为人生最宝贵者而奋斗,才使得社会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见《记念刘和珍君》),如果人人都怕“走极端”,不当“木材”,哪来的“一小块”?如果不是刘焦双双殉情,又怎么会“时人伤之”,怎能让后人认识到爱情、自由、幸福的宝贵呢?
  刘焦爱情悲剧的意义,还远不止于爱情,关键还在于追求思想的解放,追求自由与民主。李若水同志的文章说:《孔》诗“初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但在之后的《昭明文选》和刘勰、钟嵘的评论里都未提及。只是到‘五四’运动时期,由于它适应了反封建斗争的时代需要,才受到重视。”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不是还有一首《焦仲卿妻》吗,虽然个别字句有出入,但也还被世人认为与《孔雀东南飞》是同一首诗。
  如果说“到‘五四’运动时期,由于它适应了反封建斗争的时代需要,才受到重视。”那就更加体现《孔》诗的价值了。因为,“五四”运动,不止是阶级斗争,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具有政治色彩的阶级斗争,如果只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所谓革命,对于具有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其意义尤其没有“五四”运动这么深远。
  “五四”运动是思想的解放,是传统的封建迷信与全新的科学思想的分界,是封建专制的结束,是民主自由的真正开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五四”这样一场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领域的深刻革命,就不会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繁荣昌盛,还有待于将来。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的《孔》诗,能够适应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刘焦双双殉情的悲剧,能够在近两千年以后,得到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后人的重视,其意义已经是足够深远的了!这样的“走极端”,又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是完全可以逃生而不必“走极端”接受斩首的,他所认定的人生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一死来唤醒民众:我们的祖国已到了必须变法维新的时候了!
  综上所述,就《孔》诗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来说,关键不在于是否“走极端”,而在于教育学生:如何根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需要,明辨什么是“走极端”,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者简介:杨德勇,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五疑教学法”是以新课改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教育心理 教学模式 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疑才有所思,有思才有所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网2019年4月11日消息,OECD于当日发布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完善初任教师准备制度》(A Flying Start——Improving Initial Teacher Preparation Systems)報告。报告指出,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帮助所有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各国需要建立和维持一个持续的教师准备制度,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尽管有效的
【摘要】写出见解新颖深刻、观点富有启发性的作文,既是写作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要求,又是衡量一个中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准。只有密切关注生活、掌握分析方法、进行超常立意,才能打造具有启发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观点,取得作文的成功。  【关键词】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分析方法;超常立意    2001年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昱参加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在谈到得满分的体会时说,面对高考作文题
【摘要】高中生在记叙文中叙写的虽是生活真事却没有真情流露,其根本原因是写作主体的缺失,即学生缺少对“自我”的认知。“内省反思”“自我知觉”“因果归因”是从心理学角度认知“自我”、丰富“自我”的方式,也是让“我”回归文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省 写作主体 自我知觉 因果归因    我整理着书,门吱嘎开了。母亲用平常而又陌生的话语说:“放学了。”“嗯。”只是看了一眼她。我注意到她看着我,用迫不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本身即是课程。”语文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造与重构。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笔者以为采用多种方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实现有效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即“整”之有法,“用”之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 
【摘要】2008年高考文言文考查,严格遵守考试大纲,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等,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详加盘点2008年考情,有助于提高2009年备考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试题 设题特点 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文言文部分的考查,
【摘 要】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是语文高考测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完成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首先要求考生要读懂文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题目。本文针对考生如何整体把握文意阐述了两点认识。首先阐明了考生要读懂文章所应把握的两个目标,即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指明了考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两个方法,即分析段首句和段尾句,挖掘考题信息。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整体把握 内容 主旨    现代文
[摘要]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追求三重“境界”:让学生学会感动,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让学生学会思考,做一个理性思维的人;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想像,做一个个性激扬。充满创新精神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关怀 情感丰富 理性思维    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字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普通中学难以落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结合本校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提出为学生搭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以弥补与一些重点中学在硬件上的不足,有效地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支撑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平台 语文能力    一直以
摘 要:人工智能自引进教育领域以来,其发展潜力与价值已得到广泛验证且取得较大成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4月发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赖人工智能:前景与挑战》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从现状看,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及教育系统三个层面发挥了巨大价值。从影响看,人工智能推动了正规教育系统进一步变革知识与技能。从前景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各国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