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德行,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发挥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中的先天优势。然而实际教学中,美育常常被忽视,审美教育全面落实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发现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美;灵活施教,引导学生创造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认识、发现美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更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本质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德性,形成坚强美好的人格品质。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想象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优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使其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先天优势。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审美性,美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中既包括山川、风物之自然美,同时还包括风俗、情怀之社会美,对于培育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优势。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审美教育,能够将教育教学从单纯的智力教育中跳脱出来,引导学生感知文字、感受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开拓、智力得到开发,从而更好的迎接成长带来的挑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可以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发现美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每个学生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因而其发现美的角度、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沟通、交流,共同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等各方面的美育元素,从而最大程度的发现“美”,也让“美”能够覆盖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美育效果。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通读课文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里都找到了哪些‘美’?又美在哪里?”。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提出“草原的景色美”,因为“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有的小组提出“草原的人儿美”,因为主人们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热情的主人“倒奶茶、摆奶豆腐、段手抓羊肉……”;等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草原景色的美,更能够深刻感受“蒙漢情深”,各个民族团结一家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美,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
  (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悟美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从具象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美”,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美,还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形象、直观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其具象思维平稳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对美有更深刻的感受。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课本剧的方式,将课文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学生创设一个课本剧情的情境。学生通过进入到情境中,能够更好的感受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回答,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深谋远虑的智慧;喜欢廉颇,因为知错就改,勇于承担。学生能够从两个人物身上感受到具有的美好品质,也深刻感悟到这些美好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带给学生更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灵活施教,引导学生创造美
  核心素养视域下,审美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发现和感悟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最终具备审美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施教,让学生实现基于个性的美的创造,才能够真正使其具备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部分“我的心爱之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脱离于单一的文字习作,让学生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爱之物,比如用画笔画出来,拍摄照片打印出来,手工做出来……,然后为其配上展示旁白,在班级进行展示,为同学讲解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样一来,将创作搭配写作,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有物可写,解决学生下笔难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心爱之物的图画、照片等创作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心爱之物带来的美好,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化推进,学科教学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学科优势,切实落实审美教育,完成语文学科美育教学任务,使小学生具备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静.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渗透——以教师“助产士”视角解读[J].林区教学,2020(04):69-71.
  [2]冉小琼.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38-39.
  [3]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45-50.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笔者认为,我国是制造业规模大国却还不能算是制造业强国。各行业的产品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科研能力还相对较弱,现在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企业大胆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创立有生命力的品牌,还有政府相关报告提出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知是行之始”,课堂上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外,在情感态度层面,从小培养学
【摘要】家庭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家庭作业缺陷明显,教师应适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改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将针对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问题;设计策略  提到家庭作业,家长和学生痛苦不堪。家庭作业布置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学以致用,拓展延伸。那
【摘要】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本文重点讨论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原因,同时提出一些防治策略。  【关键词】校园欺凌行为;现状与原因;防治策略  校园欺凌事件中,在校学生是关键群体。校园欺凌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和家长也尤为重视。2017年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生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心理更健康,我作了以下尝试: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养健全的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教学以阅读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进行引导。教师需要提前做好:首先为学习古诗词做好准备,即大致了解诗人创作背景;其次朗读,即在朗读中读出节奏、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最后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即在读中感悟。以此,最大限度地基于语言建构的教学策略价值。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基于语言建构的教学策略;三个方向  “古詩词”向来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
【摘要】以《我的拿手好戏》教学设计为例,展示“动力学—操作性—成功感”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动力;通过写作思维操作技术,进行作文思维、写作思维的建构;通过作文互改师评的肯定褒奖以及广义发表,产生习作成功感。  【关键词】动力激趣;思维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模型  在理念和做法上,马正平先生提出的“动力学—操作性—成功感作文教学模型”是一个“课程—教学”模型,它的独到之处在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古诗词鉴赏成为小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领悟诗词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和动态之美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三种古诗词教学方法,以充分地提升小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小学生;古诗词;教学质量  古诗词的学习过程能为小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能从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到古典文学之美,因此学习古诗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需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让语文课堂更多姿多彩。笔者就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把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视野,扩
【摘要】本文结合省级数学专项课题“‘读懂高中数学教材’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过程,阐述了读懂数学教材的意义与价值,阐述了《学习设计》编著的思路与使用的方法。“数学教材”是最优秀的老师,读懂数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向“数学教材”请教的过程。《学习设计》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完成《学习设计》的过程就是跟导师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模式;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
【摘要】民间传统游戏蕴涵着丰富的智慧资源和文化底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当中,即促进民间传统游戏在课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构建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园本文化。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民间传统游戏内容丰富、取材简便、娱乐性、教育性较强,承载了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