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可怜的只有11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很愿意同一只白鼠玩耍并敢用手抚摸它。实验开始后,每当他用手抚摸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用铁锤猛击铁板使其发出较大的声响。没多久,他就形成了对白鼠的恐惧,一看到白鼠就露出害怕的表情。继而,这种恐惧反应又泛化到别的东西身上,如白兔、带绒毛的玩具、毛皮大衣。
可以想象,这个可怜的小人儿长大以后,尽管知道这些毛茸茸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怕的,也会莫名其妙地厌恶、排斥。
习得的厌恶
厌恶或者害怕是人类本能的情绪反应,谁人没有恐惧、孤独的时刻?但是我们厌恶或者害怕什么,却是后天习得的,没有没来由的讨厌和反感。早在1920年,行为主义的先驱华生所做的上述经典的恐惧形成实验就说明了这点。这个有些残忍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恐惧情绪可能是通过形成某种条件反射而习得的。仔细回忆一下,好多讨厌的事情总是与某种不好的经验发生联系。例如,有一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吃菜花,她称之为恶心花,一听到名字就想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就是她很小的时候,吃过有菜花的菜,之后开始呕吐,难受了一整天,以后她就再也不吃菜花了。菜花本身无罪,但是恰好赶上了小主人公的呕吐,一旦与这种不良情绪联系起来,就从此与小主人公绝缘。
注: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应;CS-条件刺激;CR-条件反应
图2:行为主义疗法消除厌恶
研究并未止于此,研究者还发现,通过形成厌恶的方法能避免某些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约翰·加西亚和他的同事就利用这种方法成功阻止美洲小狼吃绵羊,他们把用羊皮包裹的有毒羊肉汉堡放到羊圈四周,吃到这些羊肉汉堡的狼都生了病,出现呕吐,并立即对羊肉产生了厌恶。后来,它们一看到绵羊就恶心,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攻击绵羊了。
镜子的妙用
形成厌恶也不一定要与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相联系。一位心理学家就曾利用镜子进行厌恶治疗,也解决了大问题。当时纽约的一栋摩天大楼的电梯按钮总是坏得很快。人们虽已看见电梯按钮已经亮了,还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像别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术指”按一下,电梯才会来。老板在电梯旁贴很多告示,都没有效。最后一位心理学家在电梯门上装了一面大镜子,轻易解决了问题。只要人们一站到镜子前,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镜子前都成了绅士、淑女,耐心等待电梯。真的是镜子的功劳吗?心理学家笑笑说:“因为谁都希望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一个美好的形象,很少有人会故意地做出某些恶形恶状。他们出现这种恶形恶状,只是苦于不自知而已。”这就是镜子的妙用。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实在是个很好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拿来用于家庭教育。当孩子蛮不讲理发脾气时,你可以在事后把他们的行为模仿给他们看,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再说给他们听。当孩子知道自己当时的形象后,他们的良知就可能促使他们去改正不良行为。
不仅如此,用形成厌恶条件反射并佐以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法,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问题。美国教育影片《时钟的柳橙》就表现了利用厌恶疗法矫正不良少年暴力行为的情形。在治疗中,强迫这些少年观看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力镜头,并同时给他们厌恶刺激。就这样“治疗”几次之后,这些少年实际看到暴力行为时,就会莫名其妙地头痛,或者浑身感到不舒服,从而使他们彻底厌恶暴力、远离暴力。
厌恶实验虽然只是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它产生的效应却远远超越了实验本身。特别是在教育中,学生们许多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对积极的行为给予鼓励,对消极的行为给予厌恶的惩罚,就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行为。本文只是简单地对厌恶实验及其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如果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困扰,还是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可以想象,这个可怜的小人儿长大以后,尽管知道这些毛茸茸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怕的,也会莫名其妙地厌恶、排斥。
习得的厌恶
厌恶或者害怕是人类本能的情绪反应,谁人没有恐惧、孤独的时刻?但是我们厌恶或者害怕什么,却是后天习得的,没有没来由的讨厌和反感。早在1920年,行为主义的先驱华生所做的上述经典的恐惧形成实验就说明了这点。这个有些残忍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恐惧情绪可能是通过形成某种条件反射而习得的。仔细回忆一下,好多讨厌的事情总是与某种不好的经验发生联系。例如,有一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吃菜花,她称之为恶心花,一听到名字就想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就是她很小的时候,吃过有菜花的菜,之后开始呕吐,难受了一整天,以后她就再也不吃菜花了。菜花本身无罪,但是恰好赶上了小主人公的呕吐,一旦与这种不良情绪联系起来,就从此与小主人公绝缘。

注: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应;CS-条件刺激;CR-条件反应
图2:行为主义疗法消除厌恶
研究并未止于此,研究者还发现,通过形成厌恶的方法能避免某些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约翰·加西亚和他的同事就利用这种方法成功阻止美洲小狼吃绵羊,他们把用羊皮包裹的有毒羊肉汉堡放到羊圈四周,吃到这些羊肉汉堡的狼都生了病,出现呕吐,并立即对羊肉产生了厌恶。后来,它们一看到绵羊就恶心,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攻击绵羊了。
镜子的妙用
形成厌恶也不一定要与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相联系。一位心理学家就曾利用镜子进行厌恶治疗,也解决了大问题。当时纽约的一栋摩天大楼的电梯按钮总是坏得很快。人们虽已看见电梯按钮已经亮了,还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像别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术指”按一下,电梯才会来。老板在电梯旁贴很多告示,都没有效。最后一位心理学家在电梯门上装了一面大镜子,轻易解决了问题。只要人们一站到镜子前,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镜子前都成了绅士、淑女,耐心等待电梯。真的是镜子的功劳吗?心理学家笑笑说:“因为谁都希望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一个美好的形象,很少有人会故意地做出某些恶形恶状。他们出现这种恶形恶状,只是苦于不自知而已。”这就是镜子的妙用。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实在是个很好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拿来用于家庭教育。当孩子蛮不讲理发脾气时,你可以在事后把他们的行为模仿给他们看,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再说给他们听。当孩子知道自己当时的形象后,他们的良知就可能促使他们去改正不良行为。
不仅如此,用形成厌恶条件反射并佐以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法,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问题。美国教育影片《时钟的柳橙》就表现了利用厌恶疗法矫正不良少年暴力行为的情形。在治疗中,强迫这些少年观看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力镜头,并同时给他们厌恶刺激。就这样“治疗”几次之后,这些少年实际看到暴力行为时,就会莫名其妙地头痛,或者浑身感到不舒服,从而使他们彻底厌恶暴力、远离暴力。
厌恶实验虽然只是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它产生的效应却远远超越了实验本身。特别是在教育中,学生们许多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对积极的行为给予鼓励,对消极的行为给予厌恶的惩罚,就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行为。本文只是简单地对厌恶实验及其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如果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困扰,还是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