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天然地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素质德育转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对我国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做好新时期的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
1、学生个性化增强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虽然某些人批评当代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智商、没情商”,“有欲望、没追求”可能有些严重,但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又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独生子女固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自出生起,他们就是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受到太多的呵护,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百般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唯恐他们受半点委屈,导致依赖性太强,且很少有大的挫折,上大学后,需要独自学习生活,不再是中心,感觉失落,不太适应大学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家长心里的希望和明天,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事,也关系着全家的前途和命运,致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家长太多和太大希望,在残酷的竞争中,感觉太大的压力,进而形成脆弱、敏感、孤独等心理压力。此外,当代大学生普遍的价值取向趋于实用和功利,个性偏执,自我,团队精神淡漠,这些都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新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其生理发展基本上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心态积极,认识能力高度发展,感情丰富反应强烈而又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开放式、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哲学、经济学、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流派的多渠道渗入,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并不了解,对我国的国情和大多社会历史问题由于缺乏体会,并不真正了解,易受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容易产生国外民主自由文明,而国内这不好,那不是等错误感觉,甚至是民族心理弱化。对多元文化的思想观念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帮助教育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信息网络化加快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当今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无人不网,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同时,也收到许多无用的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带有色情、暴力性质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某些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少大学生整天沉溺于上网聊天,心甘情愿地退出现实生活,把自己“困在网中央”,而出现情感自我迷茫。沉溺于玩游戏,不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而且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冷漠、自私、孤僻、仇视等心理问题,降低了大学生的实际社会交往能力,淡化人际感情,减弱社会责任感,有的因此而辍学,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个新问题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依赖网络,什么都寄托互联网,习惯在网络上直接寻找、复制、抄袭,而不是埋头图书馆苦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意义的体验偏差,剪刀加浆糊就可以对付作业问题。
4、德育形式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困惑
现实德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而被功利化了。德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被作为考试的内容,对这些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尽可能一字不差的复述成为考察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高低的方式和标准。这样,人们接受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提升德性,德育增加了人们的道德知识,而不能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的行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1、管理上的新思路
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生工作系统,如学生工作部门、学生群团组织、德育教育与研究机构、各院系学生工作系统、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服务系统及正在发展的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等。
2、理念上的新思路
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改变“你打我通,你讲我听,你管我从”的被动工作局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保障和维护学生利益,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实现由对学生的“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由“包办管理”到“参与式”管理,由“共性管理”到“个性管理”上来,这是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工作新思路
抓落实就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落实,就是要落实到从事教育的教职工,落实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就是要身体力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宗旨,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去,努力为学生办实事,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作风。学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组织力量着重抓好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要面向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性地开辟新思路,在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上下真功夫,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三、结束语
学校要全面开展对学生的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广大学生识大体,懂全局,深刻认识世界的形势和我国的国情,正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思想准则和成才取向,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的各级组织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多采、生动活泼、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5.
[3]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4]马焕秋.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5]姚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6]骆郁廷.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
[关键词] 高职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对我国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做好新时期的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
1、学生个性化增强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虽然某些人批评当代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智商、没情商”,“有欲望、没追求”可能有些严重,但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又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独生子女固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自出生起,他们就是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受到太多的呵护,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百般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唯恐他们受半点委屈,导致依赖性太强,且很少有大的挫折,上大学后,需要独自学习生活,不再是中心,感觉失落,不太适应大学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家长心里的希望和明天,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事,也关系着全家的前途和命运,致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家长太多和太大希望,在残酷的竞争中,感觉太大的压力,进而形成脆弱、敏感、孤独等心理压力。此外,当代大学生普遍的价值取向趋于实用和功利,个性偏执,自我,团队精神淡漠,这些都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新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其生理发展基本上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心态积极,认识能力高度发展,感情丰富反应强烈而又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开放式、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哲学、经济学、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流派的多渠道渗入,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并不了解,对我国的国情和大多社会历史问题由于缺乏体会,并不真正了解,易受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容易产生国外民主自由文明,而国内这不好,那不是等错误感觉,甚至是民族心理弱化。对多元文化的思想观念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帮助教育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信息网络化加快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当今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无人不网,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同时,也收到许多无用的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带有色情、暴力性质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某些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少大学生整天沉溺于上网聊天,心甘情愿地退出现实生活,把自己“困在网中央”,而出现情感自我迷茫。沉溺于玩游戏,不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而且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冷漠、自私、孤僻、仇视等心理问题,降低了大学生的实际社会交往能力,淡化人际感情,减弱社会责任感,有的因此而辍学,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个新问题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依赖网络,什么都寄托互联网,习惯在网络上直接寻找、复制、抄袭,而不是埋头图书馆苦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意义的体验偏差,剪刀加浆糊就可以对付作业问题。
4、德育形式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困惑
现实德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而被功利化了。德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被作为考试的内容,对这些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尽可能一字不差的复述成为考察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高低的方式和标准。这样,人们接受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提升德性,德育增加了人们的道德知识,而不能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的行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1、管理上的新思路
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生工作系统,如学生工作部门、学生群团组织、德育教育与研究机构、各院系学生工作系统、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服务系统及正在发展的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等。
2、理念上的新思路
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改变“你打我通,你讲我听,你管我从”的被动工作局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保障和维护学生利益,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实现由对学生的“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由“包办管理”到“参与式”管理,由“共性管理”到“个性管理”上来,这是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工作新思路
抓落实就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落实,就是要落实到从事教育的教职工,落实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就是要身体力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宗旨,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去,努力为学生办实事,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作风。学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组织力量着重抓好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要面向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性地开辟新思路,在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上下真功夫,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三、结束语
学校要全面开展对学生的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广大学生识大体,懂全局,深刻认识世界的形势和我国的国情,正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思想准则和成才取向,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的各级组织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多采、生动活泼、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5.
[3]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4]马焕秋.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5]姚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6]骆郁廷.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