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59例,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经CT证实,血肿清除达95%以上的28例,占47%,清除达85%—95%的17例,占29%,清除达50%—85%的7例,占12%,小于50%的2例,占3%,死亡3例,占5%,并发肺炎2例,占3%。结论:我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穿刺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33―02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50-70岁多见,男性略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60-80)/10万人口,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1]。脑出血的主要因素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或情绪改变等外在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因为供应此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9例,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5岁,均为我院内科病人,入院均有头颅CT为证,基底节区38例,额叶13例,颞叶8例,出血量在30-110毫升之间,发病时间6小时-7天。
  1.2 方法:术前CT定位,标记好穿刺点,测量血肿中心到头皮的深度选用合适长度的穿刺针,手术部位常规备皮消毒,2%的利多卡因5-8毫升局部侵润麻醉,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将穿刺针置入血肿中心,采用YL-1型血肿粉碎针将三通管缓慢置入血肿中心点,缓慢引流抽吸,边吸边旋转360°,同时侧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置换,置换结束后经主管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ml,保留3-4小时后开放引流,并用生理盐水置换一次,随后每4-6小时置换一次,直到血肿引流完全或达到85%,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无颅压增高症状,复查头颅CT确定拔管[2]。
  1.3 结果:经CT证实,血肿清除达95%以上28例,占47%,清除85%-95%有17例,占29%,清除达50%-85%有7例,占12%,小于50%有2例,占3%,死亡3例,占5%,并发肺炎2例,占3%.
  2 护理
  2.1 术前向家属解释有关病情,手术目的,方法,优点及术中风险,术后并发症,消除疑虑,减轻心理负担,取得配合。常规头部备皮,有效控制血压150/90mmHg之内,备好术中所需药物,术前禁用脱水剂,以免造成颅内压过低导致引流不畅。术中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将病人头部适量抬高偏向健侧,烦操不安者术前肌注安定10毫克,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2.2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脱落、扭曲受压。患者头部适当制动,枕于钻孔对侧,使穿刺部位悬空,引流管放于床头,低于血肿平面20-30㎝[3].每4-6小时注入尿激酶1-5万单位,关闭3-4小时开放引流,观察引流量及颜色,作好记录。穿刺部位0.5%碘伏消毒每日两次,创口纱布保护,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每日更换引流袋。在翻身治疗等操作中,动作应轻柔缓慢,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粉碎针是否关闭,防止空气进入颅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主食配以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使食物密度均用,粘稠适度,色香味俱佳。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天遵医嘱胃管鼻饲,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每天床上擦浴1-2次,每2-3小时协助变换体位1次,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病24-48小时内应头部制动,保持肢体功能位放置,病情平稳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
  2.4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厘米,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不安者加防护栏保护,必要时给予约束带,发病24-48小时内应头部制动,保持肢体功能位放置,病情平稳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
  2.5 心理护理:当病人神志清醒以后,都会产生恐惧、绝望、烦躁等心理变化,我们要对病人热情,针对不同病人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应与病人多交谈,要使病人感觉到和蔼、亲切、安静,是病人精神松弛,以达到预期效果。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占所有脑卒中的15%,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医学上急待解决的难题。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是急剧形成的颅内血肿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脑水肿甚至脑疝,因此,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成为抢救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直接作用就是迅速减轻血肿压迫,减低颅内压,以微小的损伤和最快的速度清除血肿,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4]。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液流正压粉碎血肿和生物酶学技术代替机械式碎吸血肿,损伤范围小,可全方位,高效能,无盲区的碎吸,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后,颅内压及瞳孔的变化是锥颅术后观察的重要指标,我科采用spaceiae多功能检测颅内压生物动态变化,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59例病人中有3位患者在夜间颅内压高于2.3Kp,经报告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后转危为安。当颅内压低于0.9时患者可出现恶心,眩晕,应及时处理。引流管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护理环节,应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气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和颜色,引流液呈暗红色视为正常,颜色呈淡血水样,且引流量多,与出血量不符,说明出血已破入脑室,如引流液颜色变深且外流速度加快,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当引流量与血肿的比例基本相等时,一般在置管2天内无引流液即可拔管,对有脑脊液流出者,应缝合包扎,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血液渗出,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 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少,是目前治疗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家属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瑛。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619.
  [2]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
  [3] 王风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护理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第4卷12-099-02.
  [4] 于兆昂,崔元孝,田敏,张清华。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1]50卷.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来本院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66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3例。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个性化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4.8%;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7.0%;两组数据存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特点。方法:对7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系统性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血小板减少在感染、窒息、早产多见。70例患儿中感染38例,早产38例,窒息20例,新生儿溶血病的2例,先天性梅毒1例。70例中68例治愈,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感染、窒息、早产、低体重及免疫因素。病因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感染;窒息;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耳穴法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76眼),对照组40例(72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戴镜、遮盖等经典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穴位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耳穴治疗。比较两组总疗效和针对不同弱视程度的疗效。结果:对于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效果,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
【关键词】 巴特综合征;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中图分类号】R69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27―01  1962年 ,Frederic Bartter首先发现了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增生和高醛固酮血症及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之间的关联。因此,以此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被命名为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
【摘要】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剂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如何调整才能达到肝素化的效果并能减少出血的危险。方法:选择过去20例危重患者行CRRT普通肝素抗凝40次为Ⅰ组,Ⅰ组肝素维持剂量固定,Ⅱ组选现有病人20例行CRRT普通肝素抗凝40次,首剂与Ⅰ组相同,维持量根据血凝及时调整肝素用量,观察两组滤器寿命,凝血与出血情况。结果:Ⅱ组治疗时间较Ⅰ组明显延长。结论:根据血凝正确及时调整普通肝素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52例实施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切除肺大泡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肺大泡切除术简单易于操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瘢痕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的方法、步骤以及与手术医生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下;肺大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