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排除不会使用材料的可能,小能将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为了在作文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同样能让我们的作文内容充实、丰富。
事实上,许多写作材料,都具有较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切人,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不同话题的作文中。看看下面同一则材料在两篇不同的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运用,你或许能得到启示。
2003~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运用到高考湖南卷话题“跑的体验”:
人生如同一条跑道,在奔向终点的途中,每个人都会奋力奔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甚至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奔跑正是奋斗的过程,终点就是预设的目标。
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袁隆平已经做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他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运用到高考全国卷Ⅱ话题“位置和价值”:
袁隆平是中国科技苑里的一棵梅树,默默散发着芳香。
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却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价值。
他选择了那片土地,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夜间,袁隆平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在平凡的位置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站在成功的位置上,胜利的花环挂在他的胸前,多少艳羡的目光向他投来,名誉和金钱潮水般向他涌来。当有的人在估算袁隆平个人持股的市值时,当有的人在盘算着二级市场“隆平高科”的价值几何时,当有人说“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达1008.9亿元时,袁隆平却心静如水,身价千亿元的他悄悄地戴上草帽来到实验田。
他安于那片土地,安于自己的事业。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探索研究科学心,淡泊名利袁隆平!
安于位置,宠辱不惊,让袁隆平不断地超越自己,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安于自己的位置,如滴水滋润幼苗,如梅绽放在雪中,如袁隆平根植于土地,爱我所爱,宠辱不惊,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只要我们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写作材料都可以发掘出多方面的作用来。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中国人自信的意义,用来证明自信会创造奇迹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中国人不崇洋的意义,用来证明不依靠外国人,中国人照样能十成大事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中国人勤劳智慧的意义,用来证明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从欧阳修的《卖油翁》里,你既可以发掘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学习必须虚心”的道理。从鲁迅先生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创作这个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成功要靠奋斗”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必须珍惜时间”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
作文时注意一材多用,并不是有了几则材料就可以不再积累了,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应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最好的,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善于积累材料,尤其要善于积累新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勤积累,勤思考,运用材料时方可游刃有余。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材多用,并不是说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出现,都是一个样子的,要根据不同的话题要求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你要用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材料来写关于“自信”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你要用它来写作关于不崇洋方面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嘲笑声中修筑起来的;你要用它来写作智慧方面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的创新设计。
因此,当你即将走向考场,又担心自己的写作材料储备不足时,不妨对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注重发掘每一则材料包涵的多方面的意义。这样,你在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便不能“以一当十”,也能“以一当四”或“以一当三”,最起码也能“以一当二”了。
事实上,许多写作材料,都具有较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切人,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不同话题的作文中。看看下面同一则材料在两篇不同的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运用,你或许能得到启示。
2003~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运用到高考湖南卷话题“跑的体验”:
人生如同一条跑道,在奔向终点的途中,每个人都会奋力奔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甚至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奔跑正是奋斗的过程,终点就是预设的目标。
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袁隆平已经做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他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运用到高考全国卷Ⅱ话题“位置和价值”:
袁隆平是中国科技苑里的一棵梅树,默默散发着芳香。
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却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价值。
他选择了那片土地,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夜间,袁隆平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在平凡的位置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站在成功的位置上,胜利的花环挂在他的胸前,多少艳羡的目光向他投来,名誉和金钱潮水般向他涌来。当有的人在估算袁隆平个人持股的市值时,当有的人在盘算着二级市场“隆平高科”的价值几何时,当有人说“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达1008.9亿元时,袁隆平却心静如水,身价千亿元的他悄悄地戴上草帽来到实验田。
他安于那片土地,安于自己的事业。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探索研究科学心,淡泊名利袁隆平!
安于位置,宠辱不惊,让袁隆平不断地超越自己,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安于自己的位置,如滴水滋润幼苗,如梅绽放在雪中,如袁隆平根植于土地,爱我所爱,宠辱不惊,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只要我们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写作材料都可以发掘出多方面的作用来。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中国人自信的意义,用来证明自信会创造奇迹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中国人不崇洋的意义,用来证明不依靠外国人,中国人照样能十成大事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中国人勤劳智慧的意义,用来证明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从欧阳修的《卖油翁》里,你既可以发掘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学习必须虚心”的道理。从鲁迅先生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创作这个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成功要靠奋斗”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必须珍惜时间”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
作文时注意一材多用,并不是有了几则材料就可以不再积累了,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应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最好的,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善于积累材料,尤其要善于积累新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勤积累,勤思考,运用材料时方可游刃有余。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材多用,并不是说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出现,都是一个样子的,要根据不同的话题要求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你要用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材料来写关于“自信”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你要用它来写作关于不崇洋方面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嘲笑声中修筑起来的;你要用它来写作智慧方面的话题作文,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的创新设计。
因此,当你即将走向考场,又担心自己的写作材料储备不足时,不妨对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注重发掘每一则材料包涵的多方面的意义。这样,你在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便不能“以一当十”,也能“以一当四”或“以一当三”,最起码也能“以一当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