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古塔成奇葩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川、寺院添姿加彩。塔因与佛教的渊源,故而被佛教人士所推崇。矗立于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许多塔在工程技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中国古塔从大到小,从砖到石,从佛塔到风水塔,从圆形到方形,从方形到八角形,中国古塔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而在吉安永丰县,古塔堪称奇葩,其中有4座古塔尤為出众,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存完整。
  
  报恩寺塔
  
  此塔位于恩江河畔,恩江桥、状元楼之西,现为“永叔公园”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青砖结构,塔体正方形,共九层。底层每边长6.45米,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塔身通高29.285米。1984年,经政府拨款修复一新。
  追溯此塔的来由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有个叫徐安正的中书侍郎,其母死后遵行守墓三年的礼制。因为他做了官,家里有钱就把守墓的房子改造成一座寺院,后来供养僧徒继续帮他守墓,因为这里叫报恩镇,所以寺院也取名报恩寺,借以表明徐安正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拳拳孝心。至元朝,寺院已倒塌。到明洪武二年,徐安正的后裔积聚了一定的财力,为纪念徐安正这位具有名望的先人,于是修复了报恩寺,又在寺院右边建造了这座砖塔。当时,人们把它叫做“报恩寺塔”。后来,人们为了顺口,就把它叫做“报恩塔”。
  
  一峰塔
  
  一峰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603年),是为纪念明朝状元罗伦而建,因其号“一峰”而得名。
  一峰塔也称“方塔”,系砖木结构楼阁式,七级六面,底边长5.3米,通高16米,它耸立于湖西村东边的山坳,远远望去,塔下面被绿阴遮盖,塔尖直指天空,好似绿海中的一石笋。
  
  柏郊塔
  
  此塔原名叫“文塔”,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建成于清嘉庆丙寅年(公元1806年)。柏郊塔位于八江乡八江村西南,藤八江(原名“龙门江”)与恩江河汇合处的“犀牛下海”小屿上。1983年10月,柏郊塔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郊塔为外墙内楼的砖木结构,九级六面,面面有窗。塔顶为葫芦铁刹,塔身通高28米。柏郊塔有楼五层,均为双墙,双墙之间为石阶梯,逆时针螺旋而上,游人登塔,从一楼至五楼,每层有门入内,上下塔的人可以在楼上会合,但不路遇。只从一门而入,左右分登互不碰头,从右可登至四层,从左可登至五层,每层有楼有面,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整个古塔结构严谨、设计精妙。游人站在楼高处眺望,方圆数十里景色尽收眼底。
  
  仙人塔
  
  据《永丰县志》载,此塔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石工所建。
  此塔位于潭城乡水边村西北2华里处。与其他三塔相比,仙人塔可谓是“袖珍塔”。仙人塔塔身七级四面,塔基正方形,边长0.85米,通高3.3米,塔顶边长0.30米。
  塔身每层都是用完整石块凿成,嵌合于塔基上,人们用手一推,塔身可前后摇动而不倒。因其结构巧妙,民间传说是“仙人”所造,故名为“仙人塔”。
  
  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